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摘 要:學生為適應社會需要、推動自身終身發展所必備的能力及品質就是核心素養,教育領域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強調,教師應注重學生家國情懷及個人修養的培養,并且針對學生創新實踐及自主研發予以重點關注,借此才能促使學生健康成長及全面發展的目標逐步實現。基于此,以實踐為基礎的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教師應高度重視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從思想上指引學生良好發展。
關鍵詞:實踐;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體系
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就是歷史學科,其對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民族情感的培育等具有重要意義。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環節,通過優秀歷史文化內容及歷史人物事跡的講解,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中,屬于核心內容所在的就是核心素養培養,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涉及的內容較多,如歷史價值觀念及史料實證等。當前,素質教育已經全面深化,在此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開展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有效傳遞,更重要的是應重點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對中國歷史知識進行了解和掌握的同時,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逐步形成。
一、 合理設定目標、奠定理解基礎
為確保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得以充分發揮,歷史教學目標的合理設定是關鍵內容所在,基于教學目標的合理設定,組織基礎實踐活動開展,才能為學生相關教材的深刻研讀提供促進作用,逐步引導學生對課堂教學、對歷史知識等進行探究,有效整合課堂教學和核心素養。在教師設置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應保障目標具備的層次性及豐富性等特征充分凸顯,核心目標以學生歷史認知及分析能力等為主,進而開展針對性課堂教學,促使整體學生都能在具體歷史實踐活動中積極參與,幫助學生學習知識之余,逐漸形成歷史素養。
例如:設定“歷史理解能力培養”這一教學目標時,教師可在具體活動中充分滲透豐富的歷史知識,選擇一些典型歷史事件內容為載體,借此為學生各事件的內部聯系把握提供促進作用,逐步引導學生深刻分析歷史事件背景。如在教學統編人教版《政治體制》這一單元知識的過程中,為幫助學生了解各國制度的形成與發展,教學環節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對制度產生的背景、形成原因等進行探究,之后讓學生圍繞制度對未來產生的影響進行挖掘,借此促使學生正確及客觀的歷史理解能力逐步形成,通過學生的探究及挖掘,使得學生的思想得到不斷地碰撞,借此升華學生的歷史觀、提升歷史理解能力。教學目標設置的過程中,應對學生歷史情感需要予以尊重,教學過程注重學生情感共鳴的有效引發,加之借助正確歷史觀念來引導學生情感的迸發,能促使學生高度的文化認同感逐漸產生。
二、 深入挖掘教材、創建立體情境
課堂之上能有效聯系師生的橋梁所在就是教材,同時在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重要且必須的參考依據同樣是教材,由教育專家層層篩選出來的教材知識點,其具備的權威性及代表意義較為顯著,因此需要教師重點關注教材,以實際情況為依據,深入挖掘教材中有效的資源,通過這一過程來開展核心素養教育工作。具體教學環節,教師針對所有問題進行衡量的過程中,相應的標準不應以是否利于發展生產力等為主,更應該注重人的因素淡化,通過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教材知識點,進而以此為基礎,實現立體化核心素養情境的創建目的,逐步引導學生研究歷史現象的過程中能立足廣度及深度兩個層面出發。
例如:以實踐為基礎的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情境創建過程,往往具有豐富的創建方式,需要教師與學校硬件設施及學生學習基礎情況等充分結合,同時注意課堂教學內容邏輯性的把握,以此為基礎,培養并提升學生歷史史料掌握的意識,促使學生能借助自身所掌握的歷史常識等內容,比對并分析歷史內容。如拿破侖侄子當上法蘭西總統為什么會非常順利?袁世凱稱帝時的艱難阻礙為什么非常多?基于這一立體化教學情境的利用,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自覺搜尋并查閱相關資料,通過學生實踐探索構建的立體化情境,逐步提升學生的歷史分析及歷史學習等能力,使得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能夠更加夯實。通過深挖教材和情境構建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探索,能實現課堂之上學生的主體位置,同時通過一定歷史內容的提出來引導學生分析和比對,能讓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逐漸迸發出來,進而投身于教材及其他素材的挖掘之中,最終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
三、 倡導自主學習、提升學習能力
以實踐為基礎開展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的過程中,為確保學生的核心素養得以有效形成,最為重要的學習模式之一就是自主學習,此種學習模式的目的在于:歷史課堂教學過程,學生能以教學框架及教學內容為依據,對新問題進行自主發現,之后借助教師指引、引導等作用的發揮,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和自主解決,幫助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得以有效提升。近年來,新課標素質教育要求,當前教育領域課堂教學開展時,教師應注意將課堂還給學生,通過課堂之上充足空間及時間的預留,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機會、創造平臺,進而讓學生暢游在自主的課堂環境中,深化所學知識,同時基于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為后續學習及素養形成等奠定堅實基礎。所以,基于實踐的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體系構建過程,教師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倡導。
例如:教學統編人教版《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形成與發展》這部分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本節課教學目標是通過先秦時期政治體制、秦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建立、兩漢到明清時行政體制演變的講解與學習,幫助學生對中國古代先秦到明清時的政治體制形成及發展過程進行了解,促使學生和清晰梳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基本特征及發展脈絡,使學生的歷史分析能力逐步形成,幫助學生對中國國情的認知逐漸加深,保障學生能對多民族統一發展觀進行認同。具體教學環節,教師可將一些重點問題列出,如秦朝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有什么重要特征?在中國古代,進行了怎樣的監察制度演變?以這些基本問題為出發點,引導學生進行思索,讓學生以課文內容為基礎,開展自主、探究的學習,加之與其他同學之間的分析和討論,促使整體學生能以自己所思為依據,將一些新問題提出,后續在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解決的過程,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歷史史料進行自主閱讀,基于歷史史料深層次內涵的分析,逐步實現學生自學能力及核心素養有效形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