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軍
摘 要:初中語文課也是一門實踐學科,中學階段也是對學生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教師教學的重點也要及時轉變,從單一的掌握知識轉變成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主,從而帶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改教學下,要求教學者轉變教學理念,創新語文課堂各個環節,強化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每個教學者都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文章就學生思維能力展開探究,希望對其他教學者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生;語文;教學策略
一、 引言
應試教育體制往往是以教師為課堂的中心,學生的作用被忽視,課堂上教師負責講課,學生只是機械地記筆記、做作業,這種教育方式看似能考高分,實則是對人才的一種不正確培養方式。所以,新課改要求教育從業者應當積極響應并配合實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順應新制度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構建高效化的語文課堂,努力給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堂環境,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提高,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現代化人才。
二、 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意義論述
初中階段是學生獨立人格形成的階段,學習不只是一種謀生的手段,也為學生之后的成長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現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陷入了誤區,認為語文教學就是學習語文知識點,掌握語文技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缺乏趣味性教學引導,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提不起興趣,學生的語文能力也很難提升,降低了教學效率。初中語文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教學目標,把學科核心素養作為人才培養的重點內容,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初中語文是初中階段必修的科目,也為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語文科目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成績開闊眼界是非常有利的。良好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平時教師的教學引導、教學模式以及觀念和方法有很大關系,所以要創新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 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落后,缺乏對學生素質能力培養
傳統的語文教學,主要依賴現有的課本教材進行教學,讓學生掌握古詩詞的背誦、默寫和現代文的閱讀理解。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基本是古詩詞解析、翻譯、句式結構的分析等,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分析文章的方法,以及應試的能力,對于人才的培養較為單一。新課程標準要求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培養,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還包括思維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和創造力、想象力等,這些素質化的能力往往是被忽略的。教師首先要改變教學觀念,重視學生在課堂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中心,設置相應的教學環節增強師生之間互動,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共同促進教學發展。
(二)傳統教學方式落后
傳統教學體制下,教師是課堂的中心,學生缺乏對知識的系統收集、歸納和整理能力,只是片面化地接受分散的知識點。“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極大阻礙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教師和學生之間也缺乏必要的溝通。為了了解學生對于語文教學的看法和現狀,對此做了一個調查并且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了解到大部分學生認為學語文就是為了考試的高分,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學習語文不是自愿的,僅有少部分的學生是因為熱愛語文才學習語文的。可見學生對于語文學習沒有正確地理解,對于語文的學習也是被動進行的,而學習的目的也比較單一刻板化。因此在培養學生上首先要改變對語文學科的觀念,構建新的教學模式,以發揮學生的語文興趣為出發點,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感受到語言文化的魅力,從此愛上語文。
(三)教學內容過度依賴教材
語文教材是教學中重要的工具,但教材內容不是課堂的全部。教材只是起到一個輔助學習的作用,需通過教材拓寬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通過教材延伸去探索真知,而不是僅僅依賴教材上僅有的知識不去創新,所以不能盲目執著于教材內容。現階段的語文教學由于課時少、大綱內容多、教學考核等,導致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純粹地跟著教材走,教學也局限在課本中,注重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被動,而不利于培養學生其他方面的綜合能力,因此應該創新教學方式,豐富課堂的語文知識內容。
(四)教材內容落后,阻礙學生創新能力形成
初中語文教材內容更新慢,有些內容比較落后,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語文教材落后,沒有跟上時代發展潮流,使得學生無法接收到更加現代化的信息和內容,從而阻礙創新意識的形成;另一方面,教材內容的落后也壓制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更愿意從其他渠道比如網絡、電視上獲取信息,降低了教材的使用效率,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四、 加強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策略探究
(一)運用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積極性
教學資源并不是固定不變,而是實時更新的。語文教師應該以教材內容為支點,不斷拓展新的教學內容,應當以自身的教學經驗和知識為基礎去選擇內容,去為課堂提供更加新的知識內容。同時需要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水平,要注意教學內容學生是否能接受、是否感興趣,通過其他教學環節進行輔助,有針對性地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來展開教學。
例如在教授初中語文七年級《在山的那邊》一文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教學設備,結合當地的獨特資源,配上合適的背景音樂,為學生營造積極生動的課堂環境。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視頻文件,讓學生一邊觀看,一邊給學生講解當地的風俗文化,在欣賞自然風景的過程中,學生充分領悟到自然的魅力,感同身受作者所描述的景色以及抒發的情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知識,陶冶情操,促進感官的發育,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堂。
(二)注重學生品德教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語文的學習,不光是為了應付考試任務,更重要的是通過語文課堂傳遞出的人文道德價值理念,并且教會學生如何運用到實踐過程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首先要對學科素養的核心理念進行深入研究,明確其內涵,在語文課堂中運用這一理念展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