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
◆摘? 要:新時代的到來,國家對于教育行業的關注程度逐漸提升。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背景之下,各學科的教學模式都在發生更改。學生進入了四年級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在這一過程之中融入個性化的教學,引導學生從興趣出發,挖掘文章的深刻含義,能夠準確把握文章的中心所在。因此,教師在課堂之上可以借助多元化教學模式,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策略
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之中不僅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還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為之后學生的寫作奠定基礎。學生緊跟著教師的步伐進行學習之時,很容易進入一個被動學習的狀態。只是借助了教學的內容,卻沒有真真正正地掌握閱讀的知識。為了改變此種不足的狀態,教師應該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個性化學習。做到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有效地加以應用。
一、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忽略學生個性化發展
很多小學教師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之中都以中心的思想出發,讓學生加以有效地掌握。但是教師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地位進行思考,以自己的主觀認知將文章的中心講述出來,讓學生圍繞這一主題展開討論,這對于學生思維的鍛煉是極為不利的。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學生對此美失去興趣,獨立思考的能力漸漸衰退,思維方面也得不到鍛煉。即使掌握了文章的中心,也是在教師的幫助之下進行死記硬背。這樣的教學環節不僅不能夠推動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反而讓學生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
(二)缺乏教學新意
學生在學閱讀文章的過程之中需要理解文章的含義,了解作者當時所寫的情感是如何,這樣才能夠達到理解明確的狀態。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背景之下,提倡的更是個性化的教育。教師可以借助新時代的信息化內容進行教學,將閱讀的方式加以多樣化的展現,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之上學到更多的內容,也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由于教師在課堂之上所講述的內容都是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課堂上缺乏趣味因素所存在。學生被動學習的情況之下,對于所學內容自然積極性不高,這種缺乏新意的教學模式也不適用于學生進行學習。
二、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探索策略
(一)從興趣愛好出發
小學的教師想要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就要逐步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引導,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才能夠挖掘學生的個性化思維。為了能夠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就可以合理地創建閱讀環境,讓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言論,加強對于文字的敏感性鍛煉。
比如說:教師在課堂之上為學生講解琥珀這一文章。由于文章的中心是表達了大自然的神奇之處,也是倡導著人們不要對大自然進行破壞。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之中只能感受到大自然真的是太厲害了,鬼斧神工之下可以為我們展現出琥珀的內容所存在。人類即使科技再發達,也不可能在較短的時間之內將琥珀完整地呈現出來。琥珀的形成需要數千年的積累,才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琥珀。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之中,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可以讓學生展開一個辯論會。雙方各自說出自己的一個觀點進行辯論,主題的思想都不要離開琥珀,讓學生將自己想說的都體現出來。這一篇文章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學生又有什么樣的收獲。通過以學生的興趣出發,鍛煉學生的個性化能力。
(二)多媒體設備融入教學環節
新時代背景下,多媒體成為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簡化復雜的閱讀內容,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鍛煉學生的運動能力,又能夠培養學生的感知力。
比如說:課堂之上,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這一內容。教師在多媒體的幫助之下就可以將納米技術的神奇之處在多媒體上進行展現。課文之中,我們所知道的納米技術有很多的應用狀態??梢葬t治人類的納米機器,還有保證實物不符的納米元素。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多的認識,納米技術還可以在課堂之上為學生播放美國之前有隱形的飛機,所使用的素材就是納米技術。運用這樣的內容去吸引學生的興趣之后,再告訴學生真正隱身的原因只是為飛機制造了一個人們不易發現的顏色。在人們視覺障礙的狀態之下才能夠進行隱身,而不是真真正正地消失在了人們的面前。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引入,讓學生生動形象地了解課文內容,吸引生的注意力。在這樣的課堂之上為了能夠凸顯個性化特點,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任意地選擇納米技術的一個優點,談談自己的理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很可能所說出的內容也會與眾不同,教師在閱讀的課堂上就可以讓學生敢于發言。
(三)鼓勵批判性閱讀出現
教育學家曾經這樣說過:學生的腦海中會對所學的內容產生各式各樣的疑問,對于教師在課堂上所講述的知識疑問會更多。因此為了能夠實現個性化閱讀就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疑問,鍛煉學生思維的同時又能夠發表新的意見,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打開大門。不要呈現出威嚴的狀態,而是化身成學生的朋友,尊重學生,一起與學生找到答案。創建出和諧的學習氛圍,才能夠鍛煉學生的個性化。
比如說:課堂之上,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天窗這一內容。由于天窗內容的出現成為作者唯一的慰借,也表明童年時期的作者是多么渴望到外面的世界盡情玩耍。學生在讀完這篇文章之后會出現為什么天窗會成為唯一的慰借,不可以有其他的物品代替天窗嗎?那個時候的學生難道不看書嗎?各式各樣問題都會出現,要讓學生大膽地提出質疑,不要一味地依靠閱讀的文本。與其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引領說一句正確的話,還不如學生說十句錯誤的話。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之中進行個性化閱讀,就要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創建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產生自己獨特的感受,這樣才能夠鍛煉學生的積極性,培養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張霞.探索個性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4):181-182.
[2]趙春曉.小學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模式的探索[J].新課程,2020(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