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華
摘要:在社會信息裂變時代,新媒體以其快捷、互動、海量等特點正深入影響信息傳播方式、改變人們生活方式,也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運用新媒體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是黨建工作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工作隊伍融合新時代要求、提升工作水平的必然選擇。面對更為復雜的信息生產、傳播環境和受眾在受教育過程中的角色轉變,思想政治工作應當把握新媒體的特點,不斷創新實踐,探索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新媒體;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實踐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也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須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拿出新思路、新舉措,展現新氣象、新作為。新時代有諸多新特征,其中新媒體的興起和發展是顯著特征之一。
“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習總書記的重要論述,鮮明指出了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為我們運用新媒體開展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導和根本遵循。在新媒體時代,要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充分占領互聯網傳播高地,利用各類新媒體傳播方式加強宣傳工作,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一、新媒體及其特性
新媒體是泛指利用數字信息、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等渠道,以計算機、手機等終端向受眾提供信息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受眾接受信息行為習慣的變遷,新媒體的載體和表現形式也一直在創新,從博客、論壇、手機短信到網絡視頻、聊天工具、公眾號等。可以預見,伴隨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新媒體將會不斷細分、裂變,迎合與滿足受眾獲取信息的便利性和時效性。
新媒體具有的互動性與便捷性、海量性與共享性、數字性與虛擬性、多媒體與超文本、個性化與社群化等特點,讓人們的交往變得更加簡單容易,獲得信息的方式變得更加靈活快捷,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信息傳播者和受眾之間的互動更廣泛、更深入,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新媒體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
新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生產者、傳播者,個體思想也愈發獨立、多樣,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諸多機遇,也面臨更多挑戰。
1、新媒體擴大受眾信息獲取來源,思想政治工作面臨更為復雜的信息環境。新媒體傳播信息內容豐富、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優勢為人們學習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但易使人們更注重結果輕過程,減少了探究問題深度原因的興趣。
新媒體是信息傳播的創新,它使信息傳播渠道多樣化。新媒體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注,提升其自身影響,也會加速挖掘信息、創造信息、傳播信息。這些信息中既有積極信息也有消極、不適的信息。大量信息的涌入,可以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所需要的與相關思想動態信息、前沿思政內容、社會熱點事件等案例。但同時也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意識、理論素養、闡釋水平提出更高挑戰。
2、新媒體顛覆現代人際交往方式,思想政治工作應不斷創新教育方式。人們通過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創造自己的社交網絡,滿足了現代人彰顯個性、自我表達的需求。思想政治工作面臨受教育者角色轉變帶來的挑戰。新媒體帶來了信息的交互性和主動性,讓受教育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時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的表達自己的個性和特點,對信息展開評價交流,由此,原來的信息的接受者變成了信息的制造者,甚至是傳播者。
思想政治工作應當通過新媒體提供的各種平臺,緊扣教育主題、把握時代語言、創新教育方式,讓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動便捷,更貼近基層的生活。在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充分尊重和發揮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讓更多的受教育者參與到思想政治工作的設計、開展和實施中,極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社會效果。
3、新媒體影響著人們的價值取向,思想政治工作應在更加注重教育實效性和時效性。新媒體的開放性、互動性及廣泛性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價值取向和思想觀念,但傳播信息的良莠不齊,極易給人們帶來思想上的混亂,價值觀的偏離。在開放的新媒體語境下,受眾容易產生選擇困難甚至迷失自我。在獵奇心理與眼球經濟的刺激下,一些偏離甚至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負面消息會不脛而走。
當人們在不斷的獲取新的信息時,思想觀念和價值觀也在不斷更新。思想政治工作要緊跟社會熱點,及時更新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要在熱點變換和思想觀念的變遷中,特別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與時效性的統一,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不會隨之而降低。
三、探索思想政治工作運用新媒體的途徑與方法
新形勢下,必須以積極主動、開放包容的態度面對新媒體,趨利避害,化弊為利,充分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探索與創新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與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1、唱響主旋律,用正面聲音占領新媒體輿論陣地。
要借助各種網絡媒體平臺,深入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民主精神的傳播,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教育,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團結進步的凝聚力。要認真研究新媒體傳播規律,在創新教育形式上多動腦筋,在強化引導效果上多下功夫,把黨和政府制定的重大方針政策、關注民生和綠色低碳發展等重要信息,直接送到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口袋”里,讓國家繁榮、民族復興、和諧社會成為大家的主流思想和自覺行動。
針對網絡中一些不負責任、惡意造謠以及不健康、反動的言論,要迅速鑒別并加以查封和堵截。要采取法律和政策手段,健全完善網絡管理制度,加強對網絡信息傳播的監控,把不良信息堵在受眾終端之外,最大限度地凈化網絡空間,營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
2、暢通訴求表達渠道,搭建網上互動溝通交流平臺。
當前,社會上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越來越強烈。網絡已成為當前群眾表達訴求和心聲的重要渠道。通過網絡“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是了解民情、傾聽民意、化解民憂的“最短路徑”。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通過與受眾互動溝通交流和政策宣講,在解決利益訴求的同時更要解決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問題,使醞釀中的負面情緒及時得以疏導。通過暢通基層訴求表達渠道、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困難,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3、注重網絡輿情分析研判,把握輿論引導主動權。
網絡輿情是公眾通過互聯網對現實社會中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政治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的總和。新媒體下,網絡輿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眾的意見,已成為民意的“晴雨表”。在公共突發危機事件中,為避免網上魚龍混雜的言論引發社會不穩定,要及時占領輿論的高地,掌握話語權,成為“意見領袖”,積極主動應對復雜多變的網絡輿情。要把關注網絡輿情當作一種工作常態來堅持,把引導網絡輿情作為一種能力來鍛煉,前瞻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強網絡輿情監控工作,準確把握網絡輿情的存在空間,及時搜索發現影響社會大局穩定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注重輿情表象背后本質的分析研判,不斷提高網絡輿情處置引導能力。通過各種媒介及時發布真實信息,正確引導和弱化負面信息,使黨和政府的聲音始終占據輿論制高點。在開展熱點問題和敏感問題輿論引導時,要注意引導藝術,深入研究各類受眾群體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準確把握輿論引導的時機、節奏、力度。
4、堅持“網上做與網下做”相結合,著力增強工作的實效性。
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善于在網上發現問題并及時交流引導,在網下集中力量加以解決,實現網上與網下結合,虛擬與現實結合,不斷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體問題,特別是一些敏感、疑難和深層次問題,在網上很難得到徹底解決,仍然離不開線下耐心細致的深入工作。通過歸納總結在新媒體上表現出的苗頭性、普遍性的問題,要及時采取座談討論、專題宣講、解釋說明等“點對點”、“面對面”的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依靠解決實際問題來化解思想認識和心理上的疑惑。把解決矛盾訴求問題與解決思想認識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視野。
四、結束語
必須認識到,新媒體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它的迅速發展是不可逆轉的;同時,基于“新”的特性,新媒體依托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在不斷自我革命,新媒體的各類新載體與新形式也將不斷涌現,也將持續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新的壓力與挑戰。
在新媒體不斷持續深化發展的時代進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順勢而為、因勢利導,突出政治引領、強化正確導向,發揮融合效能用好用活新媒體,不斷拓展思想政治工作陣地,持續探索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化、現代化。
參考文獻
[1] 曹坤.新媒體對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7(7):52-53
[2] 張凌彥,陳馳.新媒體與思想政治工作.[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2017年7月
[3] 秦宏毅,謝斯瑋.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對策[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94-98
(西安高新區環境保護局 ?陜西 ?西安 ?7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