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梅
2020年8月末,我擔任新高一的班主任工作,開學一個月,作為班主任,我大部分的工作是教學生如何規范自己的一日常規,但是仍然有學生做的不好,例如遲到,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值日工作,眼操、間操不認真,午休時間不能好好休息,自習課仍然有學生小聲說話影響了自己和他人的學習·····針對這一系列學生存在的問題,班主任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學生改掉這些行為上的不良習慣,早日適應高中的生活,以一個良好的狀態投入到高中的學習和生活中。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思考,我制定了一個小組合作管理模式,該模式的核心是在班主任老師和值日班長的監督下,小組實行學生自我管理。小組合作管理模式在早年很多班主任和科任老師都已經開始實行,有的堅持的很好,有的由于程序的繁瑣,監管的力度不夠半途而廢,鑒于成功者的經驗再結合班級學生的特點,我和班委會制定了如下一系列方案。
首先是分小組,由于學生大部分來自于統招,成績差距不大,所以小組的分配主要是按照男女比例分配。將班級48名同學分為六組,每組一位小組長,一個副小組長。既然是小組PK,如何PK?我們把小組的每一個成員的一日常規表現進行量化計分,包括遲到情況、衛生(包括值日衛生和個人衛生)、作業、早自習、眼操、間操、午休、課上發言、下午自習、小考、課前候課、課堂紀律。這些繁瑣工作的執行者是值日班長,所以從小組PK模式開始,值日班長要做好以下幾點:1.做好從早到晚一天班級工作的管理。2.做好每一組的加分扣分情況的統計和一天結束小組分數的合計以及六個小組的排名。3.做好一日工作總結。學習委員制定了一個小組PK記錄表,負責安排每一天的值日班長,并將小組PK表發放給值日班長。班長負責收集小組PK表,將記錄分數記錄到小組分數統計表中,每周放假之前將本周的成績加和再排出名次,公布受到獎勵和懲罰的小組。
在這個模式的實行過程中,我們不斷地積累經驗,彌補不足,實時改進,通過輪流承擔值日班長工作,每個同學都得到了鍛煉的機會。小組長統籌安排每一天組內的工作,進行分工和上報。在實行的過程中,相對于以前班主任個人管理,進步最為突出的是值日工作,每一組的小組長每一天都能及時提早地安排并帶領全組成員完成值日工作。其次是作業情況有了明顯改善,小組分工的方式也給課代表早上收作業帶來了方便,早上課代表只需要把作業內容寫在黑板上,在規定的時間各小組成員將作業交到小組長手中,小組長統計作業情況,上交給課代表,課代表將加分扣分情況直接反饋給當天的值日班長。另外,結合一段時間的班級表現,班主任可以適當地對某一項加分扣分內容的分數加大,及時讓學生有所注重或者是改掉一些不該存在的問題。舉一個例子,現在的高中生上課發言很不積極,為了解決問題,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成為課堂的主角,我們設置了一個課堂發言加分制度,凡是主動發言的同學加大加分力度,而一些其他方面被扣分的小組,也會抓住這個機會,上課踴躍發言,當然其他小組也不甘落后,這也得到了很多位科任老師的一致好評,公開課觀摩課等很多位科任老師都用我們班來進行展示。在執行的過程中,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課堂發言,每一個小組都集中到幾位同學上,其他同學并沒有很積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制定了組內排名的策略,這就需要統計個人分數,這個任務由六個副小組長承擔,所以每一天的第八節課結束,六個副組長會記錄值日班長的加分扣分,反饋給本組小組長,小組長對自己小組的成員做到更好地了解,并且通過組內討論制定出一些規定以及獎懲措施。
以上過程可以總結為一下幾個環節:第一,分組,制定加分扣分細則。第二,值日班長管理班級并執行每天的加分扣分,結果反饋給各個小組的副組長、組長及班長。第三,小組每周為各組成員成績排名,班長每周總結并為六個小組的總成績排名,實行獎懲。
一個制度的形成需要班級每一個成員的重視,如何重視起來,這必須要得到家長的支持,如何讓家長也參與進來,我們也設計并制定了一個家長回執單,家長回執單的內容包括小組的周成績,周名次,自己孩子一周衛生,紀律,常規,發言,小考,作業的得分以及總分和孩子在自己小組內的排名,班主任簽字和家長簽字。這樣,既能讓學生們重視這種管理模式,也能便于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更有利于家校溝通。
經過將近一學期的管理,小組合作意識在班級已經深入每個同學的心中,任何事情我們都盡量以小組的形式來解決,這不但滲透在學習生活中,也延伸到了同學之間的關系相處中。舉一個案列,第四組有兩位女同學是初中同班同學,彼此之間有些小矛盾,而這些在分組的時候我們并不知道,是他們的小組長發現了這個問題,小組長及時跟班主任聯系,說明情況,并且提出了一些緩和她倆關系的方法,現在這兩位同學隔閡消除,相處的也比較融洽。為了促進學習,我們每周進行一個科目的競賽,學生的參與度很高,從中也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對學習也有所幫助。期末考試結束,班級進行了“一站到底”競賽活動,同樣以小組為單位,即使是下課的時候同學們也不肯去衛生間,不想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的瞬間。在假前的最后一天我們進行了總結,評出了最佳小組和最佳小組長。
半年后,學校進行了文理分班,在原來班級的基礎上,分出13個文科生,注入11個從其他班級補充進來的理科生,建立起新的理科班級。作為班主任,首先就是要調整所有同學的心態,尤其是調整新來同學的心態,快速地讓同學們打成一片,互相接納。如何去做呢?原班級的小組PK制要維持,所以我快速地將這11個同學編入到六個小組,由小組的原成員來給新成員來講解我們規章制度和PK制度,這些同學由開始的不適應漸漸找到了身在各個小組的歸屬感,并且努力地為自己的小組多加分,少扣分,看到他們的熱情,看到他們在班級中每一個人都受到了別人的關注,看到了他們能夠打成一片,作為班主任,很是欣慰。
小組合作PK管理制度的施行,結合本班級整體情況來說,效果很好,以后我們會繼續施行,吸取經驗,摒棄不足之處,探索過程中不斷完善,讓這個制度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