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懷寶
摘要:中職院校是進行職業教育的學校,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主體。中職院校的教育教學目標是以義務教育為基礎來進行高技能、高素質實踐型人才的培養。隨著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汽車已經成為了大部分群眾的生活必需品,隨之而來的維修需求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汽車維修所維修的不僅僅是汽車的安全,更是司機和乘客的安全,所以汽車維修人員要具備高超的職業能力、職業道德和職業品質,也就是新時代說推崇的“工匠精神”。這也就要求中職教師要在對汽修專業學生開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工匠精神”,以此來蘊養學生的品德和素質,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責任感。
關鍵詞:工匠精神;中職汽修專業;課程教學;實踐策略
引言:
經濟的發展和科學信息技術的進步帶動著汽車行業的發展,而人們越來越高的物質要求和審美要求也推動了汽車行業不斷的更新換代。這樣的背景環境下,汽車維修人員需要一直關注著行業的動態,進行及時的自我提升,才能滿足社會對汽修人才的需要。汽修是一項復雜、謹慎的行業,一個小零件也有重要的作用,也會影響汽車的安全性,所以中職汽修專業學生需要在學習中養成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來為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發展提供精神保障。
1工匠精神內涵
工匠精神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尺,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前進的精神力量。工匠精神就是企業和員工在生產建設,管理進步過程中創造精神、品質精神和服務精神的凝練。工匠精神要求從業者具備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的敬業精神,對每件產品、每個零件做到精益求精的職業品質,專注于細節的毅力和執著,堅持創新的突破精神。工匠精神是每一個職業者都應具備的精神品質,是每個職業學生應學習和培養的職業素質。
2影響中職汽修專業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因素
2.1外部社會影響
受傳統社會觀念和輿論的影響,部分群眾對工匠型人才并不重視,很多家長是在沒有所謂更好的選擇的情況下才把學生送進中職學校,這種社會觀念給工匠精神的融合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近些年,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很多人對勞動生產力和勞動價值不再重視,勞動者受不到應有的尊重,使得社會中的勞動氛圍和勞動熱情受到了影響。并且隨著大眾生活節奏速度的提升,人們的心態愈趨浮躁,這樣的社會風氣與工匠精神的專注和執著背道而馳,同時也給中職汽修專業教學中工匠精神的滲透造成了較大的阻礙。[1]
2.2學校環境影響
學校是直接執行素質教育的地方,也是工匠精神落實效果最好的地方,但是在滲透工匠精神的時候還是有一定的疏漏。工匠精神在專業技術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滲透的效果更加凸顯,但是在理論知識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工匠精神的滲透效果就顯得差強人意。另外,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落實到實踐中對學生的實踐培訓效果并不理想,這也使得工匠精神的融合進度受限。
2.3個體心理影響
工匠精神直接作用于學生個體上,工匠精神的滲透效果與學生的內在素質有直接關系。很多中職汽修專業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不能有效的進行自我欣賞和自我反思,學習態度較為松散和敷衍,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沒有明確的規劃,沒有理想的奮斗目標,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有待提升,學生自己不求進步,教師在滲透工匠精神的時候也就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3將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汽修專業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3.1完善中職汽修專業課程教學體系
課程教學是中職汽修專業融入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徑,這就要求教師以課堂教學為依托,來完善中職汽修專業的課程教學體系,將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汽修專業的所有課程教學中,拓展工匠精神的滲透空間,通過潛移默化的大范圍滲透來蘊養學生的精神品質和行為習慣。中職院校可以結合汽修專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特點來實現汽修課程與工業文化知識的銜接,編纂相關校本課程,給學生滲透相關的工業文化價值觀念,讓其可以與工匠精神呈相輔相成之勢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2]另外,中職院校和教師要認識到校企合作對新時期中職汽修專業學生發展的重要性,然后強化校企合作的落實力度,結合社會實際發展現狀來進行有效的溝通,并根據課程教學的進度和學生的具體學情開發能夠促進學生發展的實踐課程,并適當的提升校企合作實踐培訓的次數。然后借助學生實踐培訓的契機,將認真、負責、敬業、團結、協作、創新等職業品質和職業精神滲透給學生,以此來加深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3.2將項目教學法運用于汽修專業實踐教學
項目教學法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新興實踐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在實踐學習中主體地位的體現。項目教學法要求教師結合專業課程設置綜合項目,讓學生在能力發展的范圍能進行自主學習、探索和創新,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來參與項目。讓學生可以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實現自身思維能力、整合能力、學習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問題解決辦法。[3]中職汽修專業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嚴謹性、細致性都有很高的要求,項目教學法的教育價值符合汽修學生的培養標準,也適合教師進行工匠精神的滲透,所以教師可以將項目教學法運用于中職汽修專業的實踐教學過程中,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項目教學法是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共同進步的教學模式,學生參與項目大多是以團隊的形式開展的,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和探討的過程中發散思維,展示個性,提升學習效率,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協作意識,優化個體差異,促進個性發展。
3.3提升教師隊伍的工匠精神品質
教師是言傳身教的力行者,是學生內心的榜樣和標桿,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所以要實現工匠精神在中職汽修專業教學中的滲透,學校需要培養一直具備工匠精神的教師隊伍,讓教師通過自身職業素質和職業精神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來引導學生。培養教師隊伍的工匠精神有很多渠道,中職學校要加大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投資。首先,學校要建立完善的培訓制度,定期組織對教師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的培訓,推動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培訓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邀請專業的教育專家、汽修行業的職業精英來學校進行演講。[4]邀請其他學校教育工作者進行座談交流。或者定期送教師進企業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等等。其次,學校要將工匠精神的內容細化到教師的職業考核中,以此來監督和激勵教師進行自我提升。讓教師可以清晰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指引教師進行有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優化,進而推動教師隊伍整體實力和素質的提升。
3.4重視對學生“工匠精神”核心素養的培養
工匠精神的核心素養就是敬業、精益、專注、創新四大內涵,這八個字是對工匠精神的準確提煉。中職汽修專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工匠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要實現工匠精神的有效滲透培養,必須要充分激發學生在汽修專業課程學習時的主觀意愿,讓學生可以以端正的態度、積極的心態、飽滿的激情投入到理論知識和實踐培訓中。首先,學校和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工匠精神氣息濃郁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通過自身職業精神的提升來影響學生、學校要將工匠精神的內容融入校園文化中、教師也要在實踐培訓教學中營造真實的職業場景氛圍來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其次,教師需要將新課程改革推出后新興的各種教學方法靈活有效的運用于理論知識教學中,通過教學方法的多元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讓學生的實踐訓練有堅實的理論知識做基礎,然后在實踐中深化理論知識,逐漸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讓學生在不斷的自我提升和突破中感悟工匠精神。
結語
總而言之,工匠精神是中職汽修專業學生在未來的就業和發展道路上穩步前行的精神力量,教師和學校要結合實際學情和教育目標將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汽修專業,對汽修專業教學體系進行優化和完善。然后通過對教師隊伍的培養來優化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營造教學氛圍,將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汽修專業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實現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責任感的高效培養。
參考文獻
[1]劉寶懷,趙文紅.中職專業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研究——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現狀的調研分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9,21(01):80-84.
[2]李進.工匠精神的當代價值及培育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7):27-30.
[3]許應楠.職業院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影響因素模型構建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02):10-13.
[4]石兵.把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汽修專業教學中的實踐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20,(09):61-63.
(1北京市公共交通高級技工學校 ?102488;2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 ?和田技師學院 ?84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