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秀群
◆摘? 要:小學階段教具有全面性的特點,需要面向全體學生。在小學生群體中,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占比為20.6%,班主任教師發揮出自身在管理工作中的優勢,對小學生心理健康進行干預,將有助于學生健康發展。本文將探討小學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班主任是班級活動的組織者,是班級團結氛圍的締造者,班主任教師在小學生心目中的地位無可替代。班主任教師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助于增進班級管理實效,還能夠培養小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為學生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
一、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一)方向性原則
1.全面性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著眼于班級全體學生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班主任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時,需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心理需求,關注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重視小學生個體差別,采取有針對性心理教育手段,讓每個小學生均能夠在心理素質反面獲得提高。因此,班主任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遵循全面性的原則。
2.主體性原則
小學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也是教學和管理活動中的主體,班主任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掌握每個小學生的思想動態,采用有效的方法,讓小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出來,參與到班主任教師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從而促進小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
(二)活動性原則
活動性原則是針對心理教育方式而言的,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發揮出小學生的主體作用,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各種活動作為載體,讓學生參與活動中獲得體驗,培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這也符合小學生心智發展的特點。
(三)智慧性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是讓小學生能夠正確看待事物,認知客觀世界。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是,充分發揮自身的智慧,給予小學生充分的理解,讓學生能夠在班級管理和各類活動中獲得歸屬感和體驗感,從而消除小學生怯懦、自卑和抑郁的心理障礙,引導小學生健康成長。
二、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以自身榜樣作用影響小學生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中的重要角色,在小學生心目中具有高大的形象,是小學生效仿和學習的楷模。教師的心理素質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例如:班主任具備健康、爽朗的性格,會經常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與學生進行互動,學生在觀察教師的一舉一動,感受教師的一言一行中,自然而然會接受教師身上傳遞過來的正能量,從而形成豁達的心理品質。
因此,班主任教師需要對自身所處地位有正確的定位,在管理工作中努力完善自己,展示出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心理素質給小學生帶來正面的影響。
(二)打造良好的班級管理氛圍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教師主要工作內容之一,也是班主任管理藝術的展示。教師在班級管理中需要注重班級氛圍的營造,避免以罰代管,消除小學生在班級生活中的心理壓力,營造和諧平等的班級氛圍。
1.經常性開展班級集體活動
班級活動是培養小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徑。學生是班級活動的主體,小學生在活動中過得的感悟遠比教師的說教要深刻得多,因此,班主任需要經常性開展各類集體活動,提升班集體的凝聚力的同時給學生帶來快樂,提升小學生心理品質。
例如:班級中有些小學生性格比較孤僻,溝通能力差,與其他同學缺乏交往,這些學生通常對他人缺乏信任感。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設計班級活動,增加小學生交往的機會,讓存在交往心理障礙的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快樂體驗。
比如:教師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銜紙杯傳水”活動,在活動中準備紙杯和水桶作為道具,活動開始后將學生分成兩組,每組從第一位同學開始,用嘴巴銜住裝了水的紙杯交給下一名同學,一直傳到最后一名同學,將水倒入水桶。兩組中以水桶裝水最多者為勝。
這個游戲活動能夠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需要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才能完成銜接動作,能夠增進學生之間的信任,讓同學間產生親近感,對班級中存在性格孤僻、存在交往障礙的學生具有較好的教育效果。
2.營造班級輕松、民主的管理氛圍
班主任教師在班級管理中需要注重打造輕松、和諧的班級氛圍,消除學生心理壓力,讓小學生在班級中有更大的自由空間,增強小學生在群體生活中的體驗感,從而消除小學生的心理障礙。
例如:班級中部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性不高,缺乏自信。教師可以在班級管理中這部分學生營造班級民主管理范圍。采取班干部輪換制,將具有異質化的學生編為一組,每個小組每周輪換一次,教師為值周班干部提供幫助和支持,讓這部分存在自卑心理的學生能夠參與到班級活動中,在值周活動中獲得存在感,從而增強這部分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的信心。
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成為班級管理工作的主人,在參與班級文化建設的同時樹立自信心,從而消除學生自卑的心理障礙。
(三)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疏導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需要對每個小學生認真觀察,了解他們的心理健康特點,根據學生心理特點的不同,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疏導,了解學生的困難,和學生建立單獨交往,隨時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干預,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困惑,從而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三、結束語
班主任教師是班級中的靈魂人物,承擔著班級管理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責。班主任教師需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提升自身修養,豐富班級活動,注重對學生個性化疏導,從而提高班級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班主任班級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胡靖.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對策[J].求知導刊,2020:91-92.
[2]何軍發,張君麗.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途徑分析[J].高考,2016:42.
[3]李登秀.小學班主任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學周刊,2020: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