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霞
[摘 要]班主任是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引導者。要探索中職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只有以課題研討為引領,堅持德育工作體系化;以習慣養成為載體,堅持德育內容常態化;以理想教育為重點,堅持德育活動主題化,才能創新中職德育工作的方法,提升德育工作效果。
[關鍵詞]中職教育;班主任;德育;主題活動
在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班主任是重要的角色,其直接關系到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和班風建設。班主任在工作定位時,既要講求科學管理,不斷創新,又要真誠溝通,采取不同方式與學生進行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對學生全體和個體情況進行全面分析,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通過采取多種教育形式,讓學生不僅能夠受到專業教育,而且能夠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
一、深入調查研究,分析中職生道德現狀
隨著職普比例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加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有更多的家長和學生對護理專業產生了向往,使我校護理專業的生源增加?,F階段,中職的入學只要報名便可直接入學,導致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存在有不良行為的現象。除了文化成績較差以外,思想素質方面的問題也是班主任需要關注的重點。
通過對我校近兩年來護理專業學生的家庭狀況、學習習慣、意志品格、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調查問卷進行系統分析,梳理出學生四個方面的特點:一是低收入家庭多,家長文化水平低,農村家庭、離異家庭和留守學生占比高,非獨生子女多、年齡相差大的學生數量多;二是學習成績較差,自由散漫,缺乏規矩意識;三是大部分iptg 存在自卑厭學心理,缺乏攻堅克難的勇氣,沒有理想追求;四是生活邋遢,典型的“手機控”,沒有好的生活習慣;大量留守學生也存在明顯的心理問題,如心理矛盾嚴重、性格暴躁不安等。從上述特點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良好生活、學習習慣沒有養成,這些都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德育活動進行糾正。
二、探索有效途徑,創新德育內涵發展
中職學校是我國培養基層專業人才的重要場所,其教育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縣域經濟的發展。切實加強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要堅持德育工作體系化、德育內容常態化和德育活動主題化的教育思想,突出“仁愛至善、博學至精”的教育理念。
1.以課題研究為引領,德育工作體系化
制定學生“三年行動”規劃,即在一年級開展養成教育,二年級開展成熟教育,三年級開展成才教育,形成“分年度、按學期、月計劃、周評比、日落實”的工作體系,以此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和個性化發展,記錄學生成長過程,提高學生認知度,讓學生在快樂感悟中成長。班主任在學校德育工作體系與框架下落實本班的工作計劃,保證德育工作科學有序,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有計劃有落實。
2.以養成教育為載體,德育內容常態化
學校德育的重點是讓學生在形成全面、和諧、健康、向上的人格與情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內容就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習慣,并成為常態化。如從起床、內務、衛生、學習、活動、生活等方面一慣常態;文明禮儀訓練、紀律衛生評比、寢室文化、文明用語、雙周升旗儀式、每周主題班會等專題活動常態。班主任在常態教育管理中引導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與品質。
3.以理想教育為重點,德育活動主題化
德育工作最大的魅力是通過生動活潑、入腦入心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啟迪。班主任要把主題性德育活動作為重點工作來抓,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內化,在內化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班主任要結合專業特點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如依托璦琿歷史陳列館、旅俄華僑紀念館、知青館等開展愛國主義現場教育,提升實踐育人的時代性、實效性、主動性;通過廣泛開展社團活動、志愿者服務、校園藝術節、校園技能節、學生素質拓展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體驗教育,實現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高度融合。
三、找準角色定位,提升德育工作效力
一直以來,對班主任工作的定位都被比喻為像媽媽,無私奉獻;像園丁,辛勤培育;像春雨,潤物無聲;像紅燭,燃燒自己。但是新時代賦予班主任以新的工作標準,要求班主任在德育工作過程中更準確地找到角色定位,提升德育工作效力。
1.心理問題,班主任是至愛親人
中職學校的班主任要獲得學生信賴、提升教育效果,就要對職業教育充滿熱情,不僅要擔任日常的教學任務,更要把精力集中到幫助、引導、教育學生的思想和道德問題上。為了打開學生的心扉,班主任要積極扮演親人角色,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親人關系,即便部分學生存在自卑、厭學、逆反或者敏感等不良心理,但是他們仍然具有可塑性,而且接受能力也比較強,班主任用親人般的關愛來對待學生,學生自然會放下戒備、發自內心地傾聽,遵循班主任的諄諄教誨,從而為開展德育工作鋪墊堅實的基礎。
2.德育工作,班主任是知心朋友
學生的思想狀況存在一定差異性。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不能簡單、籠統地一概而論,需要根據專業特點、性格品質對學生進行分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德育策略,并將師生之間的關系定義為平等的朋友,深入剖析,產生思想共鳴。
大部分的中職學生不僅需要相關學科知識,更是希望獲得充分尊重、理解和成功,希望通過學習得到一份理想的職業。班主任以朋友的身份從學生角度出發,分析其存在的思想道德問題,選擇學生的合理需求給予肯定和鼓勵,充分尊重學生,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接受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并積極配合班主任的德育活動,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最終將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逐漸轉化為實際行為。
3.生涯規劃,班主任是職業導師
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除了常規內容以外,良好的職業道德教育是其重要的內容。一個合格的臨床護理人員需要具備精湛的護理技術、真誠的愛心耐心責任心,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患者疾苦,幫助患者早日康復。因此,首先要教育、引導學生具備“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以及樂于助人的奉獻精神。班主任要積極扮演職業導師角色,定期組織各種形式的德育活動,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刻領會醫療護理事業的神圣性、崇高性,逐漸樹立起高尚的醫德醫風。
4.養成教育,班主任是生活導師
由于中職學生均為初中畢業生,每個學生擁有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形成了不同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面對已經形成的習慣,班主任要做學生的生活導師,進一步規范學生的形成習慣,把學生操行作為日常德育規范進行量化考核,通過規范準則來進一步約束學生的行為,讓學生做到知之而行之。
一個良好的班風是學生在思想上、言行上產生良好的傾向性的重要基礎。建立健全班規制度,形成一個廣泛性的約束性、激勵性作用。加強班級管理,培養良好習慣需要班主任必須重視班級管理隊伍建設,在選拔班干部時要注意其是否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同時注重培養班干部的工作作風、道德行為培養,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幫助班主任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潛移默化的引導與約束下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提升素質,班主任是人生導師
班主任要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班級向心力、較強的組織紀律性、社會義務感,使學生關心集體、維護集體利益,培育學生優良的綜合素質。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站在一個人生導師的高度來教育培養學生,注重思想引導,規范社會行為,使班級成為鍛煉思想道德的最好載體。
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積極引導學生的價值取向,努力消除學生的消極思想,在班級管理教育活動中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
總之,中職班主任必須對學生的個體情況進行全面分析,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然后通過多種教育形式來開展德育工作,讓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能夠學到專業知識,而且能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志華,張延琴.新時代背景下的班主任角色的轉變[J].教育革新,2019,(06).
[2]李海燕.班主任角色定位與擔當的深層追問[J].學周刊,2018,(26).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