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淑珍



【摘要】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英語教學的全過程,但是,學校在英語閱讀教育方面有一定的功利性,而以做習題為主的閱讀方式大大限制了學生的閱讀面,也打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熱情。筆者調查研究了其所在學校五年級學生的英語閱讀情況,從學生閱讀表現、閱讀內容與方法和對閱讀教學的期待做了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小學英語教育在閱讀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具有正確的閱讀技巧、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可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小學英語;問卷;五年級學生;英語閱讀情況
一、調查問卷
(一)調查對象
筆者于2020 年10 月9日對我校五年級的部分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本調查具有廣泛的代表性。為了更好地體現調查的真實性、可靠性,筆者挑選了五年級英語成績分別是好中差的三個班,共計發放問卷152 份,回收有效問卷152份,有效率達100%。
(二)數據結果及數據分析
1.學生閱讀基本情況(表1)
2.學生閱讀過程的情況(表2)
3.學生對閱讀期待的情況(表3)
表1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現階段五年級學生的閱讀基本情況:62.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閱讀水平一般,有9.2%和28.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閱讀能力較高和很低;在英語閱讀興趣方面,有15.3%和61.6%的學生表示喜歡和一般喜歡,只有23.1%表示不喜歡;在被調查的學生當中,沒有學生否認英語閱讀的重要性,70.9%認為閱讀很重要,29.1%則認為一般。調查也涉及學生閱讀時段及時間,9.5%的學生會在周末閱讀,38.7%會在晚自習,而51.8%的學生只在教師規定的課堂才練習閱讀;只有23.1%學生的閱讀時間在一小時到兩小時之間,37.5%和39.4的學生閱讀時間在半小時和一小時之內。
表2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情況:64.4%的學生在閱讀中所遇到的問題是詞匯量的不足,而12.9%的學生則認為是自己的閱讀速度慢,12.7%是語法不好;在閱讀過程中如遇到不認識的生詞,34.5%的學生會根據上下文意思猜其意思,52.1%會選擇跳過,而只有13.4%會選擇查字典;在猜生字詞的過程當中,有10.5%的學生能猜到意思,27.2%時能猜到大概意思,而61.3%被調查學生沒能猜到意思;在迅速瀏覽文章之后,有65.7%的被訪學生是不能了解文章內容,只有10.1%的學生可以和24.2%大概可以;關于閱讀過程的最后一項調查是學生的閱讀技巧,不到一成的學生掌握一些技巧,48.1%的學生認為自己掌握了極少的閱讀技巧,42.4%學生沒有掌握。
表3的調查是關于學生對英語閱讀的期待:84.5%的被訪學生非常期待教師對他們進行閱讀的指導,12.1%的學生認為無所謂,僅僅只有3.4%的學生認為不大必要;在問及是否喜歡開設英語閱讀課時,41.5%選擇喜歡,47.2%選擇無所謂,11.3%選擇不喜歡;在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材料時,幽默動漫游有42.9%,童話故事有34.4%,選擇科普傳記的有22.7%;全部被訪學生希望在閱讀材料中添加影像聲音,而且希望閱讀題型是簡單的判斷題而不是復雜的選擇題,甚至是問答題。
本調查結果表明,我校五年級學生英語閱讀成績不夠理想。雖然意識上絕大部分學生都認為閱讀很重要,但學生普遍是在教師的強烈要求下才會在課堂當中進行閱讀訓練,沒有課外閱讀的習慣,閱讀時間有限;在進行英語閱讀過程中,只有極少數學生掌握了有限的閱讀技巧,在閱讀過程中,他們最大問題是詞匯的不足,遇到生詞,大多數學生會跳過生詞,只有少數學生會通過查字典來學習新單詞;學生期待教師開設英語閱讀課,并且希望教師給予閱讀方法的指導。
二、開展英語閱讀的思考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僅讓學生學會英語的語言知識,獲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領悟文章的內涵,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能。閱讀對提高英語有著非常的意義,它直接影響學生英語聽、說、寫的能力。因此,教師要解決學生怎么讀的問題,讓學生真正實現快樂閱讀。這里,筆者把幾點淺薄想法與大家探討一下:
1.閱讀前的充分準備
對生詞較多、知識難度較大的課文,利用早讀時間集中學習單詞、詞組,使學生對單詞有初步的感知,從而為閱讀掃清障礙。對語言不難,生詞較少的文章就不必呈現所有生詞,因為有的生詞可以通過上下文判斷出其含義。當然,激發閱讀動機、培養閱讀興趣是搞好閱讀教學的關鍵,尤其是將學生引入到課文情節中,讓學生身處其中,感受故事環境,體現故事情節。教師可運用啟發、討論等手段引入本課話題,讓學生適當了解話題內容。使用提問策略有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產生閱讀愿望,涉及文化背景則要做相應介紹。值得注意的是,在閱讀前應提出與文章相應的問題,且必須要涉及課文主題或是最重要的事實。
2.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究時間
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存在提出問題后馬上就讓學生進行作答的這類情況,期間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吸收和拓展思維。如果學生沒有回答上來相關問題,教師往往就會換方向進行引導或者再次強調問題,學生在相關問題的思考中并沒有達到一定的深度,其中對應知識的理解也沒有很到位,有的學生為了“應付”或迎合教師,多數會在短文中快速地蒙選關鍵詞進行作答。這雖然在表面上確實活躍了整體課堂教學的氛圍,但是從其根源上看,還是走進了膚淺、單一“一問一答”的教學模式。這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長遠發展有很大的阻礙作用。因此,為了進一步改善這一現象,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給予學生充足獨立思考或者組合探究的自主學習時間,讓他們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能夠充分地融入到其中。在這個過程中,對于遇到“困難”的學生,教師需要以鼓勵的主旋律,積極地去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思考和攻克。這個過程才是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重要環節。
3.閱讀后,學生提問探索能力的塑造
在當前閱讀教學中,學生在課程完成后,對于教師提出的課程問題往往都能夠做到應對自如的程度。但是,其中對于學生提問探索能力的塑造確實少之又少。學生提問探索能力的塑造不僅能使學生對文章的整體結構、內容進行再一次的回顧與整合,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與效果,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興趣,使學生在主觀意識上自主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在當前新課改的浪潮下,教師需要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逐步提升自身閱讀教學的綜合質量。同時,教師需要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培養自身閱讀興趣,而且還需要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養成正確且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單詞儲備量,進而有效增強其英語閱讀水平,讓學生能夠多層面地吸取知識養分。
參考文獻:
[1]顏瑞瓊.核心素養指導下語文閱讀思維的養成實踐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1(6):2-3.
[2]黃月香.構建三位一體,綻放閱讀魅力——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6):23-24.
[3]楊威.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43):51-52.
[4]王月芳.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分析[J].求知導刊,2021(22):74-75.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