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霞
【摘 要】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心智快速成長的關鍵時期,關注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極其重要。本文先對本校小學生目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梳理,再提出班主任工作中有機滲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旨在構建輕松和諧的成長環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助力學生快樂成長。
【關鍵詞】 小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工作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面對的各種壓力也越來越大。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心靈比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強,面對學習和生活帶來的壓力,會無所適從,出現消極負面情緒,導致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頻發。作為班主任,及時干預和疏導學生的心理,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機滲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我校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體現
據調查發現,目前我校小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集中體現為以下三種情況:
(一)沉迷手機網絡游戲不能自拔。我校是地處山區的一所城鎮小學,很多學生來自農村,父母在外打工,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成了留守兒童。在我的班級里,留守兒童人數居多,他們無論在學習還是心理方面都存在較為特殊的一面,是一群特殊的學生群體。加之疫情期間的漫長假期和線上學習,讓這類留守兒童有機會長時間接觸手機,缺乏家長的有效監管,使自制力較差的孩子難以抵抗手機網絡游戲的誘惑而深陷其中,難以自拔。輕者每天玩幾個小時,影響學習,視力下降;重者每天玩通宵,導致生病,嚴重影響小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親子關系緊張引發叛逆心理。許多家長被不正確的教育觀所誤導,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總希望孩子各個方面都優秀,總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孩子心里壓抑,活潑自由的天性被家長束縛,不可避免地會與家長發生言語沖突。尤其是假期時間,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變長了,與孩子發生沖突的機會也明顯增多。親子關系異常緊張,從而引發了孩子的叛逆心理。
(三)產生自殘輕生念頭引發關注。學生周記里曾寫到“世界很美好,只是沒有人愛我,我活著也沒有用……”“媽媽真偏心,只愛弟弟,什么錯都怪到我頭上,我真想從這跳下去……”從周記中,我感受到班里有幾個孩子出現消極負面情緒,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這些孩子心理問題嚴重,要給予特別的關注。此外,我還觀察到班里有幾個孩子行為有些異常,大熱天里還穿著長袖外套,仔細詢問后才得知,其手腕上有多處割痕,在遇到挫折或心情不好時就用刀片在手腕上割。班里不止一個孩子有這種情況,所幸沒有危及生命,細看其傷痕雖然數量不少,但都割得不深,可見其目的并不在于傷害自己的生命,更多的是宣泄內心的不滿,想要引發家長和老師的關注。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
小學生出現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將釀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后果。而作為小學教育一線的班主任,更應及時干預和疏導學生的心理。那么,如何更好地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有機滲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排查,識別潛在高危學生
加強對特殊人群的排查,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抓苗頭、抓傾向,防范于未然。重點對孤兒、留守兒童、單親離異家庭兒童、性格內向孤僻兒童、對手機網絡成癮的兒童、有自殘自殺傾向的兒童、家庭出現變故、家庭關系復雜、親子關系緊張、患有心理基礎疾病等特殊人群進行一一排查。具體可通過學生填寫自查報告表、家校溝通把握學生動態、進行專業心理評估等方式,對潛在的高危學生進行識別,建立一生一案跟蹤制度,及時排查出心理異常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面對面的心理疏導或利用網絡進行一對一的心理健康輔導。
(二)家校聯動,助力學生快樂成長
放假期間,家長與孩子相處時間長矛盾多,出現親子關系緊張而引發的叛逆心理,班主任應加強家校聯動,與家長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遇到問題要經常溝通,如有必要可以進行家訪。定期召開家長會,開展感恩教育、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育兒知識講座和親子互動游戲。還可以布置有特色的親子作業,如親子共讀打卡活動、親子同看一部電影、設計一次有趣的家庭活動,能有效促進和諧的親子關系。可定期向家長推送家庭教育微課、優秀育兒微信推文等網絡資源,對家長開展青春期教育、電子產品使用和親子溝通技巧等培訓,適時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正視孩子的短板,避免急功近利,對孩子多一份引導,少一份責怪,減少親子間的沖突,延緩或避免叛逆期。從而構建輕松和諧的家庭文化氛圍,助力孩子幸福快樂,健康成長。
(三)多彩活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學生的心靈空虛、無聊、茫然、無助必然會引發各種心理問題。作為班主任,應多舉辦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為了提高班級凝聚力,可以舉行拔河比賽,合唱比賽,班際籃球賽;為了挖掘學生的興趣愛好,可以舉辦繪畫比賽,舞蹈比賽,鋼琴表演;為了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還可以放手讓學生策劃和組織主題班會;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班主任可以利用班會課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專題講座,舉行心理健康知識競賽等。舉辦多彩的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善于挖掘和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讓他們沒時間多愁善感,杞人憂天,而把心思都放在了多彩的活動中,享受活動帶來的快樂。
(四)體育鍛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習總書記曾在一次調研中指出:“現在孩子普遍眼鏡化,身體的健康程度由于體育鍛煉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體育鍛煉不僅能增強學生的體質,還能鍛煉意志力,開發大腦提升智力,增強自信心,緩解學習和生活中的疲勞和焦慮,有效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作為班主任,要將學生的體育鍛煉納入班級管理工作中,實行體育鍛煉積分制,由體育委員負責組織實施和登記,利用每天的早操和大課間讓孩子們走出教室動起來,可跑步,可跳繩,可做仰臥起坐,也可練體操。假期在家也要堅持體育鍛煉,可以制定假期體育鍛煉表,倡導每天鍛煉一小時,讓家長監督并填寫。按積分的高低每周評出“體育之星”授予表彰獎勵。
三、結語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心智成長的關鍵時期,維護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班主任任重而道遠。我們要做一個智慧型班主任,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機滲透到日常工作中,構建輕松和諧的成長環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助力學生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 李紫菲.班主任: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力軍[J].江西教育,2018(36).
[2] 王吉財,朱俊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及解決策略[J].教育觀察,2019(15).
[3] 丁慧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