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19世紀二三十年代,大量中國移民進入美國,涌現出許多優秀的華裔作家和華裔文學作品。華裔文學在美國文學舞臺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帶動了美國文學的發展。在融入他者文化的過程中,身份認同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議題,一定程度上顯示了移民在主流文化中的生態環境。文學作品反映了人們的生活狀況,從文學作品入手研究華裔女作家筆下的人物身份認同具有實踐意義。
◆關鍵詞:華裔女作家;危機;必要性;身份認同
19世紀中葉,涌現出眾多的美國華裔女作家黃玉雪、湯亭亭、譚恩美、張純如等,她們的作品主題各異,風格不同,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華裔女作家始終關注的是融入美國文化中的身份認同問題。隨著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中國移民受到美國主流文化影響的同時也影響著美國主流文化。美國華裔女性作家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身份認同是依靠中國文化、歷史和美國社會文化共同的合力而實現的,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身份認同的實現是一個復雜而艱難的心理歷程。身份認同實際上是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相結合的特征。當代華裔女作家逐漸地從對中國移民的身份焦慮中解放出來,開始以寬廣的視角關注美國社會和整個世界的疾苦。
華裔文化與美國文化融合的危機性
最初來到美國的中國移民,對自我民族的身份認同感十分強烈,形成了屬于他們的社會和文化圈層。而下一代中國移民身上,身份的認同感逐漸淡化,圈層逐漸溶解,這些移民外在表現出牢固的民族意識,而在精神層面和潛意識中,希望得到美國文化和社會的認同和接納,期待與美國其他民族獲得同等的認可。這就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體,始終在斗爭。
美國華裔女作家的作品中大多數的華人還是在美國社會里掙扎矛盾的生存著。美國雖然是這些華裔追求幸福生活的伊甸園,卻不是他們精神和靈魂寄托的家園。女作家黃玉雪的作品《華女阿五》表達出:美國華裔在歷史的發展中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作為移民身份進入美國文化中并在美國生根發芽,他們的經歷十分艱難。為了生存和發展,他們通過忍受痛苦來自我救贖。正因如此,探尋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融合性的矛盾和斗爭,對生存在美國的華裔的未來,更加有意義。
面對華裔身份帶來的危機,華裔女性作品中體現了人物的不同心理狀態:被美國文化同化、拒絕美國文化同化、或者掙扎與二者之間。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人物的身份認同感依然很薄弱,只有完善心理和精神調節,才能讓他們擺脫陷入新的身份危機。正因如此,我們努力探尋華裔身份與美國文化融合性的矛盾和斗爭,就十分必要。
探尋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美國華裔文化尋求身份認同不僅僅是為了擺脫困難,更是為了找到通往未來幸福的路徑和方法,而這種平衡的融合,始終在艱難的尋覓和探求。譚恩美的作品《喜福會》圍繞四對來自中國母女的故事展開的。母親們作為第一代美國華裔移民她們懷念中國傳統文化,然而她們的女兒一直處于自我華裔身份否定的過程中。兩代人代表著中美兩種文化存在的沖突和矛盾。母親們沒有強硬的制止女兒對中國文化的抵制,而是憑借著“以退為進的中國智慧”讓女兒在真實的美國社會中獨自體會盲目崇拜他族文化帶來的后果。他們發現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夠被美國文化所認可,這就是這些生活在美國文化中的中國人面臨的悲慘命運。正因如此,中國傳統文化和美國主流文化始終處于深深地矛盾之中。美國華裔移民尋求真理和解脫的道路十分艱難,但是他們也在這條路上走的十分堅定。最初的美國華裔移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為了生存而奮斗,這不僅僅是指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融入美國社會階層,得到美國社會其他民族的認可。在女兒們成長的過程中,她們慢慢體會到了只有找到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的融合點,才能構建社會對美國華裔身份的認同。
華裔民族的身份認同
這些在美國生活的華裔,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探求,擁有了豐富的生存經驗。可以預見,那些一直沉浸在自己身份認同和身份危機的中國人,當他們真正找到兩種文化融合和交匯的平衡點,,才能真正的獲得自由和幸福,當代美國華裔才能在這種多樣的文化平衡中健康的發展。因此,多樣化的文化沖突矛盾直到妥協融合都是以人性根本和生存現實為基礎,并不斷在斗爭和融合中尋找人性的尊嚴和生存的動力,就能夠發展為一種超越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全世界各民族的和諧發展和自由生活。
中國文化和美國主流文化經過半個世紀的對抗和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國華裔文學是兩種文化的對抗和沖擊的產物,符合文化融合的發展規律。當二者達成相對的平衡時,中國移民也就實現了身份認同。美國華裔文學既有中國文化屬性,又顯現出美國主流文化的元素,不同于其他的中國文學和美國文學。它用華裔作家特有的視角去看待美國社會和整個世界,在世界文學舞臺展現著獨特的魅力。身份認同是動態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沒有終點。身份認同的發展發現必然與世界的發展方向相一致,超越種族偏見,讓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諧、尊嚴得以實現。
在美國這樣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中國文化跟隨歷史的腳步發生著變化,其內涵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美國華裔文學也隨之得到了多樣化的發展。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身份也向著多元化發展,具有個性化的特點。
參考文獻
[1]程愛民.論美國華裔文學的發展階段和主題內容[J].外國語,2003(6):46-54.
[2]唐俊芳.從排斥到融合—論美國華裔女作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接受[J].青年文學家,2015(27):88.
[3]馬翠霞、張麗.華裔美國女作家文學作品主題變遷研究 [J].海外英語,2014(23):223-225.
作者簡介
李楊(1980-),女,黑龍江哈爾濱,哈爾濱金融學院教授,碩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研究。
本文系2019年省屬本科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科研項目“美國華裔女性作家第三空間的文化身份構建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9-KYYWF-009;本文系2017年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當代美國猶太文學作品中人物的身份認同研究”,批準號:17WWD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