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實施,以及素質教育現代教學理念的推行,體育課程也越來越重要。當下,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體育教師不斷實踐探索的重要命題,通過更新教學觀念,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堅強意志,就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的開展作闡述。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實施,對小學體育教學領域同樣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標,作為體育教師,要重視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方面要明確教學目標,另一方面要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組織適宜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身體素質
在當前的現代教學理念的實施下,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成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要構建良好、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師生之間近距離交流、溝通、互動,“親其師,信其道”,使學生的興趣始終被調動起來,為課堂教學有效性提供基礎土壤。而體育教師還需不斷規范自身語言,做出示范動作,運用小學生易理解的語言進行講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做到言簡意賅,易于學生了解,多利用一些激勵性、鼓勵性的語言,不斷幫助學生建立體育鍛煉的自信心。在課堂上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體育知識以及訓練的興趣。
二、教學方法形式多樣,提高課堂有效性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易于學生接受和訓練。比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適宜的情境教學,在教學“前滾翻”時,其教學對象是低年級學生,可引導學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猴子,讓學生消除緊張情緒,并在輕松氛圍中逐漸掌握動作要領,確保教學質量。同時,在教學訓練中,教師要確保學生的安全性,提升教學的趣味性,針對小學生愛玩好動、喜歡游戲的天性,將體育游戲元素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寓教于樂中不斷提高綜合素質水平。又如,組織開展“丟手絹”游戲,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開展拔河游戲,則是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組織進行托球接力游戲,鍛煉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教師充分尊重差異,根據學生的性別、身體素質不同,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如接力跑訓練時,男生體質好在外圈跑,而女生素質較弱則在內圈跑。搭建相對公平的條件讓男女組進行比賽,這樣的設計先讓學生體會到被尊重,同時也能激發出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習氛圍以及訓練氛圍更活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以保障。為了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樂于參與體育訓練的興趣,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為學生創設情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不斷豐富學生體驗,全面了解體育運動,促進學生自覺、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教師要對實踐活動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對各個環節把控精準,確保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需求得以滿足,并且循序漸進地達到理想的身體素質,有助于學生形成較強的體育素養。
三、構建多元評價,傳遞正能量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也需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機制。在這一過程中,不僅結果是評價的主要依據,還需要對整個過程給予評價,既要觀察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中的學習情況以及其掌握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情況,又要關注學生投入的情感、態度、意識等,做到細致入微的觀察與評價。在評價中還可以采取多種方法,除了教師的評價外,讓學生進行自評、生生互評,因此,當一名學生在對自己的某一動作進行自評后,由其他學生再進行評價,最后由教師做總評指導。如此,學生不僅得到鼓勵與指導,規范自己的動作、掌握要領,同時教師的正面評價也能讓學生獲得動力,使學生體會到成就感,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活動中。又如,在“跳山羊”活動中,一些學生對這一項目產生了害怕、膽怯心理,教師通過語言鼓勵學生,建立學生的自信心,最終完成了這一學習任務。教師通過激勵評價使學生受到鼓舞,從而大膽邁出第一步,完成規定動作,在提升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捕捉學生在訓練中的閃光點,及時進行正面的表揚與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切實提高了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所需,制訂科學、合理的體育訓練方案,靈活采取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水平,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
參考文獻:
田晶晶.如何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J].名師在線,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