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經鳳
摘要:在美育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教師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新時期美術核心素養提出后,提高美術教師的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培養新型美術教師的問題得到美術界的普遍重視。文章主要從美術核心素養的五個方面,淺談提高美術教師的專業素質的重要性。
關鍵詞:素質教育; 核心素養; 教師素質能力
2015年我國出臺了《教育部關于全面深華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主要是針對核心素養的培養,把“核心素養體系”的建設作為新時期教育發展的任務之一。在此基礎上,美術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奚傳績教授和尹少淳的帶領下,根據我國國情,制定出適合我國美術學科教育的核心素養,即為: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五方面。在新階段教育課程以及立德樹人的基礎上,核心素養成為教育培養的重要指標和方向。
一、現階段中學美術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缺乏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21世紀90年代,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年代。科學技術、人工智能等等快速發展,使得現在的教學條件更為優越與先進,從而對教學質量的要求更高。如今科技發達,各種電子產品對教學的幫助特別大,學生接觸新事物的范圍比較廣,接受能力也比較強,如果還用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很難做到與時俱進。在當前的美術教育下,對美術老師的要求,既要具備專業級技能和基礎知識傳授的能力,還要能對學生的美育綜合素質進行培養,這需要美術教師自身美術素質較高。
(二)專業技能以及理論知識的不全面
新時期美術核心素養提出后,對美術老師的專業技能以及理論知識要求比較高,教師既要扎實的基本功,也需要更為全面的理論知識去傳道授業。但是從我國的很多美術教育類的大中專示范高校看,大部分的人才培養方案整體上傾向于專業技能方面,接觸面比較廣,但是不夠精;而且對美術理論、美術教育方面的相關知識不夠重視,理論課程較少,以及缺乏針對當前美術學科教育的先進的教學理念的研究和學習,從而使得師范生整體上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不夠全面,影響其對將來在美術教育的教授和引導。
(三)大眾對美術學科認識的偏差
現階段,大部分的學校,家長以及社會人士對于美術學科的認知比較偏差,對于美術教育的重視不夠,認為美術學科是副科,語文,數學和外語等是主課,使得美術學科的地位比較低,成為可有可無,任意占用的學科。因為美術學科的不受重視,導致美術教師地位也比較低,得不到社會以及學校的認可。由此一來,對于美術教師來說,其積極性必定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會出現部分美術教師對教育目標認識變得模糊,從而影響美術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加上家長以及學校的不重視,也間接導致大部分學生認為美術學科并不重要,可學可不學,對美術學科抱著消極的態度對待,處于被動而非主動學習。由于學生的不積極狀態,也直接影響美術教師的教學狀態。
(四)教師對美術教育的熱愛程度不足和職業怠慢
由于教師對自己職業的熱愛程度不夠、職業怠慢等原因,教師教學態度不認真,專業知識素養提升跟不上時代要求。導致部分教師美術教師只是上課,下課后沒有專研美術課堂的本質,甚至有些美術教師上課也只是走走過程。這種行為直接影響中小學生對美術學科的熱愛,嚴重打擊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大部分學生中小學生討厭美術,不愿動手畫畫。 美術教師應認真反思課堂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如課堂內容過于簡單,空洞等,彌補欠缺的專業知識。美術教書應該關注本專業的最新動態,提高自身美術專業知識素養。
二、提高美術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性
教育的發展對于國家和民族未來具有重要的決定作用,而教師又是教育發展的重要紐帶。中小學教育是個個體發展的基石,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主體。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是專業的素養,這與學生知識的獲得和智力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2017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八一學校時強調,教師要做到“四個引路人”,即:“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教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三、現階段美術核心素養對教師的要求
(一)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圖像認知能力
圖像識讀是指對美術作品、圖形、圖像、影像及其他視覺藝術符號的觀看,識別和解讀。當今,生活自21世紀的我們,社會經濟科技越來越發達,到處都充斥著圖像,如電影,電視,廣告,微信,海報,標志等等視覺圖像。在信息發達的今天,人們的閱讀都是表象的閱讀,圖像的識別直接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對于美術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圖像識別和理解能力,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梳理,在教學上應針對性的向學生講解和傳授新型圖像的識讀和鑒賞,并結合實際的案例進行分析和闡釋,引導學生可以更直觀的深入理解圖像的深意。
(二)教師應具備一定的美術表現能力
美術表現,主要是學會通過不同的材料和形式,通過作用于對象的感受、觀察。體驗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感情,達到自我精神的表達,這也是藝術創作的最終目的。教師在培養學生美術表現方面,教師應具有一定的美術創作和實踐的經驗,在課堂上,傳授學生對于不同的材料和媒介的運用,使得課堂變得更加深入;其次,教師在不同藝術語言如:雕塑、版畫、剪紙、攝影、陶藝、綜合材料等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引導學生能夠在實踐教學中選著不同的媒介材料進行藝術創作。
(三)教師具備審美判斷能力
審美判斷指學生對美術作品以及其他視覺形式具有獨立的感知,評價,判斷和表達。21世紀的我們,我國經濟越來越發達,人們生活越來越好,對美的需求越來越高。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怎么判斷美?成為美術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培養審美判斷能力也成為培養學生美育的重要標準。
教師要具備自身獨立的審美判斷。首先,從宏觀上對于不同的藝術方式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特別是對當代藝術進行理解和判斷。如今的當代藝術和語言是基于當代文化和社會發展背景下產生的,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引導學生從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文化含義分析,有助于學生理解。其次,教師應掌握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審美判斷和認識,讓學生對于不同的藝術作品進行獨立的判斷。
(四)教師應具備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文化理解指從不同文化的角度去觀察和理解作品、美術現象和觀念。對于文化的理解,不僅包括對不同的國家、地區、民族藝術作品的認識。也包括對不同的藝術家,設計師,攝影師以及手藝工作者的理解和認識。藝術作品包含不同時代的文化、歷史、政治、宗教、經濟等。比如唐代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華中刻畫了歷史上漢至隋唐期間有著不同作為的13位皇帝。教師在授課中不僅僅要讓學生看到畫家高超的繪畫技藝,還要了解歷史知識、了解每一位皇帝的背景和功績。又如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圖》,教師授課時不僅要講畫畫技術的高超,還要強調作者的生平:自幼聰慧,胸有大志,卻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就因為這種生活經歷才會有如此傳世作品。
結語
新時期核心素養的提出,對于美術教師的要求不僅僅是基本技能和知識方面的素養,還包括知識和經驗的思考和分析。提高美術教師的專業素養變得尤為重要。美術教師需要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及時掌握業內的最新動態,更好地服務學生,更好的服務于教學,才能培養更多的具有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尹少淳.尹少淳談美術教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2]黃光雄,蔡清田.核心素養課程發展與設計新輪[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肇慶市德慶縣香山中學 ?廣東 ?肇慶 ?52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