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軍
摘? 要:合作與探究是新課程改革推進下契合學生能力發展的有效教學手段,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幫助學生構建更加全面的想象力和美學創造力,是建立審美能力和鑒賞創造能力的主要途徑。本文論述了合作探究模式對美術課堂的重要意義,同時從學生為主體的目標出發,提出高中美術課堂相關合作與探究模式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美術;課堂教學;合作與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6-0082-02
Cooperation and exploration in art classroom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XIE Jun? (No. 6 middle school,Qingshui County,Tianshui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Cooperation and exploration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ans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bility under the promo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t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but also help them build more comprehensive imagination and aesthetic creativity. It is the main way to establish aesthetic ability and appreciation creativ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operative inquiry mode to art classroom. At the same time,starting from the goal of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it also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of relevant cooperation and inquiry mode in art classroom in senior high school.
【Keywords】High school art;Classroom teaching;Cooperation and exploration
美術是美學藝術的領域,而通過美學藝術的欣賞、探究、品味,能促使學生建立優秀的審美能力,構筑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成為學科培養的重點目標,其中美術學科作為藝術素養的指引,激發和引導著學生去探索欣賞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養成無不依賴于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因此,合作與探究模式逐步滲透到了高中美術課堂中,成為教學美術知識的重要渠道。
1.合作探究模式對美術課堂的意義
合作探究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師生合作、小組合作的形式,推動學生自主研究和探索知識的學習方式。合作探究模式中的合作不僅是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同時還包含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合作,是一種充分尊重和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它的實施對美術課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合作與探究模式能夠靈活教學,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合作中,學生通常以小組形式開展合作,并通過交流和討論的方式進行問題的探索和知識的挖掘,這是一個互動型的過程,能使得課堂更加靈活,學生在獲得充分自主的前提下開展學習探索,使得學生能夠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形成學習主動性,更加愿意去探索知識的內涵。
其次,合作與探究模式能夠帶來創新思想,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合作與探究模式以合作為基礎,在合作中相互啟發、相互鼓勵甚至相互競爭,繼而形成不同的觀點并激發出更多的創新思想,引發學生形成更多樣的思維角度,從而為課堂帶來更多的創新思想,而在互動中學生的思維得以激活,對美術知識的理解更加全面,吸納知識的程度也呈現出深刻性,繼而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
2.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合作與探究
高中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和人格塑造最為重要的階段,通過美術知識的學習和培養,學生能更加準確地認識到美學理念,并從中汲取優秀的思想和認知,塑造出更加優秀的人格和品質。而合作探究是帶領學生探索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渠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合理構建合作與探究的課堂模式,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知識,掌握美學技能,提升美學素養。
(1)師生互動合作,構建靈活課堂
美術課堂是引導學生學習美學理念和藝術素養的關鍵場所,美術課最關鍵的不是知識傳授,而是學習方法和能力的提升。對學生來說,懂得一項知識遠不如學會如何學習來得更有意義。“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就是承擔“傳授”責任的角色。在美術教學課堂中,教師應當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需求和特點,引導學生有序開展美術知識學習,為學生構建靈活的課堂,增進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師生間的合作亦稱為“課堂默契”,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和需求,并能順利捕捉課堂的亮點,繼而加以教學和引導。而學生能在教師的教學方法中,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探索更加有效的知識和能力。因此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需進行良好的課程設計,結合美術知識的目標和內容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分組,并在學習和探究的過程中適當引導和鼓勵,使得教學過程充分互動,為課堂注入熱情與活力。教師是課堂活動的主要設計者,師生間的充分互動是課堂合作與探究的基礎,只有在良好的師生互動合作中,才能實現課堂的高效運作,繼而共同達成教學和能力的提升。
(2)深入合作小組,激活創新思維
合作小組是合作與探究模式運行的重要形式,以小組的形式協同合作,是增進探究能力的關鍵。學生是不同的個體,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知識經驗,學生看待事物可能從同一角度也可能從不同角度,都會有一定的思維差異,將不同的個體融入一起,開展深入合作,將實現團體的協同效果。在小組合作中,學生能夠相互啟發、相互激勵,同時還能開闊視野,從更多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從不同視角理解美術,繼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特點和思維方式,促進創新思維的養成。
在美術課堂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沉浸式地開展合作與探究,深入小組內部,仔細理解和研究不同的觀點和看法,以激發自己的靈活思維。以“什么是美術作品”教學為例,在不同的人眼里,美術作品是不同的,如一幅美麗的油畫是美術作品,一件具有藝術美感的青銅器也是美術作品,而一幅剛勁有力的書法字也屬于美術作品。每個人對美術的認知是不同的,為什么會有所不同?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獨特的答案。教師可以用“美術作品”為話題,引導合作小組進行深入探討,促使每個學生深切地融入小組的合作活動中,在合作中獲得靈感,在探討中激發動力。通過學生的探討和溝通,對美術作品形成一定的認知,為了審美目的創作的作品,無論什么形態或材質,只要具備審美功能都可以稱作美術作品。深入合作小組的活動,是引導學生更好地開展合作和探究的重要方式,同時它也激發著學生的創新思想,使得學生具備更加靈活的思維方式和更加寬闊的視野。
(3)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自主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學習推動劑,有了興趣的支撐,才能推動更加高效和自主的學習。對于美術課堂而言,除了要欣賞和理解美術作品外,還需要理解美學理念和美術的意義,不僅學會畫出美術作品,更重要的是結合作品抒發情感和透過作品感知情感的能力。而只有深入了解了這些理念和思想,品味到其中的意義,才能主動地開展探究,獲得真正的學習能力。而教學情境是引導學生在氛圍中感受,在真實中體驗,以靈活生動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探索動力,推動學生自主探索,從而不斷增進自主學習能力。
以“美術家眼中的自己”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以各自的特點和日常表現為題,引導學生通過鏡子或照片等去觀察和了解自己,并進行記錄,而后再由小組中的成員相互觀察對方,并記錄下觀察的特征。這種方式激發了學生探索“自己”的樂趣,也增進了小組間的合作能力與情感。通過自我觀察和第三方觀察,學生將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自己進行綜合整理,獲得一個更加客觀的“自畫像”,這使得學生獲得了創作的動力,并能在更加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實現自主探索。此外,教師還可以創設角色扮演情境,讓學生通過對一幅美術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分析和品味,揣摩人物的特點和內心思想,而后再以小組形式向大家展示小組的理解和詮釋。這不僅有益于增進小組的合作能力,更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和挖掘美術思想和理念,細細品味美術作品,并將之轉化為自己的理解,從而實現自主學習。
(4)引導探究實踐,體驗美學技能
美術課堂既是培養美學思想的課堂,也是提升美學技能的課堂,學生在美術課堂收獲豐富的美術知識,學會如何審美與創造,而美學技能是創造的前提。在教學中,美學技能不僅需要美術欣賞支撐,還需要實踐體驗的推動。“實踐檢驗真理”,同樣地,實踐也能強化技能。只有在實踐中親身體驗和感受,才能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藝術,從而喚醒內心對美的認知。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實踐,通過小組合作形式挖掘生活中的美學藝術,體驗生活中的美術創造,繼而逐步提升美學技能,促進美術實踐能力的增長。
以“變幻的自然萬物”教學為例,自然是生活的載體,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變幻莫測的自然萬物。而自然中有充滿美學理念的事物,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探索,是幫助學生獲得實踐技能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觀察自然界的風貌,大到一片樹林、一座山,小到一片樹葉、一只蜻蜓,讓學生在與自然萬物相處的過程中,近距離觀察自然的美學構造。同時,在觀察過后,指導學生開展美術創作,將自己心目中最為深刻的事物用美學形式表達出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充分徹底地感受自然的靜謐與神奇,并在自然中引導他們去勾勒出美景,感受新的美學元素,從而推動美學技能的發展。
(5)注重探究評價,促進綜合提升
合作與探究模式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學生的綜合美學能力的提升。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評價和總結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既是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綜合評定,也是對學生美學能力的客觀評述。而合理的評價有助于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小組合作過程中自身存在的問題和能力,繼而更加積極地改正和調整。因此,在日常教學時教師除了關注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還要注重探究活動的評價與總結,通過合理的評價與總結,幫助學生更好地定位、調整,促使學生增進對美術學習的樂趣與興趣,從而逐步提升綜合的美學素養,建立健全的人格品質。
以“變化中的審美”教學為例,教師可以不同社會形態下的審美理念為主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挖掘表現出來的審美變化與特點。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認真觀察和總結學生在合作與探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狀況,不僅包括對美學素養的評價,也包括對學習行為的評價。通過客觀的評價和總結,學生獲得了更加合理的自我認知與對美學的認知,從而逐步提升綜合美學素養。
3.結語
高中美術教育是重要的美育過程,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非常關鍵。而利用合作與探究模式,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合作、學生間的深入小組合作,讓美術課堂更加具有活力和能量。作為高中美術教師,應當從以學生為主體的信念出發,合理安排課程內容,有效實施分組,積極落實評價總結,打造輕松愉悅的美學課堂,塑造學生良好的美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肖家墨.高中美術鑒賞探究性教學模式研究[J].藝海,2016(05).
[2]姜黎黎.淺談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美術課堂中的實施策略[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8(02).
[3]李靜華.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藝教論壇,20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