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 黃才琴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流量;無創呼吸濕化治療儀
相關臨床研究結果看出,進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雙水平氣道正壓協助通氣,可更好改良患者的氧合參數,短期醫學成效凸顯;高流量治療儀給氧在慢阻肺患治療中實踐,對患者的物理刺激性相對不大,肺泡濕潤度偏高,更加有助于氣體交換,另外還能夠開展吸痰護理,避免發生氣道堵塞情況,最大程度的縮減脫機時間,提高脫機率。為了能夠更好研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運用高流量以及無創呼吸濕化治療儀的護理實踐[1]。挑選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收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具體劃分成兩組,對照組和研究組,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挑選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收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具體劃分成兩組,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50例患者,年齡52歲~88歲,平均年齡(74.5±3.2)歲;研究組50例患者,年齡53歲~89歲,平均年齡(76.9±3.5)歲。本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進行審批,同時參加研究,排除合并重大疾病,譬如惡性腫瘤以及肝腎功能異常者;排除廣泛雙側肺大皰或氣胸者,排除不配合者。兩組患者基礎性資料信息,并沒有看出其中不同(P>0.05),可以對比分析[2]。
1.2方法
所有患者都進行利尿,以及保持水電解質平衡等診治。對照組進行無創呼吸濕化治療儀,治療設計恒溫34℃,流速40L/min~45L/min,氧氣濃度保持35%。研究組運用高流量治療儀,高流量濕化治療儀,治療設計恒溫33℃~35℃,流速45L/min,氧濃度保持30%,通氣治療療程24h。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成效。氧療前后的血氣分析(PaO2、PaCO2)的水平,將治療前后的PaCO2降低就是有效,沒有出現改變就是無效。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3]。
2結果
從兩組患者護理有效率來看,研究組明顯比對照組高,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影響(P<0.05),見表1。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于臨床中頻發于老年群體的疾病,發病因素就是氣道炎癥,另外擁有非常顯著的氣流阻塞特征,其患病同有害氣體炎癥的異常炎癥反應存在關聯。中老年因為自身機體的能力降低,抵抗路、免疫力明顯下降,極易遭受病毒的侵入,進而導致病程的拖延,最終產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調查結果看出,全世界數據看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大部分40 歲以上的群體占據10% 左右,給人們的健康造成十分嚴重的不利影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發病特征,就是氣流活動存在不同層次的受限性疾病,隨著疾病的演變,多次波及同時轉變患者的呼吸行為,譬如膈肌遭受過分膨脹的肺組織擠壓,出現降低,使得膈肌的活動遭受限制,更有甚者出現膈肌失用性萎縮性無力情況。高流量治療儀戴上的感覺,總體舒適度更加好于無創呼吸機,由于其經鼻給氧,對患者產生的刺激不大,也更好的防止患者運用面罩給氧時,面部綁帶導致的局部皮膚損傷情況,另外也縮減了部分異物感,患者總體舒適度遞增,焦慮不安情緒實現充分緩和;另外濕化的氣體能夠緩和患者對空氣的高敏感性,利用高流量氣體縮減了吸氣的阻力,兩者充分配合,可更好的改良患者肺部的順應性和氣體傳導效率。
通過上文的試驗結果可知,從兩組患者護理有效率來看,研究組明顯比對照組高,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影響(P <0.05)。因此可看出,高流量治療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氣分析參數,值得臨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