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晶
摘要:高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有自己的主張,對事物有獨特的見解,作為班主任,要能夠換位思考,適時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讓學生感受到被理解、被信任、被關愛;同時學校教育也要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做好家校溝通,讓父母之愛,成為鼓勵、溝通的橋梁。本文以筆者的親歷事件為例,談一談高中階段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點滴感悟。
關鍵詞:溝通交流;家校聯合;情感關愛
中圖分類號:G6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2-0099
一、用心交流,走進學生心靈
教育家克魯斯卡婭指出:“最要緊的是教師應該了解自己的學生,優秀的教師對自己的學生總是很了解的。”
了解學生,首先要善于觀察,觀察是交流的前奏。通過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言一行發現學生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其次,更要懂得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結構以及所處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對他們的影響;最后,要學會傾聽和交流,走進學生的心靈,用心去感悟每個與眾不同的生命。
曾經遇到一個學生,至今印象深刻。
她有一個很特別的名字:易人。第一次見到這個名字印象就極為深刻,所以班級中我第一個記住的就是她和她的名字。高一入學前,為了盡快了解學生,我布置了一項作業:寫給班主任的一封信。她在信里這樣寫道:“我是一個性格開朗、活潑的女孩子,為人隨和,做事認真……”但是在開學后的學習生活中證明她的性格與她的描述截然相反。從軍訓時她的獨來獨往,很少和室友說話;到上課時,她的注意力不集中;再到別人午休時她自顧自地整理書桌而發出很大的聲響……
進入高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在她身上已經發生了很多事情,而且學生似乎也離她越來越遠,我得想辦法來幫助她。首先,通過家訪了解到她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有很好的修養,父母關系和諧。然后,通過與同學交談,了解到她平時不喜歡說話,不善于溝通,對同學也愛理不理。前兩步的工作做好后,我準備實施第三步——直接找她溝通交流,了解她真正的想法,走到她的心里去,解開她的心結。
我選了一個周末放學后,以訂正作業的名義讓她留了下來。先是給她講解當天作業中出現的問題以及一些學習方法,看她的情緒和狀態還好,就讓她坐下來,與她聊天。她開始是極力地躲藏和掩飾,我便一點點試探著問:“在咱們班里你最好的朋友是誰呀?”她強作笑顏沒有直接回答。我又問:“當你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的時候你會和誰傾訴呢?你如果受了委屈又是怎么解決的?能跟老師說一說嗎……”我還沒有說完,她的眼淚已經決堤而下。我知道我說到了她的心里,碰到了她的痛處。雖然這樣觸動她,有些殘忍,但是要想真正了解她、幫助她,又不得不這樣做。看她哭得很傷心,我拿出紙巾遞給她,又輕輕撫摸著她的后背讓她放松下來。待她稍微平靜,我又說:“其實,老師很了解你,你是一個善良的女孩子,你也很想和同學交往,也想有自己的好朋友,只是有時候你太封閉自己,讓別人沒法走近你、了解你。就像課堂上教師想看你的演算過程,可是每次走到你的旁邊你都用手將題目蓋住,讓我沒法看到你的解題,也沒法發現你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其實,同學們也是這樣的,她們一開始很想和你聊天、交流,但你不回應,或者有時候缺少和別人的互動,時間久了,她們也就離你遠了。還有,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上次午休的時候,其他人都在安靜地睡覺,你卻在整理抽屜……”我和她訴說著發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件事情,有的甚至很小,連她自己都沒有注意到,但是我說給她聽,就是想讓她知道其實我在關心著她、關注著她,她生活在這個集體中并不會感到孤單。慢慢地,她也會開口和我討論她的愛好,她平時看的書,她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和想法……就這樣,我們談了兩個多小時。在她離開的時候,主動朝我擺手說:“程老師,再見!”就這樣短短的五個字,讓我知道今天的談話不是徒勞。因為在此之前她看到任何一個教師都不會主動問候,甚至教師主動和她說話時,她也只會報以一種讓人感覺拒人千里之外的回應,讓人極為尷尬。
但我清楚地知道,她十幾年來形成的個性和處事態度,不是兩個小時的談話就可以解決的,只要有些話能對她有所觸動、有所幫助,這也是令人欣慰的。
接著,到了高一下學期,因為分班,我不再是她的班主任了,但是每次在校園里遇到她,她都會主動和我問好。從她的身上,我感受到:任何一個學生的天性都是善良的,都是渴望被理解和尊重的,都是希望被關心和關注的。作為班主任,要能夠細致入微地捕捉學生的心理敏感區,要用心感悟和深入學生的心靈,才能夠了解她、感動她、幫助她。
上述案例給我的啟發。
1.班主任要多和學生交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特點,加強師生間的情感溝通,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關心而樂于接受教育和管理,消除心理上的障礙。
2.如果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班主任要和學生坐在一起了解實際情況,通過平等交流,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主動向班主任傾訴,從而找到安慰,獲得心理上的平衡。
3.班主任要善于觀察和分析。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生一起探討,及時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肯定學生的優點,再根據學生的特點,為他們創造條件和機會,讓他們獲得成功。從而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喚起他們對成功的向往,在成功的體驗中激發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鼓起勇氣,重新振作,勇往直前。
二、溫情教育,伴隨學生成長
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和生理都在變化,開始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意識,開始渴望通過某種行為來證明自己。但是高中學生青春期的浮躁心理卻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身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如不及時進行引導則有可能會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產生負面影響。高中階段處于學生發展的“岔路口”,班主任在對待學生時應該注意方式方法,注重給學生以適當的理解和幫助,這對于學生的學習乃至未來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班里有一個女生,學習成績很不錯,組織活動能力也很強,是班委成員也是校學生會干部。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她愛打扮了,還會偷偷地涂口紅,化淡妝,這是高中生不允許的。我想找她談這個問題,又擔心直截了當地當面指出來,她會覺得尷尬。此時恰逢文藝匯演,她被選為禮儀隊的領隊,又逢周末,寄宿學生離校回家。我想正好借這個機會,跟她來一次網絡交流。這樣既避免了當面溝通造成的尷尬,也可以讓她有緩沖的時間,好好反思一下。
于是,我通過QQ發給她這樣一段話:“**,最近變化有點大哦!咱天生麗質的小姑娘,不需要靠化妝美顏,再說也不符合高中生的身份哦!本來上周想和你說,一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時間,另外也怕你難為情。今天文藝匯演就結束了,一切回歸正軌。一門心思放在學習上,爭取期末更出色!說句心里話,你們這個年紀正值青春,素顏可是最美麗的!到了老師這個年齡,想素顏也不敢啊!冬天嘴唇干了,可以擦點無色的潤唇膏。我們曾經單獨交流過兩次,能理解老師說的話吧?加油!我看好的小姑娘!”過了兩分鐘,她回復我:“嗯嗯,程老師,我知道了,謝謝您!”至此之后,她再也沒有在校園里化過妝。而且通過觀察,她在學習上的勁頭更足了,可能因為那句“我看好的小姑娘”而倍加努力,期末考試也取得了更優異的成績。
通過這件事讓我感悟到以下兩點。
1.班主任在學校里就是學生的家長,在管理的過程中既要嚴格管理又要適當給予關愛。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親人來對待,在學生學習上和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煩惱和難題,從而更好地幫助他們。
2.班主任不能把制度作為唯一的管班方法,規則管理要與溫情教育并肩同行,適時地給予學生愛的呵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肯定,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給予學生不吝嗇的賞識和贊美,從學生的心理出發,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班主任對學生全身心的關愛,潤物無聲,才能引導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父母之愛,成為溝通橋梁
父母是孩子成長教育中最好的老師。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良好的教育環境,除了學校、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教育環境。因此,教師在關注學校對孩子的教育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孩子的家庭教育。作為班主任,要經常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在家的真實表現,以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和方式,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且做到正確的引導,真正實現防微杜漸。
每接一個新班級,我都會利用暑假進行家訪,以便能更早、更快地了解學生,順利地進行班級管理。通過家訪,可以對家庭環境以及家長的教育方式進行了解,進而了解學生的性格、習慣以及學習方法等,還可以感受到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要求,也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和教育。
暑假,我走訪了許多家庭,家長很歡迎教師的到來,與教師積極地溝通。這樣的家訪,即使在酷夏,也會讓人感覺到絲絲涼意。然而,有一次家訪,卻并不是這樣,它讓我的心里有一絲沉重,感覺那一天格外悶熱。
這個學生是在文理分班時來到我的班級的。暑假前短短六天的上課對他有了一點了解,性格比較外向,又有些好動,但是人很聰明,也還算懂事。家訪那天,只有他和媽媽在。我剛一坐下,媽媽就和我講述: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同時也為了自己的事業更好地發展,孩子爸爸勞務輸出去了非洲。接下來,母親就開始數落兒子的種種不是:不愛學習,愛玩電腦,不懂事,不知道父母賺錢的艱辛等等。本來我打算讓孩子先談談學習和生活上的情況,到一個新班級有什么感受和期待或者有什么困難需要教師幫助,然后再和他媽媽溝通的。可是還未等我開口,母親對孩子的數落已經讓孩子很憤怒地離開客廳走進書房了。為了讓媽媽能夠稍微平靜,我翻看著孩子書桌上的作業。這時,一摞物理試卷映入了我的眼簾:五張試卷全部被撕破了,卻又被透明膠帶很仔細地黏合了。我拿在手里愣住了,這時她媽媽很不好意思地解釋:因為她對兒子不用功的行為不滿,于是一氣之下就撕了試卷,后來又被兒子粘上了。聽完后,我不知道該說什么,其實看上去,這份物理作業做得挺認真的。
我又繼續打開了語文的隨筆,這是可以讓學生自由擬題、自由發揮的一個空間。我看到了這樣的文字:“從小就是在爸爸的拳頭,媽媽的罵聲中長大。我知道我有許多缺點,我學習上不夠認真和努力,可是爸爸媽媽從來不會和氣地和我講話,他們只會打罵和訓斥我……”我把筆記本遞給了媽媽并說道:“其實有時候您可以變換一種方式和他交流,現在孩子都上高二了,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處事態度,您跟他溝通一下說不定會有轉變的。”母親沉默了,也許內心有些許的自責。
我離開的時候,學生一直在書房沒有出來,和我進門時他熱情地開門打招呼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對一個即將成年的孩子來說,媽媽在教師面前一直數落他的不是,而沒有一句贊賞的話,甚至揚言再不認真學習就不讓其再上學了。這些話語,孩子是無法接受的。他有自尊,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見,他需要被關注和欣賞,他更需要被關愛和尊重。
經過這次家訪,我很想說:家長,請您給予孩子更多的表揚與贊美,它意味著您的賞識與肯定,意味著心與心的交流,意味著被您時時關注,而這正是每一個孩子所渴望的!家長,請您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讓他感受到您的理解、寬容、要求、鼓勵。這種愛,不是溺愛,不會讓他我行我素,毫無顧忌;這種愛,更會讓他理解父母的苦心,明確自己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這種愛,可能會使您的孩子更懂事、更優秀!
正如一位教授所說:“只有從尊重孩子成長的內心需要和生命成長的角度出發,我們才能走進孩子們的心里,讓他們學會如何作正確的選擇。”作為家長,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修養,注重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效地結合,共同培養孩子的習慣和行為,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長和發展。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寬容和關愛,讓父母之愛,成為鼓勵孩子前進向上的動力;讓父母之愛,成為與孩子溝通的橋梁。
四、結束語
教育人朱永新曾指出:把愛和智慧完美地結合,可能是我們永遠無法企及的最高的教育境界,而只有朝著這個方向堅定前行,我們的教育才能越來越接近理想。
班主任要把促進學生成長作為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在教育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始終要本著“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要充當愛的使者,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讓學生的心靈充滿愛的陽光,享受教育的真愛。所以,我們要從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規律出發,多做心與心的溝通,多給予學生關注和關愛,讓學生在教師、家長的關愛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吳禮恭.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的藝術[J].教師,2015(22).
[2]劉晶晶.談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意義和作用[J].創新人才教育,2017(6).
[3]丁雯.化解教育分歧激活家長搭檔[J].班主任之友,2020(4).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學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