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
摘 要:許多語文學科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持續對語文寫作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了積極的研究,研究重點已從過去的單一強調作文能力為主轉變為現在的作文能力、作文情感綜合培養為主。文章對語文寫作教學研究的部分文獻進行評述,以深化對作文教學的研究,提高作文教學的水平。
關鍵詞:語文;寫作教學研究;文獻;評述;作文教學水平;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0-0060-02
在語文寫作過程中,很多學生存在畏難情緒,也缺少對寫作的熱情。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成為當前作文教學一項重要且艱巨的任務。關于作文教學的研究一直在進行,但當前的研究重點已從單一強調作文能力為主轉變為作文能力、作文情感綜合培養為主。語文新課標在寫作教學實施建議部分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本文對語文寫作教學研究的部分文獻進行評述,以深化對作文教學的研究,提高作文教學的水平。
一、關于語文寫作教材的研究
追溯中國語文教育史可以發現,夏丏尊與葉圣陶合編的《國文百八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兩位教育家編寫該教材的主旨是“給予國文課以科學性”。該教材既重視“讀寫”,又重視“語言的學習和運用”,能滿足學生對語言學習的需求,也十分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國文百八課》強調“言為心聲”,即建立科學的文章觀念,同時總結寫作教學的順序,即先教寫什么,再教怎么寫。前者分三步進行指導:第一步,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第二步,確定選擇題材的標準;第三步,對寫作主題進行梳理分析,判斷其特點和從哪個角度進行表現,再選出恰當的寫作素材。后者則立足于實際生活,要求學生錘煉自己的語言,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陶冶自己的情操。
周佩紅在《美文精讀與寫作》中,將所選美文和精讀內容分為記敘、論辯和抒情三個部分。所選的30篇中國現當代美文,在思想內容和寫作風格上具有時代性、多樣性和可讀性等特點。本書以精讀為主要線索,側重從具體作品入手,提供個人審美過程中的觀點、角度、經驗及思維方式,兼及文學和寫作的一些問題。其主要面向青少年群體,旨在為青少年提高現代文閱讀分析能力和作文水平提供一些經驗和針對性的學習建議,作為課堂知識的補充和課外訓練的參考。
王榮生主編的《寫作教學教什么》也是一本非常有研究價值的作文教學讀物。他在前言的第一句話就是“這是值得你慢慢讀的書,這是需要你用筆來讀的書”。全書分為主題學習工作坊和課例研究工作坊兩個部分,前者從學情、師情兩個角度出發,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教學現狀指出存在的問題,再通過課例學習指出要解決什么問題。后者舉出多個案例,為教師的寫作教學實踐提供寶貴的建議。本書還指出寫作教學存在忽視寫作活動的交際語境功能等問題,只關注結果、不注重過程的寫作,是學生產生寫作抵觸情緒的根本原因。
二、關于語文寫作理論的研究
夏丏尊與葉圣陶的《文心》是一本“讀寫的故事”,朱自清、陳望道都曾為其作序。它是一部小說體裁的語文教育課本,書中將讀法與作法打成一片,切實易行。其不但指點方法,還著重訓練,將教與學充分聯系。比如第九章“文章病院”頗有意思,寫“文章病院”里的“醫生”怎樣給“病人”診治,并把“患者”所患的“病”進行歸納,看他們的“病”大概是哪幾類,請大家注意不要犯哪幾類毛病,這對于學生寫作很有益處。該書涉及文言文、白話文,語法、修辭,詩詞、小說、日記、書信中的諸多語文問題,以故事敘述者的口吻,生動有趣、平易近人地傳達語文知識,給人以啟示,當真是“文心”。
夏丏尊和劉薰宇二人合作的《文章作法》主要是指導青少年寫作,這本書從寫作者應有的態度談起,對敘事文、說明文、議論文的意義、要素和基本寫作方法及注意事項均作了簡明扼要與深入淺出的解說。本書提出觀點:人們寫文章是為了表達自己心中所想,至于文章形式的美和丑,則是一種技術,認為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將自己周圍的人、事、物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掌握寫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寫作能力。在今天看來,這本書仍然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對教師和學生都大有裨益。
張光興的《例話修辭》是從修辭學角度對寫作教學進行深入研究。作者用妙趣橫生的語言和生動的例子,闡釋了修辭在寫作中的運用。這本書主要是修辭方面的小文章,雖然篇與篇之間的內涵和外延缺乏統一性,但選取了比較精彩的典故、故事和例子,力求對某一修辭手法進行生動的圖解。文中的“例”的來歷多種多樣,多是奇聞逸事,并且在理論上兼收并蓄,不受體系的限制,用輕松愉快的筆觸娓娓道來。
陳望道的《修辭學發凡》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的兼顧古話文和今話文的修辭學著作。陳先生經過十數年的勤求探討才成就此書,書中既引古人文章為證,又涉及當今通用語言,可作為初學者的啟蒙。換句話說,作者不但用今話文寫作,而且關于各種辭格所引的例證,也是古話文、今話文兼收并蓄,這一點非常有價值,能讓讀者受益匪淺。本書在修辭學研究上稱得上融合中外、貫通古今,為學界奉為中國現代修辭學的奠基之作。
三、關于語文寫作教學實踐的研究
徐仲華在《怎樣學習寫文章》一書中提到,寫文章要遵從規律,要勤讀書,善讀書,多觀察,多實踐,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培養自己敏銳的語感。同時,寫文章應該“惜墨如金”,提筆時要考慮刪繁就簡和重點突出,行文力求簡明扼要。本書除了深入淺出地介紹“用詞、造句、組段、謀篇”及“各種文體”的基本寫作知識與技巧外,還探討了“怎樣閱讀”“開拓思路”“文章修改”“自學語文”及“文藝創作”等問題。還推薦了幾十篇需要精讀的文章,它們無論是寫人狀物,還是敘事抒情,大抵都有自己的特點:或文筆辛辣,短小精悍,或刻畫入微,獨抒己見。這些文章的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便于揣摩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