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明

【摘要】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盡量先將學生學習的情緒調動起來,無論是課前備課、課件、實驗的準備都應當先從學生角度考慮,讓學生變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主導。教師應用的方法得當,相應會引起學生學習、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教學無定法,但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主體地位要突出,只有學生親自探究過,才能夠記憶深刻,理解能力才能變強,教師在整個授課過程中,要起到引導作用,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探究、怎樣去探究、如何才能從相應的實驗中理解掌握好相關知識。
【關鍵詞】中學物理;實驗;交流;興趣;主導
“新課標”要求,物理要以實驗探究為主,通過學生對問題的研究,總結出相應的特點,規律,令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實驗操作,獲得到感性認識,從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度,更能從自己的角度剖釋題目。那么,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怎樣改進物理教學,怎樣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章節的知識點,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獲得更實在的知識,這將成為每個教師必須在備課過程中考慮到的問題。從教以來,筆者都在不斷摸索,不斷改進,筆者認為,要想學生學得好,掌握知識更牢固,我們的日常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物理的教學。
一、課前備課,導學案的主導作用
每節課上課前,要求教師提煉出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教學重點,將它設計成一個個問題或表格的形式,如,在凸透鏡成像一節中,先設計出利用凸透鏡讓外面的景物在光屏成像的例子,讓學生向觀察像的情況,在觀察到像的情況后,再提出凸透鏡成像是否一樣的問題,引起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在學生的交流討論中,引導學生了解影響凸透鏡成像的因素。根據學生討論結果,設置出相應要探究的問題和研究對象的表格:f=_____ ,2f=_____
按照上述表格,選擇需要的器材進行組裝,可以適當提出組裝注意點。進行探究時進行數據的處理、分析。實驗后,對每種情況進行數據分析,概括出凸透鏡成像的特點,針對實驗提出相關問題,如遮住凸透鏡一半,會成完整像嗎?像比原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如果蠟燭越燒越短,像的位置會發生改變嗎?這類問題在導學案中設計出來,能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凸透鏡成像在我們日常的應用,起到主導學生探究的作用。
二、課堂引入要生動有趣,教學中凸顯教師主導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盡量將學生學習的情緒先調動起來,無論是課前備課,課件、實驗的準備都應當先從學生考慮,讓學生變為學習的主體,教師主導,教師應用的方法得當,相應會引起孩子的學習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如,在研究浮力導入時,可以先讓學生做一個小實驗:用剪掉底部的礦泉水瓶倒過來,去掉瓶蓋,內放一個乒乓球,往里面裝水,結果發現乒乓球不會浮起來,塞住瓶口,乒乓球很快浮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始進入浮力的深入探討。在實驗課堂上,教師應加強巡視,及時將學生實驗時的操作性問題、歸納小結能力問題、語言組織問題等反映出來,指導學生不斷提升實驗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如在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電壓時,教師在課堂上先讓學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觀點,畫出相對應的電路圖,根據需要設置表格,并按設計電路連接電路。在進行探究時,引導學生正確連線,開關處于斷開狀態,連接線路后,先進行檢查,無誤后,再進行實驗。將相關數據記錄下來,進行數據分析時,要注意對比分析,進行總結等。
教學沒有固定的方法,不同的教學方法都必須讓學生將知識掌握得更牢固,讓學生感興趣,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只有讓學生親自探究過,記憶才能夠深刻,理解能力才能變強,教師在整個授課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探究、怎樣去探究、如何才能從相應的實驗中理解掌握好相關知識。
三、課后小結,思維導圖的適當運用
概念定義的理解是物理學科知識的基礎,在物理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忽視概念的掌握、理解,不能形成各概念間的聯系,這是學生學習物理比較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教師在小結時引入思維導圖,讓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畫出本節的知識概念結構圖。學生畫思維導圖的過程是一個知識再現過程,學生需要熟讀教材,通過對知識概念的理解,將知識點安放在某個位置,學生不僅需要了解該知識點的上位知識,下位知識,還需要進行橫向的思考,學生經過這一再創作過程,每個知識點都深深的鑲嵌在學生的知識網上,同時畫出自己的獨特風格的思維導圖。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所在小組的情況選擇學習和探究方法,哪部分是必須掌握的,哪部分是可以進行探究學習的,這些由學生自己判斷,思維導圖在其中起到指導學生進行學習選擇,了解學習進程的導航作用,同時,理順自己所學知識在整個知識結構中的地位等。通過思維導圖能夠極大地提高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它對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創造思維都有巨大作用,通過引入思維導圖,學生不再被動地去記憶課堂上教師的每一句話,抄寫教材中一個個長長的句子,而是積極地對關鍵字詞進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并與教師積極交流,有利于學生智力、思考能力的開發。
四、課后總結反思及時,要不斷改進教學思路
課后,總聽到學生說物理學習起來難度大,課本內容學起來簡單,做起題目來難。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物理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研究讓學生更容易掌握物理知識的方法,及時分析教學中的成敗、得失與利弊,針對教學的實際情況及時做出調整,這種對教學設計和實施情況進行及時回顧、反思的做法對教師的成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在講授典型題型時,可以通過題目的分析,知道并理解基礎物理知識在解題中的應用,從而在課堂上更認真地聽課,在實驗中理解、領悟。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對一些知識,總覺得簡單,講解已經很到位,學生很容易理解,而忽略了學生的反映。我們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反思每節課學生學習上的困惑,思考如何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得更牢固,如,在探究完凸透鏡成像規律后,通過動畫演示、畫圖找像等的形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或對凸透鏡成像進行分析,總結規律后的意義,如物距變大,像變小,像距變小等,以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凸透鏡成像規律,更好地利用在解題上。
總之,物理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在思考中尋求答案,教師則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突破點,引導得當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相應的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能輔助學生學得更好,就要在日常教學中常交流、反思,在教學中不斷創新,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呂志玲.教學反思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學習(中),2011(8).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