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心
“老師,我很難受,我上不了課了,班上的同學總是在課堂上說我‘假努力,假學習、學渣……他們干擾我上課聽講和課后做作業。”當時正是上課期間,高二女生小熙來到辦公室找我。原來,她自稱感覺太難受,和班主任請假,班主任建議她來找我咨詢。
校園欺凌?我心里打了個問號。
小熙說:“高一的時候,我跟班上的同學關系就很一般,他們總是對我冷嘲熱諷的。現在升上了高二,本來我以為在新的班級,不會像從前一樣。可是,在新班里情況更嚴重了,他們竟然在上課的時候,在晚自習的時候,甚至在宿舍里都議論我、罵我。更過分的是,現在連高三學生都在罵我‘學渣……老師,我太難了!”小熙一副氣憤又傷心的表情。
“是的,假如我遭遇你這樣的情況,我也一定很難過。”我和小熙共情,但感到小熙所說的情況有些超乎常理,因此又跟她確認:“你確定在課堂上,班上同學都在說你嗎?”“是的,他們經常議論我,已經影響到我的學習成績了。”小熙堅定地說。
接下來,小熙還給我展示了幾個視頻,是她在宿舍陽臺錄的,當時她聽到宿舍樓下的高三學生在罵她。我戴上耳機極其認真地聽了很久,有些雜音,但一點也辨別不出有辱罵她的聲音。我對她說:“老師很認真地聽了,但是實在聽不出來。”然后,她自己又把耳機戴上,說:“有的,老師您再聽聽,他們真的在罵我!”小熙堅信他們在罵她。
這時,門外忽然傳來兩個老師的談笑聲,其中一位老師的笑聲特別爽朗,我聽出是一位熟悉的老師的聲音。這時,小熙顯得緊張并氣憤地說:“老師,您聽見沒?他們在說我了!”
我解釋到:“是兩個老師在交談,并不是在談論你。”她不作聲了。“在學校,確實有個別學生會議論其他同學或給其他同學不好的評論,所以有個別同學議論你,也屬正常,但是你說很多同學都這么議論你,會不會是你心里太關注這件事造成的敏感呢?”我嘗試提醒小熙思考這件事情的真實性。小熙沉默了一會說:“老師,我是真的聽見他們在議論我、諷刺我,本來我的學習狀態還不錯的。現在因為這件事,我學習也不好了。”她一副很懊惱的樣子。
根據前面小熙的敘述中,她對同學們“說她壞話”的堅信不疑,以及“突發事件”中小熙的表現,我初步猜測,小熙是產生了妄想和幻聽。
為了進一步了解小熙,以及證實我的猜測,同時也讓小熙能夠覺察事實,我給她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她回教室上課時,按照“誰、什么時候、議論內容”的方式把她聽到的議論記錄下來,下次咨詢時交給我。
接下來,我找了小熙高一的班主任,了解到小熙性格內向,話不多,比較文靜。高一上學期,學習認真,成績較好,在年級排名較前。但是也因為內向不善交際,所以與班上同學人際關系一般,她也為此苦惱,但同學們并沒有排斥她、對她冷嘲熱諷,科任老師們也對她不錯。疫情期間她在家上網課,老師們發現她總不在線,作業也沒有交。班主任囑咐家長督促其進行回看上課視頻、加強學習。返校復學后,第一次考試,不出意外地,她考得非常差。接下來,返校后的學習她也跟不上,所以期末考試也考得非常不理想,這對小熙打擊很大。

新學期開學后,分了新班級,小熙就“發現”了同學們議論辱罵她的事情。但是,現在新班主任證實,在課堂上并沒有同學議論她。我和班主任也一起找了小熙同宿舍同學了解情況,同學說在宿舍里小熙有自言自語的現象,但沒有同學罵她。據了解,高三的學生并不認識她,也沒有發生矛盾,不可能會罵她。
第二天,小熙拿著我布置給她的作業來了,兩頁A4紙上,凌亂地記錄了很多同學在上課期間、晚自習期間對她的議論。我再一次確認:“這些都是你聽到的,是嗎?”小熙說:“是的。”我嘗試提出質疑:“上課時你要聽課,晚修要做作業,怎么能聽到這么多同學議論你?”這時,小熙沉默了一會,仍堅定地說:“老師,他們真的在罵我啊,我都被影響到學不下去了。”
又過了一天,課間小熙來找我,請我下一節課去班上聽聽同學怎么議論她。我在班上待了15分鐘,并沒有學生發出與課堂學習無關的議論聲。下課后,小熙找到我:“老師,您在教室里,他們就議論得很小聲,但是您一走,他們又很大聲議論了。”我很認真地對她說:“根據老師的觀察,在那15分鐘里,課堂上并沒有同學議論你。”小熙臉上表情很失望。
我順著小熙的思路,讓她進行記錄,跟她去課堂聽課,一方面謹慎求證是否真的同學們在議論她,更重要的是想用事實讓小熙認識到,她所認為的事情并不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她想象出來的。但妄想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對所認定的事情深信不疑。所以,對于小熙來說,同學們的“冷嘲熱諷”是真實存在的,而我的這些行為讓她覺得老師不信任她。
至此,通過謹慎的了解,并不存在校園欺凌,雖然小熙曾經的人際關系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同學們并沒有如小熙妄想的那樣對她冷嘲熱諷。小熙的問題已經不是一般心理問題了。雖然還沒有經過醫生診斷,但從小熙一貫的表現來判斷,比較明確地存在妄想和幻聽的癥狀,而她又沒有自知力,體現了精神病性問題的特征。妄想是精神分裂癥的一個癥狀表現,需要進行專業的心理治療。
在咨詢中,我們得到的信息通常來自來訪者的傾訴。在本案例中,若單憑來訪學生的敘述,易判斷為這是一例遭受校園欺凌而造成情緒和學習困擾的一般心理問題的個案。但經過多方了解,進行相關事實驗證,來訪學生所訴說的“很多同學對其冷嘲熱諷”的情況并不屬實。經心理老師和他人指出后,其仍深信不疑,對癥狀無自知力,對客觀現實嚴重歪曲,且較影響其社會功能—造成人際關系緊張以及學習效率低,成績下降等。由此判斷患者心理問題的性質已經偏離正常范圍,屬于精神障礙,具體癥狀表現為妄想和幻聽。
根據對小熙這段時間的了解和輔導,她之所以產生妄想和幻聽,其主要的原因有四方面:個性原因、人際關系不良、學習壓力太大、親子關系不良。
小熙個性內向,敏感,很多負面情緒和想法都放在心里,不懂得排解和調節。同時,她缺乏人際交往技巧,苦惱于人際關系的不和諧。疫情期間,小熙的學習全面荒廢了,需要有一個理由為她學習成績下降“背鍋”。而她可以找到的“鍋”就是:因人際關系不良而影響學習。所以其妄想、幻聽的內容就是大家對她的冷嘲熱諷,這些內容都與學習有關。而在多方了解的過程中,我還發現小熙與父母之間存在較多問題,親子關系不和諧,她在家庭中得到的關懷和支持較少。
對于精神病性的心理問題,學校的心理咨詢沒有更好辦法解決,需要進行轉介治療。我們通過與家長的多次交流、溝通,取得家長的理解和信任,讓他們認識到小熙心理問題的嚴重性,并帶小熙去精神衛生機構進行診治。
本案例也反映出學校的人際環境很重要,建議現任班主任做好班級人際交往輔導,優化集體人際關系,提倡同學之間尊重、理解和包容,以及在人際互動中講究技巧等。我們也將繼續對小熙進行積極關注、跟蹤輔導,根據醫生的診斷治療制訂下一步輔導計劃。
(本咨詢案例根據真實個案寫作而成,有所改動,學生名字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