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博物館是信息時代數字化工程的重要環節,具有研究、典藏、展示和教育四大功能,在旅游、地質、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考古、教育等眾多領域有著較好的應用前景,并成為國內外專家研究的熱點之一。通過梳理三彩藝術的學術史,將“互聯網+”時代的新理念和新技術應用于數字博物館建設,借助720全景、三維建模、VR/AR、WEB3D等新技術和扁平化設計,用戶體驗設計新理念,建設“三彩藝術”數字博物館,提出其設計總體框架、技術架構和用戶界面的構想,并展望三彩藝術數字博物館的優勢與前景。
關鍵詞:三彩藝術;數字博物館;初探
基金項目:本文系鄭州西亞斯學院2020年度校級科研項目“‘唐三彩數字博物館建設研究“(2020-YB-89)”河南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數字博物館在文化遺產傳承中的應用機制和關鍵技術研究”(182102310972)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三彩藝術學術史梳理
“三彩”并不特指黃、綠、白三種顏色,而是多彩、五彩繽紛的意思。三彩藝術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由于不同朝代審美取向的不同,造成了不同時期的三彩藝術的不同特點。三彩藝術始于漢朝,以單色釉為主,在南北朝時期開始從單色釉向多色釉發展,在唐朝時期達到高峰,宋代則由豪華奔放變為低調含蓄。與宋代同期的遼三彩更具民族特色,明三彩的典型是琉璃三彩,而清三彩以素三彩最為典型。當代三彩工藝已經突破了以白、黃、綠、褐等暖色為主的傳統模式,并拓展為多種不同形式:仿古三彩、新工藝三彩與平面三彩等,高水旺的“仿古藝”、李學武的“牡丹瓷”、郭愛和的“三彩藝”[1]便是其中的代表[2]。郭愛和開創了“三彩釉畫”“寫意三彩”和“生肖三彩”[3],在色彩、形式、題材上更加豐富,工藝更加精致,賦予了洛陽三彩藝術新的時代內涵[4]。
進入新時期以來,學界注重研究“三彩藝”的品牌整合營銷傳播,提出通過“新聞媒介”傳播三彩藝術,突破家族式傳承,擴大影響力[5],采用品牌IP設計、微信表情包設計、網頁設計等路徑,用整合營銷傳播的方式創造獨特體驗,提高品牌知名度,從而實現深化和放大品牌傳播效果[6]。現在數字博物館已成為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展示和傳播的新手段。建設“三彩藝術”數字博物館,一方面可以高效、永久保護三彩藝術,為文物展示和文化傳播提供新途徑,使人人都有機會通過移動終端領略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提升人們對三彩藝術的認知;另一方面,可為考古專業學生和考古研究者提供系統性的研究資料,便于三彩藝術的進一步學習研究和創新發展。
二、三彩藝術數字博物館設計
文化遺產是人類的寶貴財富,有效保護并利用文化遺產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在新媒體時代,信息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新的手段,許多國家越來越重視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播,將文化遺產轉換成數字文化形態逐漸成為世界潮流。數字博物館擁有研究、典藏、展示和教育四大功能,突破了實體博物館在時間、空間等方面展陳能力的限制,是對實體博物館的有力補充,在文化遺產的永久保護和文化傳承中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近年來,隨著虛擬現實、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出現及其在數字博物館中的應用,以信息的單向傳遞為特征的數字化展示已然落伍。智慧化將成為博物館未來發展的方向。智慧化不僅意味著對虛擬體驗的優化,更重要的是從公眾服務需求出發,從現實的展陳管理到虛擬的體驗技術等方面實現公眾與博物館藏品的高度交互。如:故宮博物院推出的“虛擬紫禁城”是中國第一個在互聯網上展現歷史文化景點的虛擬漫游世界。另外,百度公司也推出數字博物館服務,已有220家博物館上線。總的來說,我國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和公司企業等各個層面都越來越重視數字博物館建設。
(一)總體框架設計
三彩藝術數字博物館總體框架設計包括文物考古、全景展廳、VR體驗館、趣味互動和交流創新五個部分,如圖1所示,每個模塊主要的研究內容如下:
1.“三彩藝術”文物考古梳理總結
依托現有的“洛陽博物館”“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洛陽唐三彩陶藝博物館”“陜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等實體博物館的館藏真品文物和高仿作品,按照人物、馬匹、駱駝、器皿四大類進行挖掘、歸類整理,文物以唐朝為主,兼顧其他朝代。研究總結“三彩藝術”的歷史淵源、文物考古、藝術風格、制作工藝、文化價值、鑒定收藏和傳承發展。
2.“三彩藝術”720全景展廳建設
與傳統的虛擬現實相比,720全景更具真實感和便利度,任何普通的家用電腦和手機均可流暢瀏覽觀看。該部分依托幾個實體博物館,擬采用“光魚全景”技術方案,利用魚眼相機和后期軟件技術制作“720全景展廳”,包括人物館、馬匹館、駱駝館、器皿館四個全景展館,全景展廳內部有多點觀看、圖文介紹、音視頻介紹、展館切換等功能。
3.“三彩藝術”文物三維交互展示
VR/AR技術是數字博物館建設的前沿技術之一,通過創建虛擬世界使用戶沉浸到該環境中。該部分擬借助3ds Max、Maya等三維建模軟件制作四類三彩文物模型,將三維模型導入Unity3D軟件平臺,制作文物的三維虛擬展示和人機互動,通過鼠標和鍵盤操作,觸發角度切換、音頻講解、視頻展播等功能。
4.“三彩藝術”公眾號和APP開發
該部分擬研究開發“三彩藝術”數字博物館公眾號,發布主題網站的基礎信息,定期更新考古動態和學術前沿。擬開發一款趣味互動APP應用程序“三彩”,包括圖文介紹、大師風采、燒制技藝體驗、趣味拼圖游戲等模塊,使用戶可以在線體驗三彩陶瓷的藝術風格、制作過程和文化內涵。
(二)技術架構設計
“三彩藝術”數字博物館主題網站是最終研究成果之一,是內容模塊的整合平臺,不同內容模塊的成果將在該網站不同模塊中呈現。該部分擬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WEB3D技術,制作完整的“三彩藝術”考古數字博物館主題網站。主題網站包含:“首頁”“文物考古”“全景展廳”“VR體驗館”“趣味互動”“交流創新”6個一級欄目,還有18個二級欄目(如圖1)。網站設計遵循“簡潔、開放、互動、高效”的原則,注重用戶界面(UI)設計和用戶體驗(UE)設計,整體采用J2EE技術架構,包含數據中心、數據總線、技術平臺、服務層、控制層和表示層(如圖2)。
(三)用戶界面設計
用戶界面設計簡稱為UI設計,UI設計是指對軟件的人機交互、操作邏輯和界面美工的整體設計。網站設計主要分為程序設計和UI設計,程序設計側重于網站的功能,UI設計主要關注網站頁面的美觀程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網站設計過分注重程序設計,忽略了UI設計的重要性,就如同手機在問世之初只注重功能開發,而現在各大手機廠商在此基礎上,更注重手機UI設計,相信網站設計也會朝著更加人性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一個好的UI設計能給人以舒適感,愉悅身心,使用戶更有興趣點入訪問。三彩藝術數字博物館主題網站UI設計包括:一是導航條交互設計:導航條設計運用了CSS技術,運用a:link加載一張初始圖片,用a:visited加載一張交互圖片,導航條一般顯示狀態為初始圖,當單擊后變為交互圖,構成了簡單動態交互效果。二是頁面配色方案:所謂配色,就是恰當地運用幾種顏色搭配來表達某種特定的效果。該網站擬采用灰色、黃色、綠色作為主色調,突出三彩藝術的文化氛圍。
三、優勢與展望
運用“互聯網+”背景下的新技術和新理念設計三彩藝術數字博物館,可以實現三維交互展示三彩文物,豐富三彩藝術展示手段,提高三彩藝術的傳播效率,為三彩文化的教育傳承提供數字化的學習資源。
(一)三維交互展示三彩文物,內容呈現方式多樣化
借助WEB3D技術,三維呈現三彩文物,突破了傳統圖文的“靜態”展示,使用戶可以“交互參與”,內容呈現方式多樣化,通過用戶的切身體驗增強情景感知。
(二)豐富三彩藝術的展示手段,促進文化傳播效率
將WEB3D、720全景、虛擬現實、移動互聯等新技術應用于數字博物館建設中,可以促進“二維靜態數字博物館”向“三維虛擬交互數字博物館”的轉變,“傳統媒介傳播方式”向“移動互聯新媒介傳播方式”的轉變,“傳統WEB頁面風格”向“扁平化頁面風格”的轉變,以更簡潔、開放、互動、高效的數字博物館傳承文化遺產。
(三)為三彩文化的教育傳承提供數字化學習資源
將數字博物館應用于三彩文化傳承中,既可以實現文物永久性的“物質傳承”,又可以通過數字博物館開展非正式學習、碎片化學習,實現三彩文化的“教育傳承”。為三彩文化的教育傳承提供數字化學習資源,使教師、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借助智能終端,在數字博物館平臺開展非正式學習和碎片化學習,促進三彩文化在教師、學生等群體中更好的傳承。
參考文獻:
[1]郭愛和.中國洛陽三彩[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12.
[2]黃向前,孫穩.洛陽三彩的前世今生[J].陶瓷研究,2018(6):33-37.
[3]王洪偉.傳統的現代性再造——基于郭愛和三彩生肖陶藝的藝術經濟學研究(二)[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5(2):16-19.
[4]王江,牛琳琳.郭愛和三彩藝術研究[J].室內設計與裝修,2016(5):135+137.
[5]陳淼.洛陽三彩絞胎裝飾及其新工藝初探[J].藝術生活-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6(1):78-80.
[6]別冰妹.基于媒介融合的非遺品牌整合營銷傳播策略研究——以洛陽三彩藝為例[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8.
作者簡介:王建明,鄭州西亞斯學院動態影像創新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