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星平

[摘 要] 如何在專業課程中開展思政教育,是當前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探索的一項的重要工作。本文通過對于建筑學專業建筑設計類課程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探索,提出了將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和內容融匯、提煉、分解后與建筑設計系列課程的教學內容深度融合的專業課程思政教育方法。以培養“中國夢”“人生夢”“職業夢”的三個理想為教育目標,以“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建筑文脈教學”“基于人生價值的職業道德教育”“基于職業責任的個人價值教育”的三部分為具體教學內容進行落實。
[關鍵詞] 專業課程;核心價值觀教育;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1) 06-0087-03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更明確了“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1]當前,我國正處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基礎”[2]的重要時期。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教育工作者為國家培養更多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生的有用人才”[1],“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1]。
因此,專業課程的教學既需要圍繞學科知識體系組織,也必須將“堅定的愛國情懷、健全的人格品質、良好的社會責任、豐滿的人文精神”等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一起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
建筑學專業作為一個兼具工程技術與人文背景的學科,自1671年法國皇家建筑研究會暨建筑學校成立,設立建筑學專業正規教育開始,在教學過程中將人文情操與工程技術結合就是一項延續了三個半世紀的傳統[3]。作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國內高校,必須貫徹黨中央關于在教育全過程中貫穿“立德樹人”,培養能夠“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生的有用人才”的要求[1]。
一、建筑設計課程中思政教育的三種探索
建筑設計課程是建筑學專業的核心主干系列課程,通常貫穿建筑學專業培養的全過程,包含從建筑設計初步至各類型建筑設計、設計實踐、畢業設計的系列課程,通過延續4至5年,從簡單漸趨復雜的以設計實踐為核心,結合理論探索的教學方法,綜合引導學生掌握建筑設計的知識和技能。
那么,對于這樣一個貫穿建筑學專業培養全期的核心主干系列課程,如何做好“思政”教育呢?對這個問題,國內的建筑教育界進行了很多思考,并展開了實踐探索,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主要傾向:第一種傾向,立足本校的特色課程展開,主要是立足于本校的專業培養方向,選取特色性建筑類型,針對性地在教學中展開思政教學,引導學生在特定建筑方向上為祖國的建設做出貢獻,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4,5];第二種傾向,系列專業課程與思政類課程同步教學,主要是立足于教學全期的思政教學體系和建筑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進度,結合選取合適的設計課題,將思政內容融入設計課題任務,從而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的無縫對接[6-8];第三種傾向,通過將思政內容融入職業責任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文化傳統知識,通過建筑設計系列課程中原有的專業知識教育和職業價值觀教育,強化學生對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傳承、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文化自信,通過“立德樹人”,從而堅定其成為“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生的有用人才”的信念[9,10]。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大家已經在建筑設計系列課程中進行了思政教育的探索,并取得了相應的成果。從優選特色建筑類型、同步教學到融入教學內容,建筑設計系列課程的思政教育已經有了比較有效的方法體系,使得培養的人才能夠真正成為國家需要的棟梁。
但是,我國即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單純地以“堅定理想信念”為導向的思政教育已經難以滿足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才的需要。“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二十四個字,不僅包含了堅定的理想信念,而且要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方面的價值目標進行解讀[11]。因此,在課程中我們需要更多地拓展思政教育的內涵,為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添磚加瓦,為我國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建筑設計課程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一)在課程中深度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落實指示的有效手段
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具備合格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因為,價值觀是一個人對事物價值的總看法和根本觀點,一個人的價值觀決定了他的心理和行為,從而影響到他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因此,樹立牢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
2013年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其中第四條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國民教育總體規劃,貫穿于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各領域,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的各環節”。[11]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的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12]
因此,在建筑設計系列課程中深度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落實習總書記思政教育指示的有效手段
(二)建筑設計系列課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
建筑設計系列課程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依據核心價值觀的趨向,將其倡導的核心價值進行凝練并融入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主要包含三個層次的內容:
1.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規范其個人行為,即“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通過這個層次使學生能夠以振興中華為己任,忠于職守、克己奉公、誠實守信、互相尊重、和睦友好。
2.使學生了解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美好社會的目標,將其作為個人的人生價值認同,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通過這個層次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理念,崇尚馬克思主義的意志自由,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權和社會的公平正義。
3.使學生認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將其融入個人職業發展和人生發展的價值訴求中,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通過這個最高層次,使學生能夠樹立為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人民當家做主、社會進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終生的政治、物質、文化、生活的價值訴求。
(三)建筑設計課程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
建筑設計課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在于將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和內容進行融匯提煉,分解后與建筑設計系列課程的教學內容深度融合。主要的教育路徑是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倡導”,提煉出“樹立社會主義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個人人生價值認同”和“個人職業發展與人生發展的價值訴求”三個培養的具體方向,并重點提煉出“中國夢”“人生夢”“職業夢”的三個理想教育目標,進而落實到“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建筑文脈教學”“基于人生價值的職業道德教育”“基于職業責任的個人價值教育”三個部分的教學內容中,從而與課程教學內容深入融合(詳見圖1)。
四、建筑設計課程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踐
根據建筑設計課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建筑設計課程重點在“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建筑文脈教學”“基于人生價值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基于職業責任的個人價值教育”三個具體方面落實核心價值觀教育。
(一)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建筑文脈教學
中國的傳統文化講求以振興中華為己任、忠于職守、克己奉公、誠實守信、互相尊重、和睦友好,這體現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核心價值。通過在課題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要素,通過課題引導學生關注傳統文化,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將傳統文化理解、融匯、提煉后融入設計理念當中,通過傳承傳統文化的內涵,在建筑設計方案中發揚傳統文化的精髓,體現傳統文化的文脈,從而一方面提升了學生的傳統文化修養,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使學生能將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內化為人生理念的內在,從而達成“中國夢”教育的目標。
(二)基于人生價值的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道德教育對于專業工程人員來說代表著其個人人生價值的認同,一個具有正確的核心價值理念、崇尚馬克思主義的意志自由、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權和社會的公平正義的工程技術人員,才能夠“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生”[1]。工程技術事業是枯燥的,需要有從業者長期的奉獻精神和遵紀守法、不斷進取的信念,進而為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因此,通過教師指導,在建筑設計課程教學中融入法規意識和程序意識的教育,使得學生能將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美好社會的目標與個人的職業道德融合,落實“人生夢”教育。
(三)基于職業責任的個人價值教育
職業責任教育對于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學生認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將其融入個人職業發展和人生發展的價值訴求中。這是在前期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和人生價值教育基礎上,讓學生樹立自身職業發展為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人民當家做主、社會進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終生的價值訴求。針對這方面,需要教師在課程設計中進行設計理念、設計目標的把控,讓學生將如何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納入建筑設計目標和理念中,從而落實“職業夢”教育。
五、展望
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落實習總書記關于思政教育的指示,并不能簡單地將思政課程內容分散到課程中,而是必須圍繞課程本身的學科知識體系組織,將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標進行分解提煉,從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方向出發,豐富課程本身的教學內容,將單純的知識和技能教育提升為知識、技能、理論和思想的全方位培育。教育部2020年5月28日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的總要求[13],并且明確“專業教育課程要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色和優勢,深入研究不同專業的育人目標,深度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13]。
其實從我國高校各種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而言,任務就是“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生的有用人才”[1]。思政教育內容主要就是通過“立德樹人”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尤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處于核心地位,只有正確的價值觀能夠讓學生明確自己學習奮斗的目標和理想,因此,在專業教育中,將正確的傳統文化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個人價值教育融入專業教學實踐,就能夠做好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
參考文獻:
[1]新華社.習近平出席全國教育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OL/EB].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
content_5320835.htm.
[2]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OL/EB].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guowuyuan/2020zfgzbg.htm.
[3]韓如意,顧大慶.美院與工學院·差異與趨同——從東南大學與華南理工大學的比較研究看中國建筑教育的沿革[J].建筑學報,2019(5):111-122.
[4]蔣程瑤,劉佳明,張勇,等.農業院校《建筑設計基礎》中的思政元素挖掘與教學探索——以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35):102-103.
[5]孟津竹,任大林,張靖宇,等.規劃設計類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與實施——以沈陽工業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44):47-49.
[6]莊敬宜,張娜,曲亮.應用型高校建筑學專業實踐課程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教學改革研究[J].住宅產業,2020(5):70-72.
[7]盧聰,黃能朗,英姿.建筑設計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20(2):115.
[8]李梅,鐘明海.《建筑設計》“金課”建設的初步研究與方案構建[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0(4):129-132.
[9]封文娜.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研究——以建筑設計類課程為例[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134-135.
[10]尹春然.基于“課程思政”背景下建筑設計課程改革路徑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11):113-114.
[11]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3]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OL/EB].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