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有良
摘 要:將生活化情境運用到初中物理課堂,可以幫助學生深化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還能使學生找到物理課程與實際生活的內在聯系,發現物理探索的意義所在、樂趣所在。以此為中心展開研討,分析探究切實可行的生活化情境創設策略,以期為教育同仁提供有用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初中生;物理教學;生活化情境;營造;探究
物理教學是初中階段教學工作的關鍵一環,也是較難開展的教學環節,因其涵蓋的知識內容較為冗雜、晦澀,學生在學習階段極易陷入思維誤區,任課教師在授課期間也極易遇到困境。針對此種情況,任課教師只有摒棄原有的教育指導理念及過于模式化、程序化的授課形式,合理利用生活化情境教學法,才能有效緩解上述問題,才能確保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得以逐步強化。為使生活化情境教學法發揮出應有的效能,任課教師需對生活化情境的創設予以特別注意,并在實際授課期間帶領學生走進生活,以促使學生深化理解,同時循序漸進引入新知,提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激勵學生展開研討分析以及小組合作探究,由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一、在初中物理課堂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價值意義
物理課程與實際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解決物理問題時需要融入生活元素,在處理生活問題時也需要用到物理知識,鑒于此,在初中物理課堂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帶領學生學習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對學生個人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十分關鍵的意義。此種授課形式,可幫助學生深化對核心知識內容的理解,還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物理學習空間,使其學習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
二、帶領學生走進生活,找到物理課程與實際生活的內在聯系
對于初中生而言,物理是一門全新的科目,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極易走進死胡同,進而產生對物理課程的抵觸情緒。與此同時,在理解教材文本中涵蓋的理論概念時,學生也極易陷入思維誤區。如若此種情況不能得到有效緩解,將直接降低學生的物理學習積極性,也將使授課效率與質量不斷下降。鑒于此,在初中物理課堂實施生活化情境教學法已經勢在必行,任課教師需充分發揮此種授課方法的優勢與效能,幫助學生深化對核心知識內容的理解,促使學生的卷面成績得以進一步提高,明確物理學習與探索的意義所在,找到物理課程與實際生活的內在聯系,進而逐步強化學生物理學科素養,樹立起物理學習自信心。具體而言,在創設生活化物理教學情境時,任課教師可利用多媒體來為學生營造生動、逼真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呈現真實案例。以“家庭電路”為例,教師在實際講解期間,可借助多媒體屏幕展示生活中常見的電路示意圖,再引導學生找到課程內容與日常生活的內在聯系,進而使學生明確物理學習的意義所在。
三、循序漸進引入新知,提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為使初中生的物理學科素養得以逐步提升,任課教師需在課堂講解期間科學應用生活化情境教學法,與此同時,由表及里、層層遞進地引入新知,提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使學生慢慢養成良好的物理學習品質,在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中調動自己的物理學習積極性,進而使物理授課成效得以進一步提高。具體到實踐中,任課教師需明確一點,即針對較為淺顯的課程內容,可引用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事例,提出能夠一步到位的問題;而對于教學難點、重點及關鍵點,就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課程講解,只有這樣,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才不會消失,對于核心知識內容的理解才能更加透徹。例如,在講解解題過程較為煩瑣的應用題時,因其涉及多個章節的理論知識,需先找到理論依據,再采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將問題簡單化,在此基礎上,教師將問題融入生活化教學情境中,要求學生先正確認識問題,再對問題展開思考、探究,當學生找到問題的最終答案后,任課教師就可適當提高問題難度,再帶領學生進行理解分析。通過此種授課方式,可使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實現質的飛躍,同時能使授課效率與質量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課堂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物理學科素養的提升,有助于授課成效的逐步提升,有助于教學改革方針的貫徹落實。鑒于此,任課教師需要在實際工作中科學運用生活化情境教學法,將課程內容與生活元素融合到一起,由此為學生提供更為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形成對物理學科的正確認識。
參考文獻:
[1]龐兆恒.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情境的創設策略探究[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21(1):21-22.
[2]李雪梅.創設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情境[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13):84.
[3]韓峰.優化物理課堂教學,逐步解決實際問題:試論初中物理教學的生活化情境創設[J].新課程導學,20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