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蕾
【摘要】在新課程背景下,學校及教師越來越注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是實現德育教學滲透和發揮德育教學價值的有效途徑。初中英語這門學科也不例外,將德育教育與英語教學相結合,對豐富學生思維、提升英語知識應用能力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對此,初中英語教師要提高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高效的教學方法,努力挖掘能夠滲透德育教育的英語知識,為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提供可能。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英語;德育教育
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涯和成長來說,初中是一個黃金時期。學校和教師都要認識到這一點,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品質,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英語教育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道德觀。除了知識的傳授,英語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英語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盡可能地挖掘英語學科中的德育素材,讓學生在接受英語知識的同時,提升道德品質。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意義
初中生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在學習過程中不喜歡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必須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與此同時,英語教材中的很多內容是德育教育的好素材,教師如果能夠挖掘這些內容,就能夠幫助學生學好英語,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另外,英語教學大綱提出,要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以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由此可以看出,把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人才不僅是學科教學的要求,還是社會、民族發展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德育知識融入學科教學中,以達到教書育人的效果。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傾向于從社會、自然、情感等角度對學生進行引導。正是由于這一特性,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二、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英語德育教育的滲透途徑
(一)從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英語新教材有著很強烈的時代感,教材內容積極健康,有許多德育素材。因此,教師要善于從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教師要注重鉆研教材,圍繞英語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從而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挖掘德育素材[1]。例如,在教學Is this your pencil?這一單元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應用英語寫失物招領啟事和尋物啟事的方法,以及能夠靈活應用英語詢問物品所屬,還要培養學生愛護公物和拾金不昧的優秀品質。又如,在教學When is your birthday?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靈活應用目標句型詢問父母和同學的生日日期,從而讓學生養成關愛他人和尊敬長輩的優良品質,使其懂得感恩,在接受他人關愛的同時懂得回報。
不同學生的英語基礎各不相同,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要關注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對于那些成績較差、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教師要格外關注他們并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明白做人的道理。在備課時,教師應明確每堂課的德育目標,抓住德育教育的重點。
(二)豐富教學內容與方法
1.在課前討論中引導學生開展自我教育
教師在講授新課前可以提出一個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關的德育議題,在討論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還能受到思想教育。討論的過程既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又是激發學生熱情與實現德育教育價值的過程[2]。
2.拓展知識,潛移默化地進行德育教育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課本知識,引入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德育知識,做好知識的拓展。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精心設計教案,不僅要考慮到知識面的拓寬,還要能夠激發學生對拓展知識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名人傳記的閱讀時,教師可以引出一些激勵學生的英文歌曲和勵志格言,這樣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活躍課堂氣氛,還能使學生在學習歌曲和勵志格言的過程中被鍥而不舍的堅定信念所鼓舞,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優質的德育教育[3]。
3.名言警句的應用
許多英語名言警句有著簡潔和精辟的特點,教師在英語教學活動中靈活應用名言警句,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還能夠使學生在理解名句的過程中接受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學“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這句話時,教師就可以提示學生要懂得拼搏和奮斗,形成追求夢想和堅持不懈的品質。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布置積累名言警句的小任務,安排學生每天早晨在黑板上寫一句自己喜歡的英語名言警句,這些方式都有利于學生接受德育教育。
(三)教師要提升自身的品質
學生在校期間與教師有著密切的交流,受到教師行為舉止的影響,養成模仿式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特別是英語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其帶給學生的直觀感受和與學生的思維交流都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對此,教師要有高尚的品質、與時俱進的意識,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挖掘新的英語知識,了解最新的語言規則,并將其教授給學生。在價值觀念方面,教師也要做到與時俱進,結合自身的價值觀念挖掘英語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用自身與時俱進的價值觀念影響學生,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四)關心、尊重學生
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及鼓勵,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尊重每位學生,并且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位學生[4]。
對于缺乏自信心且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一些鼓勵措施,如鼓勵學生積極提問,課后給予其及時的輔導,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并及時給予他們鼓勵和肯定。例如,筆者曾教過一名學生,他英語基礎比較薄弱,但具有一定的潛力,所以筆者每次檢查他的作業發現有錯誤時,會給予一些指導和肯定。在課堂上,筆者也比較關注他。久而久之,該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了,而且與筆者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好。所以,教師每一個贊許的目光、每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是推動學生前進的動力。學生能夠在這些心理暗示和尊重中形成更強的自信心,并在學習過程中端正自身的思想態度,從而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感受到了來自教師的關愛。
(五)開展課外活動
德育教育是不斷滲透、不斷內化的過程。英語教學是中西方文化不斷交流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注重挖掘英語學科中的德育素材,開展更多的英語課外活動,從而加強德育的滲透。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一些意境深刻、旋律優美的英文歌曲。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英語沙龍或課外活動,如讓學生對比中國的春節和西方的圣誕節、感恩節有什么區別,并找一找中西方文化不同的歷史背景等。這個課外活動能夠讓學生對中國節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從而更加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也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
此外,教師也可以挖掘教材中與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等相關的內容,引導學生開展英語辯論賽、演講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運用英語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到更多書本以外的知識,并引導學生愛護環境,樹立環保意識。
德育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擁有優質且高尚的思想品德與人格,具備積極陽光的心理素質,從而為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新課程背景下,英語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趙俊珍.淺談德育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滲透[J].魅力中國,2018,11(20):34.
張文華,熊蘇春.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功能分析[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17,2(11):24.
戚萬學.當前中國道德教育的文化困惑與文化選擇[J].教育研究,2018,10(04):56.
王小英. 基層小學育德育人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加強德育教師專業隊伍建設與重視學科德育滲透相結合[J]. 讀寫算(教研版), 2015(18):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