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云
摘 要:以語文核心素養的概念簡介為切入點展開論述,直接表明研究的探究基點;然后詳細論述詩歌鑒賞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借助誦讀活動培養自主認知能力、借助電化教學培養主體想象能力以及借助課堂討論培養學生的辨析能力。
關鍵詞:詩歌鑒賞教學;語文核心素養;初中生;有效培養
一、語文核心素養的概念簡介
語文核心素養是指初中生在認知詩歌的探究過程中熱愛閱讀、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大膽想象、樂于交流和善于整合等方面的良好習慣與主體素養。語文核心素養是新課程改革賦予語文課堂的教學任務,也是素質教育賦予教師的育人內容,因而能夠成為教師創設詩歌鑒賞教學的重要目標導引和教學評價尺度。
二、詩歌鑒賞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語文核心素養是教師創設詩歌鑒賞教學的指路明燈,能夠有效提升詩歌鑒賞教學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初中生提供一個最優化的認知平臺。
(一)借助誦讀活動培養自主認知能力
詩歌鑒賞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復雜性和深奧性,因而詩歌鑒賞教學離不開初中生的認知興趣、求知動機、參與意識和表現欲望。因此,教師可以首先開展詩歌誦讀活動,讓初中生借助自身的生命活力和能動作用去初步了解詩歌內容,培養初中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整合能力。
比如,七年級下冊的《登幽州臺歌》內容簡單、意境深遠、含義雋永,因而非常適合初中生的誦讀認知。初中生能夠在個體誦讀、集體誦讀、輪流誦讀中慢慢體會到作者獨登高臺、迎風傷懷、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寂寞與悲壯。詩歌鑒賞在于初中生靜下心來慢慢品、慢慢賞、慢慢讀,作者隱含于詩歌中的中心思想、心理情感、人生際遇和生活頓悟等潛在信息才會一點點地“無所遁形”。因此,初中生能夠在詩歌誦讀過程中能夠有效訓練和提升自己的識讀能力、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和鑒賞能力,因而能夠通過開展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而實現初中生核心素養的持續發展。
(二)借助電化教學培養主體想象能力
詩歌鑒賞不僅需要初中生的支持,還需要教師創設的電化教學來弱化詩歌的深奧性與復雜性。以電子白板為最新代表的電化教學具有強大的表現力,能夠借助一定的視頻信息去直觀展示詩歌內容中的抽象意境和唯美想象,有效激發和培養初中生的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以此促進初中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比如,七年級下冊的《望岳》是作者杜甫描繪泰山雄奇外形的名篇佳作,不僅詞語華麗、句式工整、意境雄闊,而且含義雋永、耐人尋味、值得推敲。因此,對于初中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認知難度、理解難度和掌握難度,需要教師運用電化教學為初中生提供一些輔助理解古詩句的視頻資料,利用視頻資料直觀展現古詩句的想象意境與審美情趣。這樣,初中生就在視頻資料的指引下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去主觀探究古詩句的唯美意境與想象空間,實現初中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三)借助課堂討論培養學生的辨析能力
詩歌鑒賞不僅需要初中生的主體活力與暢快想象,還需要初中生在自由交流和各抒己見中多維交流個體的認知所得和審美體驗。初中生為了在課堂討論中展示自我才能、塑造自我形象必然會積極準備、主動辨析和自覺整合,從而使其認知能力、辨析能力、判斷能力和表述能力都得到發展,而優化核心素養。
比如,七年級下冊的《登飛來峰》的最后兩句具有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初中生親自去慢慢思考、仔細探究和深度考量。因此,教師可以讓初中生進行集體討論,借助初中生的集體智慧與團隊合力去逐漸把握最后兩句的深刻含義。初中生在集體探究中就會慢慢理解“站得高,望得遠,白云也擋不住眼”的字表意思,結合王安石的銳意改革精神,初中生就會感悟到王安石對改革的自信與無畏,從而有效訓練和提高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判斷能力,提升核心素養。
總之,詩歌鑒賞教學具有突出的文學性、藝術性和審美性,因而能夠為初中生的知識學習、信息積累、合作探究和快樂交流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信息平臺,自然能夠有效促進初中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兼收并蓄和厚積薄發。因此,教師以詩歌鑒賞教學為研究對象,積極借助誦讀活動培養自主認知能力、借助電化教學培養主體想象能力以及借助課堂討論培養學生辨析能力,切實促進初中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有效引導初中生成為愛閱讀、樂思考、會交流和善總結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董翠菊.尋得詩境始成學:淺談初中古詩詞教學中互文性的運用[J].名師在線,2020(33):32-33.
[2]戴維斯.“登高言志”類古詩主題教學探索:以《觀滄海》《望岳》《登飛來峰》為例[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0(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