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敏
摘 要:體驗式美術教學在留守兒童美術教學幫扶中效果很好,可行性強,對留守兒童在美育方面的發展和影響有多個方面可參考和借鑒。它能通過對美的感受、聯想、提煉、創作、表現等,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悟基礎美術學習的真諦,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為出發點,把受教育者能力的提高作為歸宿點。通過每個單元試教過程中對學生整體反應的觀察總結,筆者人認為體驗式美術教學課例開發、應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把公民基礎美術教育的理念注入到教學設計中來,以流動少年宮向鄉村少年宮送教的形式來實施,主要在阜陽市王店子中心小學鄉村少年宮、潁西辦事處中心學校開展留守兒童美術教學的幫扶活動。幫扶過程中,在教學設計上降低專業難度,面向全體幫扶學生,以公民基礎美術教育為基調,使這次的幫扶教學中從“留守兒童的生活中取材”“教學內容源于留守兒童生活”“活動以自然體驗式為主”,使開發的自然體驗式美術教學課例對留守兒童美術學習切實可行,深刻體驗教學實施過程中留守兒童的發展和變化。
關鍵詞:體驗式美術教學 幫扶 留守兒童 公民基礎美術教育 專業美術教育
針對留守兒童的自然體驗式美術教學的開發,本著在體驗美術創作的同時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健康發展的理念,筆者運用體驗式美術學習這種獨特又有魅力的自我表達方式,從多方面影響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把體驗式美術學習做成留守兒童心理教育的調節劑,對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探究學生在自然體驗式美術教學中的發展情況,開發自然體驗式高效長效課例并向周邊學校推廣驗證。本文主要闡述在對留守兒童的自然體驗式美術教學的教學研究過程中,對學情的調研分析、課例的設計應用、教學效果的歸納總結等各個環節在實施時所注入的教育教學的理念。
一、針對留守兒童的美術教學的學情分析
(一)留守兒童對美育需求的現狀分析
隨著科技的發展,留守兒童占農村孩子的比重越來越大,因此留守兒童的發展也就成為社會的一大問題。由于受家庭因素的影響,感知和認知方面的差異,使得留守兒童在性格心理、文化修養、溝通交流等各個方面都出現一些相應的問題。美術體驗式課例的設計主要針對留守兒童,使留守兒童在體驗美術活動的參與、交流、創作等過程中,在審美情感價值觀、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給予啟發和引導。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正是人生中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各方面逐步形成和完善的階段。
(二)留守兒童的美育學情分析
怎樣使美育教學對留守兒童的藝術修養產生深遠的影響?什么樣的美育課程才能與留守兒童的美育需求產生共鳴?怎樣使美育課程內容讓留守兒童感興趣,并能欣然接受?通過調研分析美術教育教學能解決當下留守兒童在美育方面欠缺的哪些問題?這些一直是我們面對這群特殊孩子時思考的問題。因此特色打造針對留守兒童的美術體驗式單元課程。根據留守兒童的具體學習情況,因地制宜,發揮美育的作用。因為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可能“自然地”促進道德向上。“美育”絕非是可有可無的教育措施,而是德育最有力的支柱。
(三)針對留守兒童的美育教學目標
近些年來,美育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已經成為提高孩子綜合素養不可缺少的部分,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美育教育是實現這一宏觀目標的重要途徑。美術教學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產生積極影響,對于留守兒童來說,美術教育是一種特殊的心理治療,在教學中溝通,借助教學與創作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讓這些農村的留守兒童在創作的快樂中,學會與人溝通和團結合作,開闊視野,樹立自信,為將來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基礎。怎樣本著讓留守兒童在對美好事物的觀察中,提煉、描繪、創作、感受美術教學所帶來的愉悅快樂和陽光美好的情懷?使其在情感方面展現出對生活、對環境、對社會美好的、積極向上的一面。結合實踐經驗,在美術課堂中開設各種各樣的美育體驗式活動,使其達到作為一個普通公民應該具備的美術的基本素養,使留守兒童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接受美好東西的滋潤是本次體驗式美術教學的主要目標。
二、針對留守兒童的自然體驗式美術教學中的理念
(一)自然體驗式美術教學的特色
美術“體驗式”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育形式,是指根據學生對生活環境中具象及抽象等多元化感知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個人在教育活動中的充分參與,從中獲得對環境、對生活豐富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感知能力體驗的一種教育教學方式。美術表現是一種表達方式,還是一種創造活動,是知識轉化成能力的體驗過程,也是基礎美術教育教學非常實用的方式之一。
(二)自然體驗式美術教學的目標
自然體驗式美術教學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知體驗,通過學習實踐活動體驗互助合作、體驗情感交流、體驗創作過程;讓學生把生活中發現的美、感受的美說出來作為課例開發的參考元素。課堂上引導學生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讓學生在自然體驗過程中培養發現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情、表現美的情懷、創造美的激情。本著學科核心素養的載體是普通公民這一原則,使美術教學幫助學生提升生活品味的同時,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也起到積極的作用。教學最大的目的是使留守兒童運用簡單的美術表現方法表達自己的意圖、思想和情感,達到作為一個公民的美術的基本素養。
(三)自然體驗式美術教學的內容選擇
教學內容在公民基礎美術教育范疇內,技術難度小。注重其美術基本素養的培養,以留守兒童為主體來親近美術,知道美術的學習過程與方法;知道美術的基本內容,愿意嘗試運用自身潛在的美術表現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思想和情感,并能運用美術改善生活環境。表現手法上的難度降低如:素描中立體物象的表現,專業技法用明暗調子來刻畫立體感,這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一般很難掌握,而明暗推移畫法則是學生很容易掌握的。在教學中類似的技法轉換替代、降低難度是隨處可見的。時刻明確教學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他們學習美術的目的是提高基本素養。教學內容主要取自留守兒童生活中比較熟悉的因素,聯系留守兒童的生活,就地取材,如教學生用各類糧食作物粘貼畫;用樹枝、樹葉做創意貼畫等。提煉能與留守兒童對話的美術教學內容,如從本土的非遺(阜陽剪紙)、歷史名人(管仲、呂蒙故里)、建筑及景觀(文峰塔)出發,引導學生們學會從生活中取材。關注身邊的文化元素并運用到美術創作中,形成文化創作思路。
三、體驗式美術教學重在關注留守兒童幫助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一)體驗式美術教學注重留守兒童的情感
這是本次體驗式美術教學的關注點。研究中,教師們逐漸發現,情感教育對于美術的教學來說十分有效,陶冶學生的情操,使美滲透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升華了學生的心靈,美術中實行情感教學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其不但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還能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總之,實踐證明,本次在美術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對留守兒童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使留守兒童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滋養和改觀,使之增強了自信心與自尊心。
(二)體驗式美術教學關注留守兒童的情緒
如當感覺孩子情緒低落時,課堂體驗表現為不經意的亂畫時,不要輕易地批評或評價,注意引導和轉移方式。讓其通過涂鴉的方式盡情地宣泄情緒,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避免不良情緒造成壓力。引導學生運用美術體驗式活動表達思想,穩定情緒。在美術教學中通過建立民主、平等的氛圍,引導學生主動體驗感受,讓學生充分體驗動手實踐的愉悅,親身體會和領悟,并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能隨時想起親身感受過的生命歷程——體驗式美術學習過程,形成作為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美術素養。
(三)體驗式美術教學關注活動中的合作交流
在組織一些體驗式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生的團結凝聚意識、集體榮譽感、責任感等被強化激勵,對留守兒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起到引導和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培養留守兒童在合作交流過程中建立集體觀念以及積極向上的心態,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
四、結論
綜上所述,幫扶留守兒童的體驗式美術教學利用美術教學指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對生活積極的情感態度,以此形成良好的品行。關注留守兒童美術基本素養的培養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教育中實屬薄弱,尚有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身為教師,將本著美育核心素養的目標,開發設計出更多課例應用于留守兒童的美術教學中。
參考文獻:
[1]王大根.談談美術課的單元化教學.中國美術教育.2001.
[2]孫云曉,胡霞.在體驗中快樂成長.成都:四川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龍素平.淺談美術課堂教學中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輔導[J].美術教育研究,2017.
[4]尹少淳. “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理念”講座.首都師范大學,2020:3.6.
(阜陽市第十七中學安徽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