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顯連
【摘要】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前沿陣地,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場所,由此可見,積極向上、輕松愉快、和諧團結的班級氛圍,有利于學生健康而茁壯地成長。本文從歸屬感、責任感、活動等三個方面來談班級凝聚力的培養。
【關鍵詞】歸屬感;責任感;活動;凝聚力
筆者所處的學校十幾年來因各種因素,每個學年每個班級都要進行分班重組,以至于學生在新班級里難以快速擁有歸屬感,班主任接手這樣的班級,需要從頭開始培養班級的凝聚力。可是,學生在校的時間,除了上課的學習時間外,課余在一起玩耍、活動的時間少之又少。在這樣那樣的局限下,班主任該如何在短時間里培養出一個積極向上、輕松愉快、和諧團結的班級呢?
一、視學生為子,收獲歸屬感
良好的班級氛圍要形成,需要班主任去了解、關心,甚至幫助學生,讓他們能在班級中找到家的感覺。
(一)密切關注學生,適時給予幫助
身為班主任,每個學生都是班主任的孩子。孩子在外受到欺負,班主任會保護他們。本班饒某在與其他班學生玩耍時,被學生掐住脖子,并在脖子處留下幾條抓痕。筆者立即了解具體情況后帶著他去找那個學生,向那位學生說明他的行為是錯誤的,并要他向饒某道歉。有了這樣的引導與保護,饒在不知不覺中就能感受到筆者對他的愛護。也因此,筆者就此得到了他的認可,他對班主任就產生了依賴感。
(二)學會理解寬容,人際關系和諧
現在的學生是家中的寶貝,所以有時缺乏正確的為人處事的態度或原則。他們會以自我為中心,難以與同學和諧相處,因而,班主任應利用各學科教學、班會等引導學生如何換位思考,學著去理解寬容他人、友善待人。筆者班上劉某在周記上記錄道:“我很懷念以前的同學,當我哭了,有人上前安慰我;當我難過時,有人講笑話逗我開心;當我遇到難題了,有人主動來幫助我……所有的同學都圍著我轉,遷就我。可現在呢?哭了,他們說哭什么哭,這么一點事;難過了,沒人逗我開心。”于是,筆者在旁邊批上這樣的話:請試著改變自己,換個角度思考,要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己是否做到了理解寬容他人呢!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友善對待他人,學會去理解、寬容同學,從而就可以與其他同學友好交往,構建和諧人際關系。
二、視班級為家,培養責任感
只有真正視自己的班級為家,才會肩負起建設班集體的責任,成為班級真正的主人。
有了前面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愛護,同學間和諧的交際關系,這樣的班級得到了學生認可。學生也將班級視為了自己的家,班級的各種事務就積極參與了。
(一)布置家園,創美麗教室
我校時常進行各種各樣的班級文化評比。每次班級文化評比,班委和有特長的學生都能主動去完成任務。班委安排同學圍繞主題寫文章;有繪畫特長的學生出黑板報、手抄報等;字體寫得好的學生負責謄抄、書寫;家里有電腦、打印機的學生負責收集資料;愛手工制作的,為班級制作裝飾品;愛擺弄花草的學生也搬來了一個生物角……每個學生都在為班級建設出一份自己的力,因為他們心中有“家”,責任感油然而生。
(二)自主管理,事事有人做
班級管理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也不是只靠班委幾個人就成,它需要每一個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其中。所以,筆者將班務設置成各種崗位:圖書角管理員,勞動工具管理員,節電員,窗戶管理者,黑板勤務員,桌椅檢查員……這些班務成了學生的日常化工作。一到教室,每個學生都各司其職,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在做。每個學生都把班級視為自己的家,每件事都有人主動去做,因為他們心中有責任。
三、活動為載體,增強向心力
活動是班集體生命的依托。活動越豐富多彩,班集體越團結,越朝氣蓬勃。因此,適當地組織一些課外活動,各類集體活動、群體活動等,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激發學生拼搏向上的精神。
(一)課外活動孕育活潑朝氣
我校每天下午都要舉行陽光活動,而此也是學生最愉快、最積極參與的活動。在男女乒乓球對決賽中,雙方各自選出四位選手,裁判兩人,各自組織啦啦隊。而花樣跳繩、集體跳繩,這些活動都是學生所喜好的,每個人都能踴躍參與進來,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熱火朝天。
(二)集體活動培育團結意識
每年一度的體育節、“六一”文藝匯演、中隊活動都是班級最團結,最具榮譽感的時候,班主任都會把握時機,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在對抗賽——拔河比賽、籃球比賽、足球賽中,筆者都會鼓勵學生踴躍報名參與,為班級榮譽而戰。同時指導班委組織好啦啦隊、后勤部、預備隊……讓全班學生都有為班級的勝利出一份力的機會。在整個賽事過程中,拼搏的拼搏,吶喊鼓勁的吶喊鼓勁,遞水的遞水……不管輸贏,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會感受到團結的力量。
然而,詩歌誦讀、歌舞表演、勞動實踐等集體活動,也可讓學生形成團結一心的精神意識,也有助于班級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這樣一個良好的班級環境,更能很好地為學生成長打下基礎。
(三)群體活動激發團隊精神
一個班集體也是由多個小群體組成,才能適合班級的發展、管理。學校的衛生打掃,需要安排幾個衛生小組,每周一小組輪值,打掃的打掃,倒垃圾的倒垃圾……每個人各自其職,不推托,不計較輕重,齊心協力,每天都能以最短的時間將衛生區打掃干凈。
不僅日常班級的群體活動能激發團隊精神,而且筆者開展的課外閱讀小組同樣可以。部編教材提倡的“三位一體”閱讀,需要語文教師指導學生整本書閱讀。因此,筆者將學生分成5-8個課外閱讀小組,要求他們給自己的小組取個響亮的名字,每個人輪流組織一次讀書交流會,最后將自己所讀的故事講給低年級同學聽。這樣一來,每個小組成員在商討閱讀小組名字時、在交流自己讀書的心得收獲時、在講故事給別人聽等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合作交往的團隊精神。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建立一個積極向上、輕松愉快、和諧團結的班級,首先得讓每個學生認可所處的班級,并將其視為自己的家,才會生出歸屬感、責任感,繼而以各種各樣的活動為載體,培養提升班級的凝聚力、向心力。
參考文獻:
[1]徐艷英.如何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J].考試周刊,2015(30):184.
[2]丁秀榮.堅定文化自信,綻放生命風采——淺談班級文化建設[J].吉林教育,2018(36):11-12+14.
[3]王興芳.向心·向上·向前——提升班級凝聚力之小嘗試[J].當代家庭教育,2020(17):188.
[4]廖雅欣.小學中段語文閱讀合作學習方式指導策略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20.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