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琴 蔣葉軍 丘繼哲 譚克 曾威 周英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教育方面的應用,各高校以各種方式積極開展線上課程教育。直播課堂作為線上教育的重要形態,正在沖擊著原有的教學體系。在高職高專院校的直播課程中,發現對于人體解剖學這門課程的教學反饋跟線下教學比有差距,為保證教學質量,探索在“互聯網+人體解剖學”中改善課程教學的有效措施,形成“互聯網+人體解剖學”理實虛一體化的教學特色。
◆關鍵詞:“互聯網+人體解剖學”;理實虛一體化
當今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2015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鼓勵各大高校積極運用數字化資源和教育軟件平臺授課,逐步探索線上線下教學的模式。線上教學上傳的資源學生可隨時查看進行自主學習。雖然對于這種線上教學有它的優勢所在,如使用方便,不受場地的影響,時間可以靈活安排,適用各種人員,可隨時回看,隨時查漏補缺等。但對于《人體解剖學》這門課來說單純的線上教學是不夠的,基于本校對外招聘的學員進行網絡培訓,以下簡稱 “社招班學員”,下面來談談自己對于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研究人體解剖學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一、線上軟件平臺需要不斷完善
線上教學的基本條件包括通暢的網絡、教學平臺和各類教學軟件的研發。本項目研究使用的教學平臺是超星學習通,由于軟件的發展年限較短,軟件技術方面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在線上教學期間有學生反應經常出現直播界面擁堵、卡頓,視頻無法觀看,作業無法上傳等情況。一方面,在線上授課過程中,部分學習軟件的功能不夠齊全,影響了上課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軟件平臺注冊人數和使用人數較多,出現無法登陸的情況,導致學生無法完成課堂任務。可見學習軟件平臺需要不斷的完善和創新。
二、環境影響大,學員學習效率不高
教師和學生不在同一個空間,沒有了教室里教師的管控,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專注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①社招班多數學員有工作和小孩,在學習上經常遇到與工作和家庭之間的沖突,精力無法集中。②手機或電腦上的各種應用APP和游戲吸引,常出現固定點簽到率有90%,隨時簽到率不到一半。由于人體解剖學是一門基礎學科,純線上理論授課固然枯燥,多數學員反映上課很吃力,跟不上節奏,直播課的學習效率難以得到保證。
三、教師線上教學的模式有待提高
線上和線下教學的授課方式完全不一樣,比如線上教學需要經常關注學生的課堂留言,時常關注自己的電腦網絡是否卡頓,課件制作需要簡明,最好配些動畫或視音頻。有些教師授課還是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課件沒有改動,授課方式單一,教師不好控制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掌握情況。
四、未來的教學模式是“理+實+虛”一體化
《人體解剖學》課程,尤其是實驗課,線上是無法代替線下教學的,PPT圖片和3D動畫更是無法取代大體標本。大體標本上的結構更直觀,還可以逐層觀察。本文反思《人體解剖學》線上教學的問題來進行思考和探討,結合多元化教學方式和現有的“數字化虛擬人”(以下簡稱數字人)技術應用在教學中,實現《人體解剖學》課程“互聯網+數字人”理實虛一體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優勢互補,提高教學效果。
五、應用“互聯網+數字人”,提升學習興趣
“互聯網+”的時代,現代教學模式改革的趨勢是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根據需要合理設計課堂教學,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印證理論的多元化教學方法,比如應用案例教學法、問題導入法進行理論授課,實驗教學法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數字人”可補充實驗標本的不足,在“數字人”上可對人體的任意結構進行拖動、旋轉、縮放、透明度調節、結構隱藏、分離及著色等操作,課間學生們還可以反復使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理實虛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優勢互補,提高了教學效果。
六、線上資源共享,線下及時反饋
本文以超星學習通為依托,課前通過線上學習平臺發布PPT、視音頻、微課等,讓學生們自主學習,實現資源共享。課中通過理論授課及結合“數字人”系統和標本示教等多種手段教學。課后利用超星學習通線上平臺完成作業來鞏固知識點,每個知識點結束后讓學生把重要結構繪畫出來加深印象,通過線上平臺上傳進行互評分。整個教學過程中實現“互聯網+人體解剖學”理實虛一體化的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自主性大大提高,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七、結語
利用“互聯網+人體解剖學”理實虛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作為主體,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來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同時結合“數字人”系統和創新創意繪畫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化被動為主動,進一步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對《人體解剖學》這門基礎課程的掌握。
參考文獻
[1]魯琴.線上教學質量保障研究[J].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20,5(38):119-123.
[2]柳燕.疫情期間基于中職院校歷史學科線上教學的思考[J].內江科技,2020,9:140-141.
[3]徐明娟.互聯網+背景下直播課堂應用策略研究[J].技術在線,2020,11:29-30.
[4]葛菁菁.非常態背景下日語教學多元評價機制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30:28-30.
[5]丁金亮,蘇忻怡.推進教學模式變革的新型網絡教學“融課堂”研究[J].實踐教學.2020,19(6):62-66.
作者簡介
張海琴(1989.02—),女,漢族,湖南省株洲市人,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助教,本科,研究方向:人體解剖學。
本文系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課題:多元化教學結合“數字人”系統在《人體解剖學》課程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應用研究(編號:XJ20201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