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清
【摘要】《道德與法治》課程倡導多元、開放、整體的兒童評價觀,學生才是《道德與法治》學習的主人,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學習方式的多元評價,注意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全面了解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狀況,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學習方式;多元評價;道德與法治
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了解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師的教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評價,倡導多元、開放、整體的評價觀。因此,我們有必要構建一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尺度多元的評價系統。注意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全面了解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狀況,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一、評價目標多元
傳統的課程評價,重視對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結果和理論知識的評價,忽視了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所表現出來的評價,沒能張揚學生的個性和激發創造潛能。發揮激勵導向作用的評價才是有效的學習評價。在新的教學形勢下,要注意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評價也相應地從理論知識轉向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注意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試著與以學生的發展作為切入點,對學生的學習方式作多元評價。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方式時,要注意分析學生的學習結果,也要留心觀察學生參與學習的投入程度、情感、態度的發展,合作交流的意識,以及學習過程中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目標重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課程中的主題都來源于我們的生活,把主題的各項目標還原到學生生活之中,讓他們在生活中進行實踐探究、交流展示,從而獲得成長是最好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關注學生方式的評價,借助多元的評價目標、多元的評價主體、評價尺度多元化,把評價和學生的學習活動結合在一起,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表現、個體差異,欣賞進步,用科學的評價依據來理性分析評價結果,以獲得對學生全方位的了解。如行為與習慣方面,在學習有關《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的時候,可讓學生通過知識競賽、小組討論等方式進行,看看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活動,是否能借助案例討論學習后的感悟,是否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過程與方法方面,要看學生是否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有沒有學會與同學合作、交流、分享。
二、評價主體多元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是《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全面發揮評價的作用。新課標倡導評價主體多元,兒童既是評價的對象,也是評價的主體,積極鼓勵兒童自評、互評,鼓勵其他家長與其他有關人士的廣泛參與。學習方式評價成了師生之間、生與生之間、學生其他人之間的真實活動,這樣就能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也利于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一)教師評價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其評價的作用是很重要的。無論在過去還是今后,以教師為主體的評價永遠都具有生命力。有效的教學評價可以更好地激勵學生,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面對學生個體,以表揚為主,善于從學習情感、動機、態度等方面進行積極評價。比如,注意觀察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否積極投入、認真思考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和同學討論的熱情度、克服困難,等等,活動的結果就算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也應該從學生體驗的角度加以重視。實現評價與教學活動的有機結合,借助評價手段調控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重視評價學生的學習方式。
如,《協商決定班級事務》一課教學,五年級的學生在幾年的小學生活中,在參與班級事務管理中,已經有了自己的主張,也能在班級中事物中提出自己的意見,在討論“拜訪秋天”主題活動方案時,采用了小組討論的方法,各個活動小組制定秋游的計劃,拿出秋游方案。
看到有學生熱情不高,筆者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大家都動起腦來吧,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眾人拾柴火焰高。”學生們在這樣的鼓勵性的語言的激發下,就會主動加入活動中。
看到小組成員意見有分歧。筆者說:“思想的火花是要碰撞才能產生的,大家都各抒己見,計劃才更完美呢。”學生有教師的鼓勵,才會更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習自然更有效果了。
(二)學生自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有能力對自己的觀點行為作出評價,學生自評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自我監督、自我反思、自我調節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學生的自我評價好比一面“顯微鏡”。讓學生主動參與的評價過程,學會了反思和自我賞識,對自己的上課表現、學習方式、學習態度等方面作出自我評價,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如,《堅持才會有收獲》一課是二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想到二年級的學生大多數已經能夠認識到堅持的重要性。但是一些學生缺乏堅持不懈的毅力,這就需要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回憶生活中堅持做過的點滴往事,注重對堅持的過程與細節的再感受。體會“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強化認識和感悟,并付諸行動。引導學生堅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并作為課后拓展的作業,記錄“堅持記錄表”。
我的“堅持”記錄表
任務:每天__________自我評價
周一__________
周二__________
周三__________
周四__________
周五__________
周六__________
周日__________
表現一般:★★★
表現良好:★★★★
表現優秀:★★★★★
在記錄表格的過程中,學生把對堅持的認識付諸實際行動,自我督促,懂得了只要我們堅持做的事要合理、有意義,就會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