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彬彬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教育體系的完善,教育水平也隨之產生了很大的革新。學前教育的內容開始備受家長們的關注,使自己的孩子能夠更加跟上時代發展的需要。美術教育在藝術教育中占有很大的組成部分,美術也是開發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重要學科。學前教育的質量對兒童的思維的發展和今后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提高兒童繪畫的過程中,引導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增強兒童的創造力,提高兒童的想象力。本文主要從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意義和重要性結合當前學前美術教育的困境和問題進行分析,并就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的能力進行討論。
關鍵詞:學前教育;美術教學;創造力;想象力
引言:
從現在的階段來看,學前教育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主要是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從興趣中去開發兒童的創造力、動手能力和想象力。培養兒童對繪畫的感受和自己真實的表現力,利用兒童的年齡優勢,正處于對萬物有濃厚的興趣的階段,是感覺發展比較敏感的一個重要時期,讓兒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去觀察感悟事物,再從教學上引導兒童去運用和創造。在實際的美術課堂當中教育工作者應該根據各個年齡階段的兒童去進行不同的教學分析和不同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學前教育不僅僅是讓兒童去掌握一門技能,還能夠根據繪畫去調整兒童的性格,在培養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同時讓兒童體會在生活和繪畫中的樂趣,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一.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意義
創新是民族發展的不解的動力。通過創造力不斷的去開發學生的想象力,任何人的想象力都是沒有邊界的可以不斷的去主觀的開發和呈現出來。
美術就直觀在它可以看到人的主觀的內在的想法和思維。當童年成為藝術的時候,通俗的講就是當成人能夠理解兒童的繪畫作品與兒童的思想和理解事物的思想達到某種共鳴的時候,兒童的自身的喜怒哀樂都能被理解和認同時,兒童就在精神世界上在這一幅畫里有他獨自的思維和理解,一個單獨獨立的思想不依附于教師和家庭社會植入的某種固定思維,產生自己的見解和這個維度的思維方式。這樣在認同的基礎上,兒童更加愿意去創造和想象。而在美術教育上教師以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去展現給兒童,在兒童的理解的維度上去指引、創造和認同兒童,有利于兒童的理解和認知,讓兒童在理解的角度上去遷移運用和再一次不同的認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能有效的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在此基礎上去不斷地影響兒童的想象力和提升兒童的思維空間能力。讓學生從生活中感知,培養兒童的遷移和運用能力。學習美術能夠讓兒童更加真切的感受到善惡美丑,提升兒童的心理素質,讓兒童身心健康發展。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兒童的生活。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長期的積累能夠讓兒童感知到世間萬物的美好,在遇到困難時總能夠以較好的心態去面對和挑戰。
二.學前美術教育面臨的困境
學前美術教育是當前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趨勢,發展學前教育受到各層人士高度關注的問題。學前的美術教育的現實問題也是迫在眉睫的需要解決。作為成年人,在和兒童接觸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問題。
首先,如何應對兒童在認知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也就是“為什么”和“怎么辦”,孩子在對世界的各種事物的本質的東西進行認知的時候和對生命的意義進行提問和思考時,我們該怎么辦?我們不止要去想怎么改變孩子,我們首先要去改變我們自己。學前美術教育的開展和實施需要培養大量的專業是專業的學前美術教育人才。很多成年人衡量孩子是否合格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是是否達到期望值。不能用普通的教育方法去培養兒童,要熟悉兒童成長的身心發展的特點。有極為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同時學前美術教師也需要有思維轉換的能力從兒童的角度和思維進行代換,去與兒童站在一樣的思維戰線,再運用自己的各種能力尋找和開發系統的學前兒童教學體系和引導兒童思維。
其次,就上面所說的教師需要運用自己的各種能力去開發成熟和科學的學前教育教學體系。目前我們的學前美術教育還處于比較零散的狀態,沒有非常系統的科學的教育教學體系,難免產生很多的教育教學問題,也在實踐的過程中也會有失敗的案例出現,不利于學前美術教育教學的發展。學前美術的工作者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需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探索科學的學前美術教育道路。不管是在課程設置方面還是遇到的各種教育教學的問題解決方面。
三.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策略
1.學前教育工作者改變教育思維
兒童在感知和認識世界,總結自己的認知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它不僅僅是兒童的某個思想或某些思想的集合,也是兒童的某些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和美學上的一種集合,在認可它的同時兒童能夠得到極大的精神上上的滿足。從而去更加的開發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教育工作者應該努力轉化角色從兒童的世界看問題,這樣更能夠了解兒童的心理活動和想法,在他們的角度和境遇去看問題,根據每個孩子獨有的特點去不斷的開發和了解學生。兒童也更加的能夠和成人進行交流,激發孩子的獨立的思考能力從而大大提升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育工作者要欣賞兒童的創造行為,在此基礎上不斷的鼓勵和引導兒童大膽的進行創作。
2.教師和家庭培養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需要培養兒童對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要充分的調動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教育工作者更要學會傾聽學生,了解兒童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感受到教育工作者與自己之間的友好關系,也更能夠讓教育工作者順利的開展教學。運用兒童喜歡的方式和接受程度去提供和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家庭中,根據兒童的強感知力和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精神帶學生在自然中去體驗和思考,去讓自己的創造與物體和自然之間建立聯系,解決一部分上文提出的學生對于認知過程中提出的各種“為什么”的問題。潛移默化的讓兒童感受到自然和生命的美好,利用學生自己已經認知的元素與新的元素產生獨特的自己的理解和思維方式,從而更加的讓兒童的創造力以及想象力成長,強化兒童的審美認知能力。兩者結合,也一定程度的擺脫了傳統教學的束縛,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和思考的能力。
3.家庭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繪畫的靈感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和對周圍事物的認真和仔細的觀察。藝術來源于生活,在感知和觀察中培養學生的敏感和洞察能力。兒童對于我們的周圍的事物有獨特的看法,他們也會將繪畫的東西去加上自己的情感去表達,也就是喜怒哀樂的表現,充分展現自己的認識,質疑和解釋的能力。
家長可以平時去引導孩子看路邊的花草,培養孩子對事物的敏感程度,成為一種習慣和樂趣后孩子會主動的觀察身邊周圍事物,時間一長,孩子也會主動的總結事物的發展以及變化的規律。比如:這個店鋪昨天還沒有開門,今天開門了。這簡單的一句,孩子會觀察店鋪的門樣,店鋪的位置以及其他關于這個門店的特征。這個花昨天還沒有開,今天卻開了。孩子會注意這種花的特征,包括花的形狀,這樣會進一步提升孩子的觀察能力,當教育工作者再去教兒童時。比如,教師問,除了老師給大家講的花以外誰還能描述出其他的花的特征,孩子會從大腦中提取自己所觀察到的花的樣子和特征進行對應的分析和總結,這時,孩子的觀察就用到課堂。進而再根據課堂轉化成能學到的知識技能。而課堂的回答則給孩子帶來信心,孩子會主動觀察身邊事物,這樣就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孩子的學習熱情也更加高漲。
家長一定重視孩子的這種對于小事物的觀察和表達,積極的認可和傾聽,如果長時間冷落和忽視孩子的這些細節觀察,孩子會逐漸對觀察身邊事物產生厭倦或其他心理,他們會在成人的表現上和反應上去思考自己該不該重視和觀察這些身邊的事物。
4.創設藝術氛圍
家庭中可以通過良好的視覺環境給予孩子更好的藝術氛圍。比如家庭中的裝修,孩子會主觀的判斷家庭的裝修風格,如一種自由,寬松的狀態。孩子也會珍惜家庭中的環境,比如有些家長喜歡插花,每周都會更換家庭中的插花,這時孩子也會對這些東西產生關注,而插花是一門學問,是插花藝術。孩子就會在家庭環境的熏陶下自主的進行學習產生興趣,對美的事物產生好奇。家長也可以經常帶孩子去當地的博物館和美術館,跟孩子一起在孩子的世界里看成人的畫作,并可詢問孩子的想法。
教師則在教學中進行創意美術教學,創設各種不同的學習環境,兒童可能會對某一種或幾種課堂環境感興趣,在多次嘗試的基礎上,兒童也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在快樂和寬松的環境中進行繪畫。
藝術氛圍無處不在,社會,家長和老師通過不同的渠道給予兒童不同的藝術氛圍
結論:
總之,學前美術教育中提升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是被社會各層,尤其是家長和老師的高度重視,在美術教育教學中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對兒童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兒童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也是兒童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和任務。想要提升孩子的能力需要學前美術教育者的高度重視,改善引導和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
而在家庭當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也尤為重要。在引導孩子的時候充分調動孩子的主動性,與教育工作者密切聯系,充分的家校合作,讓學生兒童們在家庭和教育工作者的引導和指引下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這樣也能夠給開展教學帶來極大的便利和幫助。
參考文獻
[1]秦雯,淺談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中的創造力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7(08)
[2]李梅琳,淺談學前美術教育中兒童創造力的培養[J]新校園(閱讀)2018(05)
[3]梁開璐,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中的創造力培養初探[J]明日風尚,2018,(19)224
[4]莫妮,論兒童美術教育中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J]美術大觀,2010(10)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