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銀
摘 要: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傳統教育方式不斷革新,教學資源需要進一步優化配置,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課程改革永恒的主題。進入“十四五”時期,要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優化配置尤為重要?;诖耍恼略谌娣治龈咧姓握n學科特點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有效途徑和策略,希望對今后高中政治教學質量的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課堂教學;高中政治;教學資源;策略探究
教學資源是指為順利完成教育目標所采用的能為教育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幫助和服務的所有手段及條件。既包括教師自身資源,如教師的師德修養、專業水平、知識儲備、駕馭能力,也包括學生自身資源,如學習態度、認知能力、學習水平等;還包括以互聯網為載體的信息資源,時政資源等。
一、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特點分析
(一)“德才并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顯著特點
它不僅僅是一門傳授知識的課程,更是一門進行品德教育的德育課。它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一方面承載著向青年學生傳授經濟學、政治學、文化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培養高中生能力的任務,另一方面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做到德智并育?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合理開發教學資源,優化資源配置,耳濡目染,長期下來,學生的政治認同便會增強,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能力便會全面提高。教學是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相結合的雙邊互動活動,“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因此,既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又要開發教師自身的教育資源,起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潛移默化作用。
(二)“貼近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第二特點
高中政治課程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基礎,充分體現了高中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理論觀點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起來,將學科知識和學科理論賦予了鮮明的生活烙印。高中政治必修課的四本教材分別是《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從教材內容的安排上,可以看到高中政治課程具有鮮明的生活性。政治課教學的基本內容是取材于生活、反映生活、與生活緊密相連并最終為生活所服務。然而,高中生由于缺乏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往往只看事物現象而忽視事物本質;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形而上學地機械照搬;只顧課程知識的學習而脫離日常生活實際;難免覺得枯燥無味、學習難度大,甚至厭學、逃課等現象時有發生。如何才能引來金鳳凰?前提需要栽下梧桐樹。只有教學中教師充分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增強政治教學的“魔力”,才能將理論知識和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很好地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加深學生對高中政治知識的理解和把握。
(三)“實踐體驗”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第三特點
從現象看它是一門理論性強的課程,從本質看它具有非常突出的“實踐性”特點。學生通過經濟、政治、文化以及哲學各個領域知識的學習,思考和分析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經濟現象、文化現象、政治現象,這樣既有利于引領學生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并剖析社會現象,也能幫助學生在正確價值觀的引領下融入社會實踐中。例如,高一《經濟生活》必修一中設置了模擬決策聽證會、高二《政治生活》設置了村民民主選舉等實踐探究性的活動。然而,部分老師在教學中往往走馬觀花,忽略了這些探究活動的作用,使思想政治課變成空洞的理論說教課,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參與性不強,對于課本的理解不夠,片面地認為學好思政課,只需要背背記記即可。這樣的教學,重視了學生對知識的死記硬背,但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和轉化,不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因此,而要讓學生在實踐中求發展,在發展中促實踐,這需要教師不僅要有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更需要有優化配置教學資源的能力。
(四)“與時俱進”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本質要求
高中政治教材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富有濃厚的時代信息,尤其是必修二《政治生活》的內容,鮮明地體現了黨的領導、國家大政方針、時事政治,呈現出明顯的與時俱進的特點?!墩紊睢方滩碾S著時事政治不斷修訂,不斷深化和發展。比如,從2008年到2018年,隨著時政的變化,對原有教程進行了五次修改。2019年,為了體現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增強學生政治認同,在教材第三單元第五課《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前新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一課。政治教材與時俱進的特點要求教育教學也要樹立創新意識,與時俱進,既要注重課程資源的科學性、時效性,又要注重教法的時代性,推動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高質量發展。
二、 提升高中政治課教學資源優化利用的策略探究
(一)開發教師資源,演繹精彩課堂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彼颊處熞陨碜鲃t,“引導青年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發揮好自身的特殊教育資源,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教學資源是豐富多彩的。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中引導學生:1. 清心智,抵制錯誤思潮,防止錯誤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2. 明事理,促使品質提升,助推核心素養螺旋式上升;3. 活課堂,調動學生求知欲,開發學生“最近發展區”。教師是整節課的主持者,是課堂節奏的把控者,教師個人的言行舉止、精神風貌和道德情操都會對學生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成為高中政治教學資源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生對教師的言談舉止會格外關注,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充分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做好“課堂麥田的守望者”,讓學生和老師平等交流,和諧共生,進而搭建起師生之間的情感橋梁。教師的道德素養,以及教師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特別是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態度和評價,都會對學生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實踐證明,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得體的衣著打扮、淵博的專業知識、風趣的教學風格都會增加學生對老師的崇拜,形成無形的內生動力。思政教師要認識到自身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幫助學生實現從認知到內化的轉變,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因此,思政教師本身就是重要的教學資源,能否有效開發和利用,直接事關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