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雪麗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中的古詩詞教學也成了一大重點內容。通過古詩詞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也可以擴大其對歷史文化的理解。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更高效地進行古詩詞教學具有很大意義。文章通過表現古詩詞教學的意義,分析現階段古詩詞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而結合教學案例,提出了一些符合課改背景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案例;策略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在各個朝代的古詩詞中得以傳承和沉淀,正是這些從古至今的優美語言,讓人們到現在還能領略每個時代的風騷。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體現,也是名人以及普通大眾思想文化的結晶。從唐詩到宋詞,每一篇都有它們背后的故事,每一篇都有作者深刻的經歷與感受。因此,為了更好地理解和發揚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從小學階段就需要進行古詩詞的教學,從小培養學生對經典的理解能力,陶冶情操。現階段,在新課改背景下做好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工作已成為一大重點,也正是通過這種教學策略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鍛煉其思維能力。
一、 小學語文中進行古詩詞教學的意義
(一)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
從古至今,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古詩詞,都孕育著非常豐厚的歷史文化。在每一個不同的朝代,詩人都會有其獨特的理解和思考,從而通過古詩詞這種寫作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雖然古詩詞題材和時代都各不相同,但仔細品味,其中都蘊含著詩人的情懷與理想,或者是對各種事物的感嘆。在小學課本中,許多詩詞都將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簡單揣摩便能夠明白其中的獨特之處。例如低年級的必背經典《靜夜思》《春曉》《小池》等古詩,都是通過描繪情景來表達詩人內心的情感,或思鄉、或喜悅,都能夠在詩中很好地傳達出來。而像《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乞巧》《嫦娥》等篇目,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到更多傳統節日,還能夠明白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含的文化與故事,進而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如此,一些有關送別的詩詞還能夠體現出中國人之間的禮儀與深厚的感情,表現出人與人之間的純粹和真情實感,其中比較典型的有《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等。正是由于這些既能吐露真情實感,又蘊涵著一定哲理的古詩詞,讓中國古代歷史文學有了獨特的色彩。在小學語文中進行古詩詞的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對詩詞有自己的理解和認知,同時也能提高自己對美的認識以及語文方面的文學素養。
(二)從小培養審美能力
中國古代的詩詞是一種文學體裁的體現,其中包含了許多不同方面的美。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開展古詩詞教學,能夠從小培養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認知能力,也可以使他們養成深度閱讀的習慣。古詩詞中的美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可以在欣賞古詩詞的時候發現美、認識美、感受美,最后學會創造美。古詩詞中一些關于描寫事物的詩詞都是一種表達美的獨特方式,語文教師在展開教學時可以圍繞事物特征來引導學生對其再次比喻,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學生的認知與詩人的想法相比較,強調兩者對美的不同看法,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培養審美能力。除此之外,小學課本中的古詩詞一般都十分注重氣氛的渲染,所以在課本中還會配一些與詩歌內容有關的山水圖或者詩人吟誦圖等,這些畫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對美的認識。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一般都會通過讓學生反復朗誦的方法來加快學生的理解和背誦進度,這種朗讀過程同樣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古詩中的韻律,感受詩詞之美。
二、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重視考試內容,忽略詩詞情感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基本都需要全文背誦,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接觸內容、融入內容。由于在考試時會有一些關于古詩默寫和閱讀的題目,許多教師為了讓班級成績更加理想,都會在古詩詞這一板塊加強對學生的背誦檢查,從而忽略了學生自身對詩詞內容與情感的理解。在小學課本中即使簡短的一首五言律詩或者七言律詩,都是經過許多教育者精心挑選的。這種簡短的詩詞相比較散文和小說而言,更多的在于表達詩中情感和思想內涵,而不是長篇大論的細節描寫。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時,側重點應該放在理解內涵這一方面,而不是簡單地填空默寫。教師在教學時也要飽含情感,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古詩中的小天地,從而領略詩人真正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現在部分教師更加偏重于學習課本內容,忽略了古詩詞中情感教育的作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機械地學習知識,卻不能真正理解。
(二)教學方式太過老套,沒有新鮮感
小學語文課本上每個單元的篇目體裁各不相同,除了古詩詞以外,還會有許多小說、散文、現代詩等,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每個不同的體裁時都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而現階段有一些比較傳統的語文教師,還沒有適應信息技術背景下多媒體的使用,僅僅通過口述來講解古詩詞內容,將古詩詞的講解方式與其他體裁的文章混為一談。這種教學方式只是運用了傳統的經驗教學,卻不能真正讓學生懂得詩詞的內涵和韻律之美。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喪失興趣,甚至會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教師上課的流程和“套路”,從而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輕視語文內容的學習。教師在教學時要懂得變通,運用合適的方法來進行古詩詞的教學,適當創新一些教學內容,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充滿新鮮感,讓小學語文課堂的氛圍更加積極向上。
三、 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學會吟誦古詩詞
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每種不同體裁的古詩詞的側重點,從而教導學生在不同情景下代入不同的感情。吟誦教學是古詩詞教學中一種十分重要的教學方式,語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找到重音,從而在范讀階段讓學生掌握重點。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吟誦,積極舉手表現自己,然后問問學生是以怎樣的情感來展開閱讀的。例如小學課本中的經典篇目《清平樂·村居》,宋代詞人辛棄疾通過這樣的一首詞,描繪了一個農村五口之家的生活畫面,通過這一家老小不同的面貌和情態描寫,表現出美好的農家生活場面,從而表達人情之美和生活的樂趣。學生在學習這篇詩詞時,就可以通過吟誦來體會詞中詞人所描寫的生活情景,比如“白發誰家翁媼”這句,就可以稍帶疑問但充滿樂趣地吟誦;而“最喜小兒亡賴”這句,要用比較向上的語調,才能表現出小孩子充滿童趣的行為。這種美好的農家生活場面在學生的吟誦過程中會表現得活靈活現,既有農村生活的和平寧靜,又有一個家庭的和諧美好。雖然詞人用的手法是白描,但其中蘊含的樂趣卻可以通過吟誦來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