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瓊瑜
摘 要: 在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里,有些課文篇幅較長,而學生理解能力有限,課時有限,在課堂中如果對句段掰開揉碎地講,想必時間不夠,學生的興趣也會大打折扣。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怎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做好長文短教,這是語文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簡潔提煉課文的重點內容,快速捕捉課文的重要信息,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 改編兒歌;選擇“切入點”;列出小標題;能力訓練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閱讀能力程度的安排,部編版有適當安排一些長課文,讓學生跳一跳來夠著“桃子”,這對于一看就明白的課文來說,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發展、思維能力更有挑戰性。課文的長文章、難文章里,學生容易產生閱讀疲憊,或抓不到重點泛泛而讀。該如何在教學的時候選取最有價值的內容,筆者在單元目標要求的基礎上,聚焦重點,深入探究,獲取關鍵信息,提高學習的效率。
一、 改編兒歌,易于理解
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知識是學不完的,隨著年級增加,長篇課文的增多,教學課時有限的情況下,要精講深講,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話,對教師是一種挑戰,學生一下子也吸收不了,更加消化不了,特別是面對低段的學生學起來容易產生疲勞感和畏難情緒,會導致學習效果不佳。
中國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教師這樣說過:“每教一篇課文之前,總要反反復復讀,或朗誦,或默想,或圈點,直到‘品出了味兒,才決定教什么和怎樣教。”因此,只有教師“長讀”了,才能實現“短教”。而課文是塊硬骨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助”,怎樣打造成一塊酥脆的糖醋排骨,使之香脆入口呢?需要教師去發現不一樣的味道,甚至去發掘新的味道。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兒歌主要在于簡單易學,朗朗上口,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可以降低學習的難度,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還可以掌握課文的重點字句,從而深入理解關鍵內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例如,《動物王國開大會》,相對于低年級常閱讀圖像文本,不愛讀長篇文字的閱讀習慣,這篇實為很大的挑戰,有的學生后面讀完,就忘了前面,印象迷迷糊糊,文中出現好多只小動物,相同的內容重復出現,結構反復,通讀的注意點分散,不便學生掌握通知要領。如果把重要的信息聚集在一起,把通讀內容注意要點一個一個串聯起來進行對比,學生一目了然,也有利于掌握知識點,而且兒歌朗朗上口,易學易記。
改編為兒歌為:
動物王國開大會,狗熊喇叭聲聲催。
狐貍奔來問狗熊,不知大會哪天開?
大灰狼跑來問狗熊,不知大會幾點開?
梅花鹿趕來問狗熊,不知大會在哪開?
最后一次全說清,動物準時開大會。
把課文改為兒歌時,是有針對性地盡量還原課文的本色,同時又不失童趣。兒歌融合課文的主要內容,兼顧該課的要點,讓學生長文變短歌,這是改造的思考與實踐,一看即懂。語言淺顯易懂,卻濃縮著兒童語言的精華,蘊涵著語言之初的無窮魅力。熟悉的、簡單的幾句話,讓學生易學易記;教師好教學,學生易于接受,只有讓學生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才會提高,這樣才是學生快速學好語文的綠色通道。兒歌內容豐富,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進行創作,一起切磋交流,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兒歌。
二、 選擇“切入點”,深入體會
中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余映潮曾經說過:“無論怎樣處理,無論運用什么手法,長文短教都重在一個‘短字,這個‘短字,又主要表現在‘點上。長文短教的主要技巧在‘選點。”長文短教就要選擇好切入點,這個切入點如同方向盤,讓整篇教學有軸心,能夠一點而定乾坤。
一篇長課文篇幅長,都有重要的信息,要重點深入理解,從而準確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如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首先,應借助關鍵詞句,較快地默讀整篇文章,然后聚焦幻想內容進行剖析。剛開始寫小女孩在大雪紛飛的夜里冷餓交加,沒有熱氣騰騰的飯吃,沒有暖和的衣服穿,孤單可憐一個人在街上為了生計賣火柴,接著寫小女孩點燃火柴展開自己美好的幻想,最后寫小女孩帶著美夢凍死在寒冷的大街上。而重點在于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幻想呢?因為她孤零零一個人,小女孩擦了4次火柴,眼前出現了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她想得到溫暖、食物、快樂和家人的疼愛,這是每個人最基本的需求,而小女孩吃不好穿不暖的悲慘現實生活與美好的幻想形成了明顯的對比。當學生感受到這強烈的反差,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當時社會貧富懸殊,才能感受到小女孩凍死街頭無人問的慘狀。所以在長文短教的過程中,要找到文章的重點切入,才能更快更迅速地掌握文章的中心。
三、 梳理文脈,列出小標題
《小英雄雨來》對四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挑戰性,共有3350個字。這個單元語文學習要素就是“學習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即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明確閱讀目標和要求。那么,教學中如何來有效教會學生學會這個語文要素呢?引導學生先對課文有整體的感知,“雨來在做什么”或者“雨來怎么樣”,抓住主要人物做了哪些事情,試著給每一部分擬個小標題,最后把每部分串聯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了。
例如第一部分的小標題,抓住第2自然段“雨來仰浮的本領最高,能夠臉朝天在水里躺著,不但不沉底,還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就可以概括標題為“游泳本領高”。如第二部分的小標題,根據文中爸爸同媽媽商量雨來上夜校,以及后面雨來上夜校的情景可以概括出“雨來上夜校讀書”這個小標題。這個概括整合的過程,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概括,同時也訓練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上述方法,第一至第六部分小標題分別為:
1. 雨來游泳本領高;
2. 雨來上夜校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