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娟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通過豐富的圖片、視頻、音頻來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在豐富表現功能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知識呈現的基礎上,使學生以更加具體、形象的方式了解所學知識,在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創建出優越的教學環境,保障良好的教學質量,使抽象數學知識立體化、具體化、生動化,也能在優化課堂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通過多樣化手段的利用實現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提升。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數學課堂
多媒體技術在當前教育信息化持續發展背景下普遍適用于課堂教學實踐環節,而教師對多媒體的利用有著不同的利用方式,既可以利用多媒體對課件進行圖片化的呈現,又可以利用多媒體生動形象的視頻、動畫功能創設教學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環節,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要從數學學科特點出發,營造輕松、愉悅、學生樂于參與的學習氛圍。在抽象數學知識形象化以及被理解過程中,整體課堂設計要更加符合學生的形象思維特征,保障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一、創設多媒體情境
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要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針對小學生思維活躍、年齡較小、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習特征,教師在數學知識的講解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枯燥單一的理論知識講解,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生動性的方式,創設輕松愉悅、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在學生普遍參與的課堂實踐背景下,以多媒體創設情境的方式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在分數的教學實踐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生活中常見的分析情境,通過多媒體的畫面演示,在老師講解“分數”相關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在趣味化探索分數的過程中活躍課堂,保障數學概念的形象化理解質量。
二、創造多媒體教學環境
小學數學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要把握多媒體形象生動,音頻、視頻、圖畫相結合的技術特征。面對傳統數學教學,對于數學概念理論的分析推理要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造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在學生發揮想象力、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發展以及數學應用能力的提高。
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強調快樂教學、趣味教學。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直觀感知、深化理解能使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更好地掌握數學學習的本質。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通過數學與生活聯系的構建,在生動、逼真教學環境中使學生更加有效地理解數學知識。
如“圓柱”教學可以以《西游記》中的“金箍棒”為切入點,在對“金箍棒”形象的探討中引出元素的概念。在數學導入環節,通過數學與生活、與學生興趣相聯系的方式,以多媒體展示數學知識,動畫輔助學生進行主動探究的方式,既保障學生對這一物體形象的認知,又在學生進一步的探究動手操作中,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與圓柱的關系,在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在參與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三、運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重難點
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限制了其對數學知識的高質量理解,而針對枯燥、抽象誤區的數學理論知識開展講解則存在現實的困難,學生既缺乏對數學的探究興趣,又缺乏抽象化的思維能力。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針對小學數學中的抽象內容可以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展示,使學生以相對具體的方式了解數學的抽象特征、了解小學數學中的抽象內容,既從數學概念規則等基礎知識教學入手,保證知識的深化理解,又對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數學結構體系進行針對性的培養,使學生在對數學知識的有效認知理解基礎上,認識數學結構的抽象化特征。
教學中學生存在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較弱的特點,而對立體圖形的講解可以以多媒體課件進行動畫演示,在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動態變化的直觀認知基礎上,使學生了解圖形的特征。在動畫輔助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解決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足的問題,通過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所學的抽象數學理論知識。
四、結語
數學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技術時要明確多媒體的教育輔助作用,把握數學的學科內容,把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在教育技術為教學內容服務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通過創設情境、創造環境、突破重難點的教學實踐策略,既有效地保障課堂的生動呈現,同時又在教學形式持續優化背景下,教學環節不斷地優化與調整基礎上保障課堂設計的生動性與趣味性,通過課堂教學突出重難點的方式使學生更好地搭建個人的知識體系與知識框架,實現知識的高質量傳授,促進學生知識理解程度的加深。
參考文獻:
[1]索朗頓珠.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雜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5).
[2]丁伯祥.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數學課堂[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3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