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以及就業形勢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擇業潮流中選擇自主創業,這一現象既是由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現狀所致,同時也能反過來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尤其是高職院校的畢業生,高職學生在校接受的教育更加有針對性和專業化,因此這類學生在自主創業中的表現更值得我們關注。而自我效能感在高職學生創業過程中能夠極大的影響學生對創業的方向和形式的選擇,因此其作為對學生創業成效有著決定性影響的因素,正是我們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創業相關教育中應該著重注意的方向。由此筆者將結合當前高職學生在創業中自我效能感的現狀,來論述未來對高職學生自我效能感進行提升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現狀及提升策略研究
一、高職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現狀
本次研究基于深度訪談的前提下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對問卷開展預測時根據小范圍獲得探究因素結果,修改問卷并制定最終問卷,通過大樣本進行數據調查分析,之后完成因子分析假設檢驗等。在調查過程中使用電子問卷,實地調查兩種方式,主要針對的調查對象是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四所高職院校的學生,通過線上和線下走訪結合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2075份問卷,最終回收1487份,回收率達到71.6%。調查結果顯示,首先從總體上來看,大二的學生普遍在創業自我效能感中表現較好,因為大一的學生作為剛剛進入大學校園的新生,無論在知識儲備還是未來規劃上都較為薄弱,加上新環境和新生活的刺激效應,使得高職院校的大一學生將注意力更多放到了對校園生活的探索上,對于創業在知識儲備和心里準備上都較為欠缺,因而導致大一學生在創業自我效能感上低于其他年級。而大二學生不僅對校園生活已經開始適應,在知識儲備上也更多進入專業領域,并且在另一項調查中也顯示在我國高職院校的創業類或者技能類大賽中,大二學生也是參與最多的群體,這也正好驗證了大二學生在創業自我效能感中擁有較好表現的結論,同時高職院校開辦的一些創業相關的講座等活動,也在心理上為大二學生做足了創業的準備工作。
除了年級之外,調查還顯示關于自我效能感的表現在專業和性別上的差別并不大,這與我們的傳統思想恰恰相反,在調查前我們更多認為男生在創業自我效能感上的表現要好于女生,且在不同專業之間的差別應該較為顯著,而這一現象沒有出現恰恰說明了院校所做的創業宣講等舉措的重要性。在當前創業在社會上的接受度和認可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院校也積極的為全校學生提供平臺,增加學生接觸創業的機會,大大激發了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創業的熱情和激情,為高職學生在創業中取得更好的表現創造了契機。
二、高職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
1.學校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操作的平臺和機會
班杜拉在自我效能感中指出,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之一就是直接的操作成敗,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遭受的失敗越多,對于其自我效能感的打擊就越大,繼而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就首先要增加學生在校期間參與創業實踐的機會。高職院校要利用好自身的辦學特點,利用自身的實訓中心多多舉辦創業類的模擬活動,在這些不需要承擔后果的模擬活動幫助學生去試錯,繼而找出自己的創業方向,隨后利用假期等時間逐步將學生的創業實踐擴展至校外,通過此類難度由小及大的創業實踐來逐步提升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
2.擴大以及強化創業模范的榜樣作用
在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關于自我效能感的理論中,另一個對自我效能感有較大影響的因素是間接成敗,意即在旁觀他人操作的時候,他人的操作成敗也會影響到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就好像自己也在這項任務的實踐中一樣。而關于這一點,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擴大對創業模范的宣講來為學生樹立榜樣,通過講述創業模范的創業動機以及在創業過程中遭遇的種種困難和克服困難的過程等等,來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的榜樣,增加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繼而激發學生對創業活動的熱情。高職院校可以通過邀請社會創業模范來校開辦講座,或者利用自媒體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故事來營造氛圍,幫助學生對創業活動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利用榜樣作用促進學生向優秀人才靠攏和學習,繼而不斷提升其創業自我效能感。
3.注重對學生在心理素質上的培養
大學生在進行創業實踐時除了要面臨許多現實問題外,其在心理素質上也仍然要克服很大困難。心理學家維納就曾提出過著名的成敗歸因理論,在這一理論中維納將實踐成敗歸因為六個因素,包括運氣好壞、自身能力以及環境問題等等,而在個體對實踐進行成敗歸因時,其最終歸因的維度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日后的實踐活動,因此高職院校要注重對學生在心理素質上的培養。對于成敗要進行正確的歸因,必要時還可以為了避免影響自身信心等因素而進行防御性的歸因,要引導學生正確的看待實踐的成敗,不要僅僅將目光停留在對損失的計量上,而是更多的學會從成敗中汲取積極因素,為自己的下一次創業實踐做好鋪墊。
4.在教學中加強對創業相關知識的教學
創業作為當前時代下一個全新的就業選擇,在很多高校中雖然學生群體已經普遍的接受這一概念,但是在高校的教學課程中對創業相關的教學安排仍然較為欠缺,因此高校也要加強在教學規劃上的建設。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其課程安排和教學內容也是影響學生的一大因素,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學年僅為三年,學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時間本就較為緊湊,學校更應該在教學安排中擴大對創業理念的灌輸,讓學生在校園內就更多的了解到創業相關的各類知識,無論在專業領域還是通識教育上都對創業有更多更全面的認識。同時教學還應該更注重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引導和遵循,鼓勵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幫助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領域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和成功率,繼而也能不斷提升學生在創業自我效能感上的表現。
參考文獻
[1] 孟新,胡漢輝.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與創業意愿關系中的調節效應分析[J].中教育發展研究,2015,11(6):79-84.
[2] 侯飛.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維度研究.會計與經濟研究,2015,29(3):90-100.
基金項目:2020 年度杭州市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高職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現狀及提升策略研究——基于杭州市四所高職院校調查數據》(編號:hzxx20055),主持人:柳霆鈞。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達利女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