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要:幾何直觀教學方法是指用圖形等幾何的方法,來解決非幾何問題。對于小學生來說,思維空間發展層次不一,空間思維發展有限,在抽象的概念型學習顯得較為吃力。而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看得見、摸得著、直觀化、簡單化,讓學生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從而進一步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提升數學運用能力。
關鍵詞:幾何直觀;直觀化;勾連關系
一、“幾何直觀”的概念
幾何直觀是修訂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10大核心概念之一,課標指出“幾何直觀主要是指利用圖形描述、分析問題。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幾何直觀可以幫助學生直觀的理解數學,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簡單來說,幾何直觀,是指用圖形等幾何的方法,來解決非幾何的問題。比如解決問題教學,我們可以借助直觀圖形,將數量關系直觀化,在現實問題與運算意義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從而達到對數量關系的深層理解和對運算順序的切實把握。
回憶三年級上冊的數學教學中,出現了多種幾何直觀教學形式,例如:點子圖、表格、條形圖、線段圖、路線圖等。并且在計算部分,教材著重借助點子圖理解算理,引導學生畫圖分析題意,直觀明了,促進計算技能的逐步提升。今天我主要結合《螞蟻做操》我的課堂實例,談談在課堂中是如何運用“幾何直觀”來幫助學生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理解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計算道理。
二、教學背景
北師大版教材三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需要多少錢》一課中,首次呈現了借助“點子圖”進行口算的方法。其中淘氣將12×3的點子圖平均分成兩部分,用表內乘法和加法算出結果,通過不同形式分法,引發學生更深刻的思考。在學習本節課前,學生已經比較熟練的掌握了表內乘法,并學會了整十、整百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學習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是本單元的起始課,也是以后進一步學習乘、除法的基礎。(見圖一)
三、課堂展示
1、點子圖理解算理
本節課《螞蟻做操》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乘法豎式,學生對豎式中每一步計算的實際含義,不容易理解,這也是教學難點。教材借助點子圖這一直觀模型來解釋計算的過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運算的意義。
首先,我給出我的學習任務單,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方法進行計算。(見圖二)
學生匯報點子圖,并讓學生分別說一說你是怎么圈畫的?分別用了幾步完成計算的?
匯報表格做法,并說一說,每個數字分別表示什么含義?用了幾步計算?(見圖三)
思考:對照點子圖和表格,有什么發現?(見圖四)
(直觀圖形與表格對比)雖然點子圖圈畫的方法是多樣的,但是對比表格和點子圖,可以發現,點子圖的方法三和表格都用了三步計算,表示的每一步的含義相同,那么,它們之間肯定是有聯系的。
在回到今天要學習任務的豎式,讓學生對照點子圖和表格的計算過程,嘗試寫出豎式,并說一說每一步表示的含義。(見圖五)
2、三者之間的聯系(見圖六)
將點子圖、表格與豎式三者對應起來,數形結合,我們可以發現,豎式的計算方法和與前面點子圖、表格的勾連上,表面看似不同,實則本質相同,無論是表格還是豎式都依托于點子圖,而點子圖也成為整個課堂最基本的東西,豎式的的“根”。再對豎式書寫驟進行簡化,簡化后變成2步,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驗,3步到2步是簡化的過程,3步到2步也是生活到數學的過程,也讓學生經歷從直觀模型與抽象數字的勾連。
3、構建模型
在學生掌握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筆算的方法后,我進行了一步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模型構建,教師提問:“如果我換一個兩位數,你會算嗎?積寫哪里?如果我換成一個三位數乘一位數,你會算嗎?如果換成四位數呢?更多位呢?你會算了嗎?”通過讓學生指一指,說一說,加深豎式計算方法,并將直觀模型構建出抽象數學模型的。(見圖七)
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計算,本是一節純計算課,但是我們卻運用圖形、表格等幾何方法,解決了非幾何問題,簡單、明了、易懂。整個課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動手操作,圈一圈、畫一畫、連一連中完成了學習任務,在低段數學課堂中,通過深刻的體驗活動,豐富了課堂內容,創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更有利于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和算理。
四、結語
縱觀小學數學教材中,從一年級到三年級的教材中點子圖基本貫穿于整個計算模型中,相對于以前的枯燥計算方法講解,幾何直觀更能讓學生形象直觀的去理解原本枯燥的算理,通過幾何的形式進行非幾何的解析,讓小學數學課堂格外生動,更能可以幫助學生啟迪思路,理解數學。
參考文獻
[1]宋健泳.小學生幾何直觀能力發展的幾個階段[J].小學數學教師,2015(3)
[2]蘇建偉,李鵬.國內幾何直觀研究綜述[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教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實驗小學中南校區?湖北?宜昌?4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