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杉杉
摘要:隨著首飾設計新紀元的到來,設計工藝及工藝材料改革創新被推向新的高度,琉璃工藝因其極具可塑性及本身美觀的特點而被越來越多的關注和使用。本文通過對琉璃的歷史發展狀況進行簡單概述并從首飾藝術性的展示、創意的表達以及綜合設計的升華三個方面,分析琉璃材質在首飾設計中的表現,以及對當代首飾設計的重要作用,挖掘琉璃材料的無限可能性,探索琉璃首飾新的視覺語言。
關鍵詞:琉璃;藝術性;創意;升華
一、琉璃的發展概述
琉璃,也稱作“瑠璃”,是中國古代的古法材料,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琉璃既體現了東方人的的思想情感又融會了中國古代的文化和藝術,所以自古以來一直對使用者有極其嚴格的等級要求,基本上是皇室專用,民間罕見。
春秋時期的政治家范蠡,在監制獻給越王的王者之劍時偶然發現了琉璃,便將其作為定情信物送給了心上人西施。后來越國戰敗,西施被迫送往吳國和親,與范蠡臨別時,眼淚滴落在上面,人們便稱之為“流蠡”,后來諧音為琉璃。
1965年,一把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1號楚墓的越王勾踐劍印證了我國在西周年間便已經使用琉璃為飾品的歷史。根據墓葬文物來看,由于材料新穎,外觀奪目,且制作過程繁雜,琉璃地位高、價格貴,只能出現在皇家貴族中。且最初的琉璃做工粗糙,器件規格小,普遍是與瑪瑙、玉石等材質的珠子混穿成串,做頭飾或者項鏈使用,這便是最早的裝飾類琉璃制品。直到戰國末期時,“蜻蜓眼式琉璃珠”在民間出現,紋樣更加復雜,琉璃原料的生產技術也慢慢形成了體系。到漢代時,琉璃工藝更加成熟,琉璃耳珰作為當時最為流行的飾品,使用鑄模,雕刻,打孔等方法,為我國獨有。西漢絲綢之路開辟以后,西方的舶來品大量進入中國,琉璃的工藝和樣式開始與西方不斷相互融合,民間的琉璃制作工藝出現并迅速發展。到清朝時期琉璃技術達到了頂峰、紋樣繁復,極其精致,出現了掐絲琉璃、套色琉璃等一系列的加工工藝,光是顏色就足有三十余種。但是隨著清王朝的沒落衰敗,琉璃工藝也出現了斷代,加上后期金銀鍛造技術提升和獨特的保值性等原因,琉璃已不是十分典型的主流首飾材料。
當代的首飾設計在中國建國后的70年間經歷了高速發展,國內的首飾市場從最初的追求貴重、保值等這類帶有投資性的目的,發展到今天對飾品本身的內涵和外延有了更加豐富和個性化的要求。首飾的設計不管從材料還是造型上都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設計師便開始將目光轉向傳統的古法技藝,不斷挖掘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傳統工藝,因此琉璃又被重新重視起來,在首飾設計中發揮著獨特作用。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探討琉璃在藝術首飾設計中的表現。
二、琉璃在藝術首飾設計中的表現
1.利用琉璃的材質特征展現首飾藝術性
琉璃有著透明、折光、反光、光滑、易碎等特點,這是琉璃材質的特征,這些特征是傳統首飾材料所沒有的。對比金、銀、寶石的單一顏色來說,琉璃顏色繁多、色澤炫目,它的組成成分又決定了它可以同時承載多種顏色。當它們混合在一起時又能夠自然過渡,好像清水一樣帶著一股流動感,可無論是其中顏色深淺,圖案樣式差異,都不會影響到飾品整體的通透性;它又可以與繪畫結合,留給設計師極大的藝術創作空間。這些都是顏色單一的金、銀等材料所達不到的。琉璃制品的顏色是因不同的金屬氧化物在經過了上千度的高溫熔煉后形成的,所以不會存在其他材質因磨損而產生的褪色及久置而產生的氧化等問題。這就將首飾設計藝術與視覺藝術結合起來,一件琉璃作品能表達的藝術情感就更加豐富。
2.利用琉璃塑造工藝展示首飾的創意
琉璃在不同的溫度下具有不同的特性,在常溫的情況下可以進行雕刻塑形;在高溫的狀態下琉璃呈液態,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可以進行手工塑形和鑄造成型。液態和固態相互轉換過程存在無限可能,形成變幻莫測的效果。
因此琉璃制品在外形創作上的可能性很高,基本沒有什么局限,不僅能夠把設計師的想法在短時間內快速的表達出來,甚至在制作過程中突然迸發的靈感也可以即時的進行實現,當處在常溫固態狀態時可以進行鑲嵌雕刻等處理,肌理方面還可以進行噴砂,進行局部的精細塑造,這都是金屬等其余材料沒有的特性。此外,如果琉璃內有氣泡,那便更具欣賞價值,由于氣泡是自然形成于琉璃原料的煅燒過程之中,它的分布是不可控的,這也就增加了作品的隨意性和互動性。而這些氣泡在燈光的照射下能發出炫目的光彩,使其更具表現力與生命力。這些聽起來像是“瑕疵”的成分,非但沒有影響琉璃的美感,反而像是作品在呼吸一樣,讓琉璃看起來更有靈氣和活力。
3.利用琉璃實現藝術首飾材料的升華
當代首飾設計中對材料選取最常見的形式就是用兩種或以上的材料共同構成一幅作品。首先,琉璃的制作成本對比寶石的市場成本價格來說要低很多,更不像珍珠一樣獲取需要投入有生命的載體,相比起金銀鉑等需要開采的貴金屬材料,琉璃更容易獲取,人工投入少,材料來源更加環保。因此,低成本、材料易得,足以說明琉璃對于傳統首飾材料的明顯優勢,能夠在首飾設計師想要表達特定內容時提供一個更好的選擇,為當代首飾的選材和表達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其次,結合其他材料的特性:金屬耐久,紙張輕盈,針織柔軟,亞克力硬挺等,可以更全面的表達作品的情感。琉璃工房創始人楊慧珊在2011年推出的《鋼鐵的意志,溫柔的心》系列就是使用了琉璃與金銀材質的結合,用琉璃的溫潤質感和透光性給人靈動的視覺感受,表達女性的多彩和柔和;用金屬的堅硬、利落來表達當代女性的魄力,二者結合,使琉璃在藝術首飾設計中得以明確表達與升華。
三、結語
琉璃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飽含著中華大地的文化氣息,在設計上很好地滿足了大眾更加獨特的需求,符合當前的市場經濟和大眾審美,現在已經是首飾設計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首飾藝術家們將其中獨特的內涵與現代的審美、藝術元素突破老舊,拆分重組,相互結合,將琉璃的材質特征與當代首飾設計的發展融合創新,不斷拓寬琉璃市場,而琉璃也不斷豐富著當代首飾的價值,對現代藝術首飾設計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