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霞
【摘? ? 要】在小學教育過程中,班主任對班級管理辦法的全面實踐,不僅可以促進班集體活動秩序化,保障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還可以為學科教學提供基礎條件,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班級管理要求教師科學完善班級管理方法的實踐流程,強調班級科學管理的重要性。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 班級管理? 管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9.041
班級管理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板塊,對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班主任具有一定班級管理技能的前提下,仍然需要對班級管理實際過程進行深入探討。在小學學習階段,學生正處于身心高速發展的重要時期,但由于其對班級規則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需要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參與班級活動,進一步展開有效學習。因此,班主任應充分認識到班級管理的重要性,積極采取班級管理的相關措施推動班級管理辦法的全面實踐。班級管理作為班主任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可以引發班主任對實際班級管理問題的探究,推動班級管理環節的不斷優化。在班級管理實踐的過程中,班主任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案,不斷優化班級管理的相關辦法。班級管理辦法主要是指班主任在管理班級過程中,為了加強班級有效管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有效性,對于班集體而言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教師需要在明確班級管理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每個學生的個人性格特征,設置合適的班級管理機制,促進班級管理方法的有效展開。在推動班級管理方法實踐的進程中,教師首先需要明確班級管理辦法的實踐意義,不斷挖掘班級管理方法實踐的深刻價值。
一、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辦法的實踐價值與意義
(一)有利于班級規則的有效制定,促進班集體活動的秩序化
在小學教學階段,班主任對班級管理辦法的合理實踐,有利于班級規則的有效制定,讓學生在遵守班級規則的前提下展開相關學習,能促進班集體活動管理的秩序化,使班級制度不斷得到優化,促進學生對班級管理規則的補充,加強班級管理制度的實踐意義。班主任的主要職責在于對班級的有效管理,利用各種班級管理辦法,促進學生對班級規則的深入認識,便于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各類班級活動,提高學生配合班級管理措施實踐的積極性。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可以逐步認識到學生的不同性格特征,根據學生的特點設置班級規則,讓學生可以有效遵守班級規則,促進學生對班級活動的積極參與,便于班主任后期對班級活動的總結分析,加強班級管理的實踐性與有效性。班級規則作為班級管理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班級管理方法而言具有推動作用,可以引發班主任對班級管理體系的探究,加強對學生的組織管理,體現班級管理方案的合理性。
(二)有效促進學生的交流互動,保障學生之間建立良好關系
在班級管理流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班級管理辦法的相關特性,有效促進學生的交流互動,保障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使學生以良好的心理狀態面對學習問題,推動學生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的學習實踐。從班主任的管理視角出發,學生的交流互動在班級管理的實踐環節中具有重要價值,對于班級管理可以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互動狀態,及時調整班級管理策略的實踐環節,讓班級管理辦法與學生的實際狀態相互契合,有利于學生根據班級管理制度展開學習規劃,促進學生相互交流學習思想,讓學生在重要的學習發展階段明白規則的重要性,促進學生逐步形成合作意識,間接推動學生價值觀念的科學建立。隨著班級管理方案的逐步深化,學生之間可以在班級活動過程中建立良好的聯系,讓學生在有效的班級管理下開拓更多的學習空間,提高學生互動交流的質量。
(三)為學科教學提供基礎條件,間接推動班級教學的逐步優化
班主任對班級管理辦法的有效實踐,不僅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還可以為學科教學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間接推動班級教學的逐步優化,促進學生對學習板塊的深入理解,加強學生對班級學習的具體感知。班主任需要認識到班級的作用不僅在于對學生進行組織管理,還包括對學生發展學習的推動,為學生提供更多解決學習問題的途徑。班級管理辦法的科學實踐,使班級的整體學習氛圍更加濃厚,讓各科教師的教學策略可以得到有效完善,促進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良好發展,便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班主任需要在班級管理進程中明確班級管理工作的責任范圍,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分配班級管理工作,使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過程中,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在班級管理的各個階段,相應的管理策略就可以發揮關鍵性的作用,輔助班主任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適宜的學習條件。
(四)有效加強班主任指導作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班主任作為班集體的引領者,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效用。班級管理辦法的不斷實踐與優化,可以合理加強班主任的指導作用,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有效聯系,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后期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打下基礎。班主任在展開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班級管理辦法進行有效實踐,還需要以身作則,為學生在班級中的學習生活進行示范,讓班級管理效率得到顯著提升。班主任需要明確班級管理的過程,實質上也是提升自身管理技能的過程,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可以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得到體現,有利于深化學生的學習思維,促進教師對學生產生更多正面影響。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流程中需要樹立正面的教育形象,科學指導學生展開班級學習,進一步推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環節,增加班級管理策略的多樣性與全面性。學生在班級管理實踐過程中,可以作為班級管理的重要因素參加班集體的相關活動,根據班主任提出的教育方針展開學習實踐,促進班級管理模式的有效建設。
(五)有助于班集體的共同進步,促進學生的深入合作發展
班級管理辦法在小學階段的有效實踐與強化,可以使學生逐步意識到班級的重要性,推動學生主動融入班集體,有助于班集體的共同進步,促進學生之間的深入合作發展,加強班級管理的聯合效用。班級管理辦法的創新可以為班級管理規則的更新提供良好條件,讓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得到有效改善,彌補現有班級管理機制存在的不足。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需要對學生的行為模式進行仔細觀察與分析,結合學生的特性調整班級管理環節,提高班級管理效率,深化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合作思維,促進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共同成長。在現代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可以利用各種現代教學工具展開班級管理,促進班級管理流程信息化,強調班級管理機制的實踐意義,深化學生之間聯系,使學生可以做到合理分工,增加班級工作的管理效率,促進班級活動質量的全方位提升。
二、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辦法的實踐環節與技巧
(一)適當設置班級獎懲制度,有效推動學生遵守班級規則
在班級管理進程中,班主任需要關注學生的動態發展,增強班級管理機制的實踐效用。為了提高班級管理辦法的實踐效率,班主任可以結合學生的班級表現,適當設置班級獎懲制度,有效推動學生遵守班級規則,鼓勵學生按照班級規則展開學習實踐,強調學生在班集體中的有效發展。班主任需要結合學生在班級中的實際表現,對學生的實際表現展開綜合分析與評價,對表現良好的學生進行適當獎勵,并對表現較差的學生進行適當的懲罰,讓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到配合班級管理機制的重要性,加強班級管理方案的積極效用。為了促進學生對班級管理方案的認識,教師可以科學設計班級獎懲形式,讓班級管理規則得到有效強調,便于學生在班級管理下展開有效學習與實踐。教師需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對班級獎懲制度進行不斷調整,逐步完善班級綜合管理的各個環節,讓班級管理中的懲罰與獎勵程度更加適當,有利于對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環節展開督促,便于班主任與學生的有效溝通,使班主任更加清楚自身的教育責任,增強班級管理的責任意識。
(二)靈活調整班級綜合管理策略,促進學生逐步形成集體意識
班級管理辦法的有效實踐不只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還需要教師對班級管理策略的靈活掌握。在班級管理環節的推動過程中,班主任可以靈活調整班級綜合管理策略,逐步提高班級管理辦法的有效性,促進學生逐步形成集體意識,讓學生的合作理念得到強化。班主任需要仔細觀察學生在班級中的表現,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調整班級管理策略,促進班級管理策略綜合性的提升,讓班級管理的形式更具多樣性。班主任應注意和學生之間的平等交流,使班級管理策略獲得進一步創新與優化,加強學生對班級效用的認識。隨著班級管理程度的不斷深化,班主任可以挖掘學生在班級活動中的潛在價值,讓學生的思想水平得到逐步提升,讓班主任可以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及時發現班級管理環節存在的問題,提高班級管理問題的解決效率。學生在小學階段,正處于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教師應注重班級管理策略的綜合創新,推動學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強化,推動教師對班級的綜合化管理,體現集體教學的積極意義。
(三)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班級實踐活動,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
班主任在展開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活動實踐策略促進學生明確班級制度,強化學生的集體意識。班主任需要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班級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對班級管理環節的理解,逐步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在明確活動主題的前提下,班主任可以帶領學生以班集體為單位參加主題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實踐潛能,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相互磨合,提高學生之間的配合程度。
比如,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班級詩歌朗誦比賽,讓學生圍繞班集體展開詩歌比賽活動,讓學生在活動練習過程中相互配合,展現學生作為班級的一份子所發揮的作用,逐步加強班級管理的有效性。教師需要注意學生在參與班級實踐活動時的狀態,及時與學生展開溝通交流,促進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可以從班級實踐活動中收獲更多心得體會,提高學生的活動參與度,間接提高班級活動形式的豐富程度。
(四)定期展開相關主題班會,促進學生提出合理管理建議
班主任在展開班級管理辦法實踐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關注班級管理方案實踐的效果,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反饋的收集,根據學生對班級管理方案的反饋展開班級管理工作總結。在推動班級管理進程的過程中,班主任需要定期展開相關主題班會,讓學生在班會上踴躍發表自己對班級管理的看法,促進學生提出合理管理建議,便于每位學生為班級作出貢獻,推動學生在班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提高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工作的頻率。在班級管理相關主題班會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對主題班會環節的巧妙設計,提高學生在主題班會中的參與度,讓學生作為班級的一份子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當中,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高效化。主題班會的定期展開不僅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還需要教師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結合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搜集相關班級管理案例和資料,加深學生對班級管理現狀的認識,推動師生共同管理班級,展開合理分工。
(五)建立班級小組合作制度,促進學生之間相互監督
班主任可以推動學生自主分成小組,展開班級管理工作,加快班級管理推動的進度。在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環節的前提下,班主任可以建立班級小組合作制度,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配合班級管理的工作,促進學生之間相互配合與監督,為班級管理的全面展開做好鋪墊。在小組合作制度推行的過程中,班主任需要扮演指導者的角色,為學生之間的有效合作提供科學指導,促進學生及時對班級管理制度進行反饋,促進師生對班級管理問題的共同探討,讓相關班級管理策略落到實處,發揮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積極作用。教師需要注意學生在班級管理小組中的學習動態,讓學生在參與班級事務的前提下保障良好的學習狀態,促進學生維持好班級管理和日常學習之間的平衡,推動學生積極融入班級學習環境當中,促進學生在小組合作環節中的不斷成長,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維護班級管理的重要意義。
三、結束語
班級管理辦法的有效實踐,可以為學生的日常學習帶來積極影響,具備較為重要的管理價值。在小學教育過程中,班主任對班級管理辦法的全面實踐,不僅可以促進班集體活動的秩序化,保障學生之間建立良好關系,還可以為學科教學提供基礎條件,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班主任需要注意學生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的表現,及時根據學生的意見反饋調整班級管理的進程,不斷優化學生的班級學習體驗,使學生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集體意識,深化學生對班級規則的認識。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引導者,需要明確班級管理方法的實踐意義,根據學生的個性以及班級管理要求,不斷調整班級管理的實際環節,定期展開相關主題班會,科學完善班級管理方法的實踐流程,強調班級科學管理的重要性,促進學生在有效班級管理下的全面發展,保障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推動班集體的有效合作和進步。
參考文獻
[1]陳宇.讓管理更有效——提升班級管理質量的理念、方法與實踐[J].新班主任,2021(1):4.
[2]閻磊.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與實踐方法分析[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9(33):1.
[3]董進敬.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巧妙應用溝通技巧的實踐分析[J].考試周刊,2019(3):1.
[4]朱彩艷.以生為本,靈動管理——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心得[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24):161-161.
[5]李曉萍.如何利用班會課進行有效的班級管理[J].小學時代:教師,20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