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
摘 要:基于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可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融入生活化元素,以此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降低物理知識難度,提高學生的物理實踐能力,達成既定教學目標。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依據教材內容,滲透生活化元素,以教學工具為切入點,滲透生活化元素,圍繞物理課堂教學過程,滲透生活化元素。
關鍵詞:高中物理;生活化元素;興趣;實踐能力;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0-0120-02
基于高中物理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可立足物理課程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確立教學目標,優化物理課程資源,全面融入生活化元素,以此激活物理課堂,激發學生的物理探究欲望,進而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一、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高中物理課程是高中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受學科特點、教學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高中物理教學存在難教、難學的情況,而這不利于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1.教學觀念滯后
教學觀念是影響教學行為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目前,部分教師在物理教學中以“應試”為目標,以物理知識傳授為教學重點,忽視培養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另外,部分教師以灌輸為主要教學模式,而這既不符合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2.過于依賴教材,缺乏創新性
部分高中物理教師以教材作為唯一的教學憑借,并嚴格按照教材上的內容開展教學,缺乏創新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物理學習僅停留在知識表面,沒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生活有效結合,這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3.缺乏良好的學習氛圍
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不注重營造課堂氛圍,課堂互動少,導致部分學生在物理課堂上很少積極主動發言,使物理課堂氣氛沉悶,而這不利于構建高效物理課堂。
二、高中物理教學融入生活化元素的價值
1.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滲透生活化元素時,可以給學生營造親切、熟悉的學習場景,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2.降低物理知識的理解難度,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高中物理課程的特點決定其難度較大,致使部分學生“談物理色變”。基于此,教師可通過滲透生活化元素,將抽象的、晦澀的物理知識生活化,進而降低物理知識的理解難度,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3.提高學生的物理實踐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滲透生活化元素,可促使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問題、生活情境中,感受、理解和運用物理知識,最終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
4.有助于達成教學目標
基于物理新課標的要求,物理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而教師在教學中滲透生活化元素,可將物理學科的內涵、價值等完全展現出來,促使學生不斷提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三、高中物理教學融入生活化元素的策略
1.依托教材內容,滲透生活化元素
教材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學生學習的重要依據。現行高中物理教材不僅包括物理概念、實驗內容等,還將物理知識的應用納入其中。而這對于開展生活化教學、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具有積極意義。教師在滲透生活化元素時,可結合物理教材的內容,選擇與其相符合的生活現象、生活問題、生活事例,引導學生借助生活化的元素,理解教學內容。例如,在教學“彈力”時,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將學生實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融入教學中,如青蛙彈跳玩具、自動鉛筆內部的彈簧、撐桿跳高運動員借助跳桿的彈力進行跳高等,以此引導學生基于已有生活經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以教學工具為切入點,滲透生活化元素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經常借助教學工具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幫助學生掌握抽象、難懂的物理知識。而教學工具恰恰也是滲透生活化元素的最佳輔助工具,教師可選擇學生實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作為教學工具輔助教學,以此讓抽象的物理知識具象化,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時,教師選用了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碎紙片、塑料梳子、氣球等演示靜電現象,并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脫毛衣時出現的靜電現象。這樣,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化教學工具的幫助下,更容易理解靜電現象。
3.圍繞物理課堂教學過程,滲透生活化元素
(1)利用生活化元素開展課前導入。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課前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其質量直接決定課堂教學的成效。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可借助生活化元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構建高效課堂。例如,在“離心運動”的課前導入中,教師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旋轉秋千的視頻,引導學生在觀看的基礎上回答問題:“旋轉秋千的繩子長度相同,體重不同的人坐在上面,繩子與中心軸之間形成的夾角是不是相同的?”學生給出答案后,教師繼續提問:“導致這一夾角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之后,帶領學生進入本課內容的學習。滲透生活化元素的課前導入最大限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以良好的狀態參與物理課堂教學。
(2)借助生活化資源,攻克教學重難點。高中物理知識具有一定難度,學生有一定的畏難心理。據此,教師可針對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融入生活化資源,給學生創設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結合生活情境展開思考,進而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例如,在教學“牛頓第一定律”時,部分學生對概念理解得不夠透徹,甚至出現誤解的現象。為此,教師創設了這樣的生活化情境:生活中,我們使用勺子盛米飯的時候,常常會出現米飯粘在勺子上的現象。解決的辦法是拿著勺子輕輕地在電飯鍋的周圍敲兩下。而這個現象就蘊含了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講解牛頓第一定律時,學生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3)借助生活化材料開展物理實驗。物理實驗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為提高實驗效率,教師可充分借助生活化的材料,引導學生開展物理實驗學習。例如,在“摩擦力”物理實驗中,可以引導學生用生活中常用的橡皮筋、毛刷等開展實驗。這樣不僅拉近了物理課程與生活之間的距離,還激發了學生的物理實驗學習興趣,達到了物理實驗教學的預期目標。
(4)依托生活化資源,布置課后作業。有效的課后作業不僅可以鞏固課堂學習內容,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基于生活化的模式,教師在布置物理課后作業時,要改變傳統的題海戰術,給學生布置貼近日常生活的課后作業,并提供一些動手實踐的機會,以此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應用能力。
四、高中物理教學融入生活化元素的注意事項
第一,注意滲透的方式和時機。教師要立足教學內容科學地滲透,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年級的學生,滲透不同的生活化元素,并避免滲透的生活化元素打亂正常的物理教學計劃。第二,根據物理學科特點有效滲透生活化元素。物理學科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在滲透生活化元素的時候,必須緊緊圍繞物理學科特點,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生活進行有效結合,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
五、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物理新課標的要求,教師要積極更新教學理念,立足物理課程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滲透生活化元素,以此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滲透的時機和方式,并根據物理學科特點,有效滲透生活化元素,從而真正發揮生活化元素在物理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永淇.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研究與實踐[J].試題與研究,2020(01).
[2]王怡秋.試論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實現途徑[J].數理化學習,2019(10).
[3]王衛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優化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策略探討[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9(36).
[4]夏越.高中物理教學如何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J].黑河教育,2019(12).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Life Elements into
Se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Wang Heng
(Tunzi Middle School, Zhenyu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Zhenyuan 7445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s can integrate life elements into se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so a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physics learning,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physics knowledge, improve students' physical practice ability, and achieve the established teaching objectives. In the specific teaching, teachers can infiltrate life elements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take teaching tools as the starting point, infiltrate life elements, and infiltrate life elements around the 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se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life element; interest; practical ability; teaching objec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