張圳
【摘要】問題是教學的核心內容,通過問題可以形成思維方向,并有充足的動力進行思考.小學數學作為一門比較復雜的課程,灌輸式的教學無法起到顯著效果,尤其在強調綜合能力培養的背景下,更應該讓學生具備實踐能力,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積極地提出質疑.本文針對“問題意識”引導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進行分析,提出有效策略作為教學參考,幫助學生獲得綜合提高.
【關鍵詞】問題意識;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引 言
雖然問題往往大于解決難度,但在質疑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更多的角度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這才是提出問題的關鍵.對于學生來說,問題意識的形成有利于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注重引導,通過提出各類數學問題,促使學生多思考、多探究,相比以往的灌輸式教學,在效率上有顯著的提高.尤其是學生的創新與創造能力,這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基礎,為了能夠促使教學變得更加高效,教師要盡可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問題意識.
一、問題意識引導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與模式
(一)教學特點
在當下以問題為主導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最大的特點在于問題的生成、思考以及解題過程,而教師則起到了輔助教學的作用,學生自主完成問題的探究與學習,從而更好地參與到教學當中,并培養出一定興趣.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可以進行更多的互動,因此要比以往的教學效果更好.傳統的灌輸式講解,不但缺乏實質性的內容,也無法進行有效的互動,而問題意識引導下的教學,可以促使學生通過已掌握的知識,去思考、解決較為常見的問題,甚至會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出對數學課程的興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按照學生的性格特點去提問,這樣才能發揮出問題的作用,并深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教學模式
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問題意識引導下的教學,內容會更加豐富一些,尤其是問題的形成,不僅來源于書本,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生成問題,并有效地拓展思維能力.現代的小學數學教學,會利用到更多問題,并以此來打造課堂教學,首先是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采取師生或生生共同討論的方式,分析問題的本質,進行思考,最終獲得準確答案.問題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討論過程中也能幫助學生找到問題的本質,通過最后的總結與歸納,就能促使學生完全掌握相關知識,甚至比大量的習題訓練更為有效.這個教學流程并不復雜,但在問題的形成與思考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刻理解并清楚解題步驟與方法,最終獲得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意義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一般來說,學生如果喜歡某位教師,那么就會喜歡這位教師的課程,這說明學生比較容易接受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所以教師要利用這一點,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問題意識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促使學生主動發現各類問題,并有充足的動力去解決,針對問題深入探究,在整個過程中發揮出了自身的創造性.最重要的是學生通過鉆研問題找到了興趣點,因為學生擁有比較強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通過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而不是強行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數學知識,這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問題意識的培養,學生不僅可以自主鉆研數學問題,也能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在此過程中發揮出其主體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問題意識會讓學生發現更多問題,并時刻進行思考,在這個基礎條件下,可以更容易學好數學課程,學生會更主動地進行問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疑問,最終培養出優秀的解題能力.問題意識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也包括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尤其在建立假設的過程中,會從各個角度進行思考,從而得出準確的答案.對于小學數學課程來說,問題意識會讓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而不是盲目地跟從其他人的觀點,最終形成有利的創新精神.對于小學數學來說,不僅僅是基礎課程,也會對學生的未來發展造成一定影響,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奠定基礎,利用問題意識形成創新精神.
(三)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作為特殊的群體,小學生這個年齡段擁有比較高的求知欲望,而且比較喜歡表現,教師可以利用這種爭強好勝的性格,在問題意識下開展教學,并掌握好學生的心理特點,比如,在學生回答正確時,適當的表揚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調動起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更注重問題的有效性,而不是流于表面形式,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并滿足相應的教學需求.其次,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必須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在學生回答后要給予適當的表揚,這樣學生才會更加積極,也能確保問題意識的形成,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四)建立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
任何情況下,學生都是課堂的主體,而教師則要注意這個問題,不僅要突出主體,也要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利用問題意識的培養,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會有更多利于教學的互動.興趣可以成為學生的動力,大量的實踐研究表明,只有關系融洽的師生,才有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也更愿意主動思考問題.當下教師要注重問題意識的培養,促使學生發現問題,并進行深入思考,再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發揮出問題的作用,促使學生養成思考的良好習慣.除此之外,問題意識的培養還有利于課堂秩序與師生關系,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問題意識引導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一)轉變教學方式,鼓勵學生思考問題
傳統教學的劣勢就在于學生被動接受,并沒有留下充足的時間用于思考,這也導致學生掌握的知識不夠完善,出現一知半解的情況,如果采用問題意識引導的教學方法,就能促使學生開發邏輯思維,并針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傳統教學并不具備這樣的優勢.不過教師要注意提問的方式與內容,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去制定更為有效的提問方法,并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最終深入了解問題的內涵,由此可見,該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獲得綜合提高.
(二)明確問題重點,找到適當的切入點
目前,問題意識的培養已經逐漸得到重視,問題意識引導下的教學,應該注意明確問題重點,并尋找較為適當的切入點,以此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計出更為有利的問題,能夠表達出整個知識的重點與難點,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要注意學生的主體性,必須按照學生的思維與個性設計出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案,再借助多媒體技術對教學內容直觀地展現,幫助學生找到切入點,并更好地思考與探究問題.
(三)注意課時限制,增加問題的有效性
雖然問題意識引導下的教學效果比較顯著,但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容易導致教學失去效果,比如課時、課堂秩序等,教室無法展現出所有的內容,或者出現講解時間緊湊的情況,都會影響教學質量.尤其是問題意識的培養,會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將一些零碎或閑散的時間進行集中,這樣才能保證教學質量.
(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活動
在問題意識引導下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并在探討問題的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包括解題的思路與方法,從而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教學“圓錐體積”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安排學生做沙漏實驗,利用實踐的方式去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思考,并設置與知識內容相關的問題,促使學生掌握其中的重點.學習過程中的交流與互動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分享自己的見解,也能共同尋找問題以及思考問題,從而發揮出問題意識的積極作用,相比傳統教學的嚴肅性,問題意識引導下的教學氛圍更好.
(五)利用啟發式教學培養問題思維
為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適當的啟發,通過啟發來強調教學的互動性,也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尤其是教師創設的問題,往往會讓學生更有興趣學習.例如,在學習分數這一內容時,如何讓學生充分認識分數非常關鍵,并了解分數在生活中的意義,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日常生活舉例子,像常用的電飯鍋,其中就標有刻度,還有洗衣液瓶蓋上的刻度等,都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例子,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
(六)針對問題進行總結,提高學生反思能力
在教學進行到末端時,學生已經針對問題進行了思考和解題,為了確保學生已經詳細掌握該知識內容,可以及時進行問題的總結,通過總結來鞏固知識內容,并針對學生的情況做出反饋,而學生也會進行適當的反思,檢查自己還有哪些沒有解決的問題,并及時與教師溝通.另外,后續的問題總結會促使學生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來制定后續的教學計劃,并設計出更適當的問題,實現教學目標.雖然數學問題非常復雜,但解題方法有著相似性,因此,教師要利用問題引導學生,促使其解題能力得到提高.
結束語
問題意識引導下的教學,應該打破傳統的方法與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促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質疑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也就是讓學生形成問題意識.這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關鍵因素,可以讓學生充分地得到鍛煉,并把學習到的知識靈活應用,從而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教師的引導同樣非常重要,尤其是問題的有效性,只有激發出學生的問題意識,才能把知識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虎菊紅.談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課堂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學周刊,2020(3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