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丙英
摘要:結合我國教育現況,可以發現教師在教導學生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拿中小學語文學習舉例,在教師的教育和引導下,學生形成了與之相應的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能夠積極地進行語文學習、探索思考,廣泛地進行課外閱讀和資料查找。然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普遍注重興趣的手段功能,忽視了其目標功能。本文將探討在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語文學習興趣培養存在的誤區和出現的原因。
關鍵詞:探索;新課程;語文;學習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0-0022
興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好的教師。新課程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靈活性、趣味性和知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一線教師在教導學生的過程中,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十分重視。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出現間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法的情況,而不是直接對學生進行興趣激發。這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對其日后的學習和發展是不利的;對于中小學語文教師而言,也不利于其開展高效的教學課堂和提高教學效率。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學習興趣激而不發,培而不養情況的出現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造成的。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難點
1.理念滯后
小學生處于學習奠基階段,如何讓學生扎實學習并記憶語文知識,成為教師教學實踐進程中關注的重點,與之相比學生學習興趣則容易被教師輕視,根據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教改要求開展育人工作,未能在教學規劃中將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視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響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綜合成效。
2.方法陳舊
教學方法是知識輸出渠道,該渠道是否與學生順利對接,保障知識入心入腦,成為評定教學方法優劣因素之一。然而,多數教師在長年累月的教學活動中形成較為固定的育人模式,教學方法相對有效,適應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大環境,同時存在學生學習狀態被動,在單一、僵化教學活動中無法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問題,教學方法陳舊不利于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體系欠佳
小學語文課堂若想持續變革、高效創新,需賦予教學體系發展性、實效性,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習慣以大綱為基準,加之教師教育理念滯后且教學方法陳舊,無法在育人體系中貫穿趣味因子,不利于培育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略
1.教師在教育引導過程中,重視興趣的手段功能
中小學語文教師在教育引導學生的過程中,往往注重興趣的手段功能,而忽視了興趣的目標功能。其含義是指注重創新教學方式,而忽略了學生是否養成正確的學習興趣。興趣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具有不同的分類標準。比如可以根據興趣的穩定表現程度大體分為個性化興趣和情境性興趣。個性化興趣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持久性的特點。情境性興趣的特點是學生在某節語文課的學習中,在教師的良好引導下,外在地表現出個性化興趣,從而進行高效的學習。由此可見,個性化興趣和情境性興趣猶如人類情感和情緒的體現。教師通過高質量的教學教育,能夠激發學生的情境性興趣。久而久之,會使學生在情境性興趣的影響下,形成個性化興趣。個性化興趣的具體表現不僅是在語文課堂上能夠進行高度的學習理解,同時還是對課外或者是與語文有關系的內容都會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通過觀察發現,中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產生了情境性興趣還是已經養成了個性化興趣。
例如,在教導學生《落花生》一課時,教師通過結合新課改后的教學方式,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和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能夠激發學生的情境性興趣。這個時候,教師需要進行必要的課本內容延展,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從而使學生進行課后的學習和資料查詢,逐漸地幫助學生養成個性化興趣。
2.間接學習興趣和直接學習興趣不能夠有效結合
對于處于中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在教導過程中往往通過運用多媒體播放課件、設置學習小組、課本內容導讀朗讀、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等方式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學習興趣的含義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直接產生的興趣,愿意自主地探索和思考。間接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教師的教育引導贊美、同學的學習情緒感染或者是家長的獎勵承諾等,而產生的間接學習興趣。二者之間所有不同,但是對于促進中小學生的學習和增加教師的教學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都是屬于間接興趣。例如:在教師教導學生《將相和》一課時,本文具有敘事性和故事性,通過教師組織課堂角色扮演等新課改后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時產生間接的學習興趣,也更能理解這篇古文所表述的內容。
3.優化教改背景下語文課堂趣味教學體系
首先,教師需明確趣味教學目標,例如針對小學低年級來講以引導學生進入語文知識世界為目標,高年級學生則以能力提升及樹立終身語文學習意識為目標,使教師通過踐行差異化目標找準教學實踐方向;其次,教師需加大教評力度,除根據學習成績反觀趣味教學成果外,還需根據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動態明晰教學實踐優勢、劣勢,例如多數學生創新能力有待增強,教師可積極開展“讀后創寫”活動,鼓勵學生創編文章結局、人物關系等方面,同時賦予文章內容合理性,使學生可在提升創新能力的同時感到學習樂趣;最后,教師需不斷教研,持續改進語文教學實踐對策,解決趣味教學難題,優化教學體系,達到有效培育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總而言之,中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導學生的過程中,由于過于注重課堂教學創新方法的應用,而忽視了學生是否能夠真正地融入課堂學習,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興趣。我國廣大中小學語文教師在激發、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但是由于教師本身對興趣的認識比較模糊不清,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夠得以正確的養成。針對這種情況的出現,教師可以通過樹立正確的興趣觀念,從而幫助學生不僅能夠學會課本知識內容,形成正確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為日后的學習生活和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艷萍.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推動力[J].黑河教育,2020(6).
(作者單位: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第三中學23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