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高中化學在高中教學任務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合理地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課堂知識,建立起完整有序的知識體系,對于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基于思維導圖在教學中所發揮的積極促進作用,本文主要探討思維導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高中化學;思維導圖;具體策略
高中化學是一門以化學反應為基礎,通過實驗現象來學習掌握各種物質的理化性質,以及不同物質間所發生的化學反應的科目。在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可以帶領學生通過對物質的眾多反應提煉總結出物質具體的理化性質和反應規律,但是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連接仍然不強,對于學生來說很可能在課堂上能夠跟上老師的思路,但下課后,或者時間一長就會混淆或者遺忘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組織思維的工具,它能夠幫助人在不同的知識點間建立起形象的連接關系,對混亂松散的知識體系進行有效梳理,提高人思維散發的效率,降低人們在工作學習中所耗費的時間及精力。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思維導圖后,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課堂知識連接在一起,構建起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更快的記憶、掌握課堂知識。
一、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做好課前預習
做好課前預習工作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快地跟上老師的講課思路,更加輕松的理解教學內容。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學生往往忽略了課前預習工作的完成。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在幫助學生節約大量的預習時間的同時,完成每節課前的預習工作,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具體的審題立意流程如圖1所示。
教師在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完成預習工作時,要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盡量將本節課要學習的知識內容與以往已經學過的知識建立聯系;二是在利用思維導圖預習時,不需要記錄過長的語句,而是要善于利用關鍵詞、中心詞完成預習工作;三是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在關鍵詞和關鍵詞之間要留下足夠的空白空間,以方便之后課堂筆記的記錄;四是要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有側重地完成預習工作,40分鐘的課堂時間學生不可能全程都是注意力集中的狀態。比如,在預習《物質的提純與分離》這一章節內容時,對應的第一級關鍵詞就是“物質的提純與分離”,接下來第二級的關鍵詞為“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四大原則”,以及“三個必須”,接下來的第三級關鍵詞則在每個第二級關鍵詞下進行展開,比如“物理方法”下應該是“過濾”“蒸餾”“分液萃取”和“蒸發結晶”等,具體見圖2。這樣一級一級地分下去,學生在上課之前就會對一節課堂的教學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掌握,也能夠大概知道自己在課堂上的精力分配情況。同時,學生在做這種預習思維導圖時,還可以順便往前回顧,思考一下本節知識內容與前面學過的章節內容能夠產生哪些知識間的聯系,達到一個及時回顧復習的效果。
二、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做好課堂筆記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展示出自己做的預習過程中的思維導圖,讓學生參考對照,看看自己在預習過程中是否還有什么遺漏的地方,做到及時查漏補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在課堂上將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以關鍵詞的形式持續地補充到原有的思維導圖上,將其與自己已掌握的知識建立一定的聯系,對自己在預習過程中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補充完善,大大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比如,在繪制《氯氣的理化性質》這一章節的課堂內容時,在預習工作中學生完成的預習思維導圖是這樣的:在圖紙的中央就是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氯”,然后分別用不同顏色的彩色筆畫出“物理性質”“與水反應”“與堿反應”“與大多數金屬反應”,以及“與非金屬反應”這幾條不同的分支。在與氯氣反應的常見金屬中都有“鐵、銅、鈉等”,而存在一個疑問是“為什么氯與鐵反應是FeCl3,而不是FeCl2?”那么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隨著教師教學工作的推進,學生可以逐漸完善自己的思維導圖,對“為什么氯與鐵反應是FeCl3,而不是FeCl2?”這個問題給予解答,即“鹵素一族的元素都具有氧化性,且原子半徑越小,氧化性越強,故在反應過程中氯可以將鐵氧化至最高價態。”有效的課堂聽講和高效的課堂筆記是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途徑。思維導圖用鮮艷的色彩線條和有趣的圖形代替了傳統的枯燥的文字筆記,充分刺激了學生的空間聯想能力,節約了學生課堂記筆記的時間,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做好課后復習
在完成一個章節的內容學習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以一章節為一個單元整體,每一小節作為分支進行課程小結,有意識地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回顧。教師可以利用電腦中專門的思維導圖繪制軟件,以多媒體屏幕作為思維導圖的繪制圖紙,首先讓學生自由地進行頭腦風暴,說出本單元都學了哪些知識,在黑板上寫下關鍵詞,然后畫成哪些知識,在軟件中輸入關鍵詞,利用軟件自動生成思維導圖的第一級內容,并且將每一個分支設置標注出不同的顏色,再帶領學生一級級地深入下去,最后完成對本章節知識完整的總結梳理。高中生應該具備了較強的自我學習意識,能夠進行及時地課后復習回顧工作。
例如,在進行電化學章節的復習工作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顧出該章節屬于第一章節的關鍵詞,即“化學電池”“原電池”“電解池”“金屬的腐蝕與保護”等,然后在逐漸地補全每個分支的內容:“電解池”中有“電解池的形成條件”和根據電池反應進行的“電解池的分類”等。在化學教學中,每學完一個章節,教師都帶領學生對該章節的內容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總結歸納,保證學生能夠在學完過后對知識進行及時有效的復習。
總而言之,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夠將各部分間的知識有效連接起來,以更加簡潔明了的形式展現出來,幫助學生高效完成學習任務,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導圖的使用方法,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參考文獻:
[1]梁曉康.思維導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7):5-7.
[2]張思,偉沈娟.思維導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17):253.
[3]王麗芳,李艷玲.高中化學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8(83):168.
[4]吳春霞.思維導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數理化(學習研究),2018(Z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