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英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改的全面落實,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將素質教育作為核心理念,展開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和教學工作。音樂是人類文明不可缺少的瑰寶,對于塑造初中生的人生觀能夠起到極大影響,合唱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直接代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基于此,本文首先討論了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的常見問題,其次分析了提高初中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以供相關工作人員參考。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宿遷市中小學教學研究微型課題(2020年度)“初中音樂教學中班級合唱教學有效策略的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SQWK2020-104。
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合唱教學是非常基礎的內容,也是培養學生音樂技能、綜合意識最為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學生系統化訓練合唱技能,不但可以使自身的團隊合作意識得以增強,同時也可以讓音樂演唱的專業性有所提升。目前,在初中音樂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夠充分提升學生的合唱能力。
一、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的常見問題
(一)音樂課程的地位不高
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已經意識到音樂課程對于學生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但在實際教學時,大多數的教師都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音樂課程得到完善,音樂課程始終處于一個相對比較低的地位。因為受到應試教育相關理念的影響,有很多教師都會盡量壓縮音樂課的整體教學時長,甚至在學生進入到中考沖刺的階段,很多學校會把音樂課程改成文化課程。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合唱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學生必須要有一個足夠時間、系統化的訓練階段,而音樂課程整體的時長,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工作的展開造成了制約[1]。
(二)學生對合唱的興趣較低
雖然有很多學生都是比較喜歡唱歌以及聽歌的,但是這卻不代表學生會真正地熱愛音樂課程。考察教材內容不難發現,初中音樂教材大部分選擇的是一些比較經典的名曲,或者是較為基礎的歌曲,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或者是音樂技巧。但是目前有很多初中生更喜歡流行歌曲,和比較傳統的教學內容比起來,流行歌曲更加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而傳統的教材很有可能會讓學生感到厭倦甚至反感。而另外一個方面,合唱需要學生在演唱的時候具有一定的集體性及專業性,這也正是提高學生個人能力最為基礎的考驗。因為這些原因,初中生合唱水準始終都處于一個比較低的階段。
(三)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實踐過程
除以上的這幾個方面之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旦方式有缺陷,也很有可能會對初中學生的整體合唱水平造成不良的影響。有很多教師在教學時對音樂課程整體的特殊性并不十分了解,仍然會使用比較傳統的理論教學,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較為忽視,這也讓學生很難通過訓練真正地使自身合唱水準獲得全面提高。
二、提升初中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塑造輕松和諧的合唱氛圍
初中生大多都剛剛踏入青春期,自身情緒很有可能會受到外界影響,而初中音樂課堂上的合唱任務,讓很多學生都會覺得非常難為情,也有一些學生對自己唱歌的技術有擔心,因此無法在眾人面前開口進行演唱。為了讓音樂課堂的合唱教學變得更加有效,教師需要了解不同學生間存在的差異性,給學生的學習塑造一個更加輕松的氛圍,讓學生可以由教師引導,盡量消除自己的膽怯心理,以一種更加平常的姿態,在每一節音樂課堂的合唱任務中表現自己。因為每一個人的興趣和天賦都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存在差異是非常常見的,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尊重不同學生的感受,從客觀的角度讓學生參與合唱。有一些學生膽子很小,自身的音樂基礎比較差,教師可以引導這些學生小聲地跟唱,然后再融入合唱。對于一些聲音條件相對較優越的學生,教師也要讓學生盡量注意整體節奏,不能因為自己條件較好,讓整體的感覺受到破壞。教師要盡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合唱,并感受合唱的魅力。不僅如此,教師也要和學生講解如何保養喉嚨以及保護嗓音,讓學生獲得發展[2]。
比如教師在教育學生學習合唱的時候,就可以引入一些室內樂團的音樂,如彩虹合唱團的音樂,這個樂團的作品極其接地氣,教師在塑造比較輕松并且和諧的合唱氛圍時,就會更加容易。
(二)采取科學合理的合唱教學方式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合唱的技術,教師可以把合唱盡量分成三個不同的階段,也就是氣息訓練、聲音訓練和節奏訓練,通過每一個不同階段的訓練,系統地提高學生音樂方面的整體素養,促使學生在合唱時表現得更加優異。首先在展開氣息訓練的過程中,學生要能夠對氣息有一定的認知,氣息在唱歌的時候是最為關鍵的部分,只有正確地呼吸才能使聲音更加完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訓練的時候保持良好的站姿,同時也要平視前方,口部形狀必須正規,下巴慢慢打開,然后再使用呼吸的方式來感受自己的腹部變化,使呼吸可以更加平穩。其次就是要引導學生完成聲音訓練,這也是合唱過程中最為核心的要點。聲音訓練可以分成兩個不同的部分,首先是發音訓練。教師在指導學生發聲的時候,要盡量從中音區切入,然后通過練習的方式向高音區拓展。教師要能夠感受胸腔共鳴,促使學生盡量擴大音量,讓練習效果得以加強。最后再進入低音區,這個時候需要讓學生注意一些比較輕微的反應。第二部分就是音準訓練,這也正是很多學生感受訓練成果最為重要的內容。一些沒有合唱經驗的學生在合唱的時很有可能會跑調,為了讓這個問題得到改善,教師可以把歌曲分成不同的合唱階段進行練習,讓學生系統化地從低音到高音,完成學習任務。不僅如此,教師也可以使用一些比較短的曲目讓學生練習,從而使學生對音調和音部的理解更加透徹。最后就是合唱節奏方面的練習。合唱過程,節奏是最為基礎的需要學生把握的框架,學生通過合唱可以感受音樂最根本的方面。訓練學生的節奏感,不但可以讓學生對音樂的感知更加敏銳,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積累經驗,防止出現搶拍等相關問題,對合唱整體的連貫性進行破壞[3]。
比如教師在教學生學習《讓世界充滿愛》這首歌曲時,就可以播放一首獨唱歌曲,之后再播放合唱歌曲,讓學生區分其中的不同。然后教師再讓學生含口水來進行合唱,從而加快學生掌握的速度,讓學生對音樂有更加充分的感知。教師也可以通過使用樂器的方式輔助學生學習,從而促使學生在演唱過程中能夠更加順利。
三、引導學生感受歌曲蘊含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
要想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這就要求初中音樂教師要準確把握合唱教學的重點,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在進行合唱教學時,初中音樂教師對學生們的進出氣節奏進行正確指導,使學生們在合唱過程中能夠正確把握換氣的節奏。教師可讓學生進行深呼吸訓練,從而使學生腹腔內的氣壓得以平衡,使學生們的換氣節奏更加平緩。通過這種方式,能夠降低換氣對歌曲演唱的影響。
在合唱過程中,合唱技巧是極其重要的,但是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歌曲當中蘊含的感情。一首歌曲傳遞的感情才是這首歌曲演唱最為重要的核心,一旦學生可以充分地體會到歌曲當中所蘊含的感情,那么就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歌曲當中所蘊含的魅力。在進行合唱時,學生需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掌握音樂的靈魂,從而激起自身的共鳴,也會因此而產生更好的節奏感,從而促使學生的合唱能力有所提升。在進行訓練的時候,教師要盡量引導學生討論音樂,引導學生和其他同學或是教師分享自己的見解,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的參與度有所提升,也可以讓學生擁有更高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通過自主分析的方式激發出對音樂的興趣,從而使其合唱能力獲得發展[4]。
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合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國》等類似歌曲時,就可以組織一些以愛國為主題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上展現自己的合唱水平。教師要給予學生正面的鼓勵,激發學生的參與度,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以讓學生提高合唱的興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及時了解自身的不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和組織活動的能力。通過合唱這些愛國主題的歌曲,讓學生了解我國繁榮興盛的根本原因,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這也正是完成合唱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目標。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讓學生了解愛國歌曲中蘊含的濃厚感情,從而促使學生獲得思想品德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在進行初中音樂教學過程當,教師需要刻意地培養學生的美學意識,合唱是初中音樂課堂上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合唱訓練的方式不但可以讓學生繁重的學習壓力得到減輕,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比較基礎的歌唱技巧,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對于美的認知,學校也可以因此而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曉東.新時期初中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策略探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20(01).
[2]孔祥.初中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策略探析[J].東西南北,2019(16).
[3]周霞.初中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22).
[4]肖紅紅.初中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