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彬彬
【內容摘要】伴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模式成為改革關注的焦點。從外國傳入的合作學習模式在我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展。而近些年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成為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的最大亮點,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怎么利用好合作學習的模式,將歷史核心素養貫徹落實,成為下文重點研究的課題。以下是筆者結合多年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提出的幾點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歷史? 合作學習
引言
近些年來,“新課改”“新高考”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同時也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時尚話題!在這種與時俱進的大背景下,聚焦課堂改革,研究教學策略的升級,成為高中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策略,由來已久,在很多國家都得到了貫徹和實施。核心素養是學生自主發展的基本素養,體現了學生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合作學習應該緊密圍繞著核心素養這一中心,這樣合作學習才會更有歷史味道和歷史特質!
一、歷史核心素養的內涵和外延
1.歷史核心素養的內涵
歷史核心素養,是解決歷史學科“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么培養人”的問題。它不但要求學生要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求具備解決問題的重要品質和思想情感,同時也為學生鑄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鋪墊。
2.歷史核心素養的外延
歷史核心素養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五個方面。唯物史觀是唯物主義者認識世界的基本方面,應作為核心素養的前提。時空觀念是貫穿歷史線索的兩大基本維度,應作為核心素養的標尺。史料實證是解讀歷史的基本方法,應作為核心素養的方法論工具。歷史解釋是歷史主體賦予歷史的活的生命,應作為核心素養的價值尺度。家國情懷是貫穿個人和國家的關系維系,應作為核心素養的人文積淀。
二、合作學習的策略
1.應有一個分工明確的組織體系
合作學習規模究竟多大合適,相關的專家學者并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有專家認為小組人數應該盡量多些,這樣容易形成一個豐富多彩的合作環境,更能深度合作學習。另外一些專家則認為小組人數應盡量少,以便小組內人人都有機會參與,并且每個同學都能保證參與的時間。筆者認為,小組人數的多少應根據核心素養而定,組長的人員選擇上應該是責任心強的學生。組長一般應課外知識豐富,陽光幽默,善于參與課堂和烘托課堂氣氛。如果課堂任務較多,可以增設一名組長,一塊組織本組組員探究學習。組長在這里就是教師課堂管理的組織者和執行者,負責把教師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分派到每一個人,責任到人,獎勤罰懶,賞罰分明。在教師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合作探究的時間節點,教師把任務呈現在課件后,由組長首先根據學科素養分發任務,任務分配由組長考慮本組組員不同的特點。之后組長既要自己研讀學科素養,還要負責組員的組織和管理工作,實時監督和督促每一個人,并實時跟蹤完成“課堂小組任務單”的記錄和整理工作。課堂展示環節,教師在決定展示順序后,組長負責組織好本小組的上臺展示環節,直到本組展示完畢。
例如,在講授“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一課時,在講到各個思想家的主張和觀點這一子目時,教師把“請同學們結合學科素養,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各個學派不同思想家的觀點和主張”的任務清單呈現在課件上,各組長領到任務后,首先和本小組的其他四名同學商量討論,將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四個學派任務依次分配給四名組員。然后組長把本組的任務向每名組員交代清楚后,各個組員先自主學習,不明白的問題隨時請教組長。組長把握好時間任務節點,等每個組員都完成自主研修后,組織各組員集體探究,暢所欲言,討論本組任務。組長安排發言順序,并組織本組的探究任務。同時,本組遇到學習難題,組長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給組員答疑解惑,遇到不能解答的疑問最后等教師講評。在小組展示環節,組長帶領組員排列有序的走到臺上,四名同學借助多媒體,惟妙惟肖地演繹了百家爭鳴的歷史場景,把各家各派的思想給同學們娓娓道來,遇到卡頓不熟的地方,組長能很好地圓場,最后總結發言時,組長酣暢淋漓地表述把小組展示推向了高潮,贏得了全班的一致喝彩!
2.應充分調動組長“領頭羊”的作用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幾個知識豐富,能力突出,組織得力的組長,將會強有力地帶動每個小組乃至整個班級的歷史學習熱情和主動性。所以能否充分調動組長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將是合作學習開展成功與否的重要一環。為此,必須制定一系列成熟的激勵措施和懲戒方案來刺激組長們的主觀能動性。在班級合作學習展示環節,各個小組互相競爭,表現較好的幾個小組的組長可以提名競選班干部,而表現不佳的幾個小組的組長應給與適當的懲罰來激勵他們下一步做得更好。只有制定了這種“獎優罰劣”的淘汰機制,組長們才更有動力去帶領全組爭取更大的成績!
例如,筆者就一周以來的各個組長帶領組員們的學習表現進行了評價。首先組長對小組內的每一個組員要在學業表現、合作程度,舞臺展示等環節依次評價,找出優點和不足;同時,組員也要對組長組織力、表現力等各方面進行評價,找出亮點和不足。這段時間以來表現好的組長和小組,可以給與適當的獎勵,讓組長分享和交流各自成功的經驗;對表現不好的組長也應讓其總結一下,總結失敗教訓,避免以后全班同學重蹈覆轍!組長們應該就以往的工作和未來的計劃進行述職,這樣一堂有儀式感的表彰課,就與平時的小組合作成果展示相掛鉤,更能有效整合全班的智力資源優勢和調動全班同學的學習熱忱!
3.要適時給組長點撥和指導
組長的智力資源優勢能否充分的發揮,對歷史課堂的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應在必要的時候給組長以指導。培訓內容既要有知識、能力方面的智力培養,更要有信心和態度等三觀方面的情商塑造,這樣的組長才是一個合格的甚至出類拔萃的優秀組長。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對一些組長出現的一些驕傲自滿情緒也要適當的疏導和糾正。
譬如,有一次講到“美蘇冷戰和二戰后的國際格局”時,在研修到“為什么在重點地區歐洲,美蘇是冷戰,而在亞洲美蘇卻爆發了局部的熱戰”這一課題時,有個組長這樣回答道“杜魯門認為,在富裕的歐洲地區,不會產生社會主義;而在貧窮的亞洲地區,則會產生社會主義,所以在歐洲不會發生熱戰,而在亞洲則會”。當時這位組長眉飛色舞,很有成就感!面對這樣的回答,不要直接給與對錯的判斷,關鍵是要正確引導他戒驕戒躁,養成一種謙虛謹慎的為學之風,同時也要對他豐富的課外知識給與欣賞和表揚,可以這樣說:“老師很欣賞你引經據典,看來杜魯門是你的偶像啊,希望你像他一樣優秀。”緊接著,引領全班同學分析他的回答是否正確。在這里,戰爭的發動其實主要不是內戰原因,所以找國家內部的貧富原因就不準確了,而決定戰爭的是當時的美蘇力量對比。在歐洲,美國的控制力量比較強,所以地區局勢比較穩定,就不會發生戰爭;而在亞洲,美國和蘇聯的控制能力都不強,所以地區局勢比較動蕩,因此容易爆發戰爭。這樣一解析,全班同學一目了然,孰對孰錯,不言自明!這樣既能很好的引導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又借機培養了全班同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合作學習需要注意的問題
1.合作學習不應成為少數優秀學生的展示
合作學習是全體學生知識和情感的分享,不應成為少數優等生的“壟斷”,如果合作展示成為“一言堂”,就需要教師及時的發現和把控。同時,有的學生歷史考試可能分數不夠理想,但是對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教師應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重點發掘對歷史有興趣的學生的潛力。
例如,在講到“當今世界的主題”時,教師提問到:“當今世界為何沒有爆發世界性的戰爭?”一個基礎不是很好,但課外知識豐富的學生展示時,從一戰講到了二戰,用了很長的時間分析戰爭的原因,講得滔滔不絕。筆者在課下對其進行了跟蹤訪談。他談到平時特別喜歡歷史,零花錢都用來買歷史課外書,對歷史特別感興趣。所以合作學習也應重點培養這些同學的學習熱情,而不是以成績不理想而排除在外。
2.合作學習應分工明確,有利于優勢互補
合作學習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有嚴謹的方案和嚴密的組織。在課堂前置環節,教師就應該把預習的任務布置好,然后組織負責小組的分工和任務分配。組員根據各自擅長的領域,有的同學負責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有的負責角色扮演,有的負責組織聯絡。在資料的收集過程中,繪畫好的負責畫畫,文筆好的負責策劃,實現小組內所有成員都能融入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中,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質疑,在合作中進步,真正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
例如,在講到“孫中山的民主追求”時,教師可以精心設計一個角色扮演環節,要求學生分別扮演20世紀初的官員、農民、學生、商人形象,談談辛亥革命后的體會感受。教師把任務傳達給各組長后,組長把組員召集到一塊,研究方案計劃。組長先把任務分配給每個組員,根據組員各自的優勢和特長,分別扮演官員、農民、學生、商人,指引組員課前搜集和整理資料,并結合學科素養,揣摩人物心理,撰寫臺詞,從而水到渠成地表達辛亥革命后的感受。
結束語
哲人說過:“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一名歷史教師,應該貫徹“立德樹人”的使命,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核心素養。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我們應該牢記總書記的重托,將“中國夢”的理念和核心素養貫徹到歷史課堂教學中,努力打造一堂培根鑄魂的精品歷史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馮秀惠. 核心素養下的歷史價值觀養成[J]. 中國校外教育,2019(30):75-76.
[2] 樊紅丹. 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教學有機整合初探[J]. 新課程(中學),2017(10):55.
[3] 李柳. 高中歷史教學設計中課與課銜接問題探討[D]. 重慶師范大學,2018.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鋁城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