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 盛曉彤
摘? ?要:中國與巴勒斯坦友好關系源遠流長,1988年建交以來,雙方政府簽訂了制度化的文化教育合作交流框架。“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巴方高度關注并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使得雙方在高等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迎來了新的機遇。研究通過梳理巴勒斯坦高等教育發展概況,分析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巴高等教育的合作與發展,總結所取得的成果與經驗,探討了未來兩國高等教育合作與交流的方向。兩國未來應探索更多的教育合作項目、擴大留學生規模、拓寬獎學金來源、加強線上課程開發、推進學分互認,進一步推進雙方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文章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等教育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成果之一,此為第四十一部分。
關鍵詞:“一帶一路” 高等教育 現狀 發展趨勢 巴勒斯坦
一、巴勒斯坦高等教育概況
(一)高等教育體系
巴勒斯坦常年受巴以沖突影響,國家政治、經濟發展并不穩定,高等教育依然處于起步階段,高校綜合實力相對薄弱。巴勒斯坦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巴勒斯坦5.9%的國民具有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學歷,17.1%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1]。巴勒斯坦的高等教育機構包括:政府高等教育機構、公共高等教育機構及私立高等教育機構。根據教學內容不同,巴勒斯坦高等教育機構分為:大學、大學學院及社區學院。大學學習期限為3年,完成學習后可以獲得學士學位,部分大學還可以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大學學院學習期限為2~3年,主要提供學術或職業技術教育;社區學院學習期限不超過一年,以職業技術教育為主。在大學管理制度方面,巴勒斯坦高等教育部負責高等教育相關的所有工作,大學校長會議負責高等教育部與各大學的協調[2]。巴勒斯坦高等教育機構最明顯的特征是其民族主義特性,培養了一批民族主義運動的領導人,為巴勒斯坦的解放事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高等教育發展相對緩慢,其高校的人才培養體系也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要求。

在高等教育入學人數方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數據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0—2019年,巴勒斯坦高等教育入學總人數有小幅度提升,從2010年的19.67萬人上升至2019年的21.79萬人;值得關注的是,近十年來,巴勒斯坦高等教育女性的入學人數超過了男性(見表1)。一方面,受政策導向的影響,如在《巴勒斯坦2015年國家全民教育評估報告》(Education for All 2015 National Review Report: Palestine)中指出,要保證教育領域性別平等,重視消除性別歧視[3];另一方面,巴勒斯坦經濟形態惡化,男性更早進入勞動力市場,導致輟學率的提高[4]。從2011年到2017年,年齡在15~18周歲的男性的輟學率從14.2%上升至21.6%,女性的輟學率從7.7%上升至8.0%。[5]
巴勒斯坦共有14所傳統大學、18所大學學院、20所社區學院和1所開放大學。其中當地著名大學有比爾宰特大學(Bilzeit University)、安納賈國立大學(An-Najah National University)、希伯侖大學(Hebron University)、伯利恒大學(Bethlehem University)等。其中比爾宰特大學入選“阿拉伯世界最好的100所大學”(top 100 universities in the Arab world)行列,納賈赫大學是巴勒斯坦規模最大的大學,也是巴勒斯坦唯一一所國立大學。2020年QS大學排行榜顯示,巴勒斯坦大學均排在第1000名以后[7]。巴勒斯坦大學發展起步較晚,1972年才擁有第一所大學。其發展過程非常坎坷,以色列當局對其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加以干擾和刁難,動輒下令關閉大學,阻礙大學的擴建,限制學術自由,甚至蓄意迫害大學的師生[8]。此外,巴勒斯坦高等教育存在文理學科發展不均衡問題,其中理工科學科專業發展水平較低。[9]
(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數據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巴勒斯坦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0年的47.83%下降至2019年的43.24%,且近10年相關數值一直在40%~50%波動,尚未步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此外,巴勒斯坦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一直高于男性,男性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0年的41.07%下降至2019年的32.93%(見圖1)。[10]

(三)高等教育經費情況
巴勒斯坦高等教育的發展一直受到經費問題的困擾,2010—2017年,巴勒斯坦公共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6.73%下降到了5.25%[11]。高等教育經費主要包括:政府撥款、學費、國際捐助、科研收入等,其中學生繳納的學雜費占大學運營費用的60%~70%。從2000年開始,巴勒斯坦財政赤字居高不下,每年的高等教育經費撥款只能達到預算的60%[12]。巴勒斯坦政府對學術研究的財政支持較少,各高校的學術研究資金主要來源于國際援助[13][14]。高等教育經費不足問題使高等教育質量受到嚴重影響,為節約經費,高校只能減少師資數量,教師不得不對教學內容進行壓縮,部分高校教師曾對收入過低表示強烈抗議。資金和師資的缺乏必然會限制高校教學與科研水平的提升,部分學生還因為高昂的學費失去入學機會。[15]
(四)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
長期以來,受地區問題影響,巴勒斯坦與其他國家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并不深入,主要對象是中東地區國家。2019年,巴勒斯坦出國留學人數共27384人,巴勒斯坦留學人數位列前10的留學目的國依次為:約旦、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土耳其、德國、卡塔爾、烏克蘭、馬來西亞、美國、摩洛哥[16]。巴勒斯坦作為阿拉伯國家聯盟成員國,于2004年參與了“中阿合作論壇”(China-Arab States Cooperation Forum),該論壇涵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強調鼓勵雙方大學及科研機構在教育教學、科研等方面開展深入交流,繼續推進中國的阿拉伯語教學以及阿拉伯國家的漢語教學,推進雙方的翻譯培養計劃等[17]。另外,巴勒斯坦與部分歐洲國家在高等教育領域也存在交流和合作。例如,2010年英國商務創新與技能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Innovation and Skills)承諾為巴勒斯坦提供1.5萬英鎊的高等教育獎學金,作為巴勒斯坦獎學金候選人的留學費用,獎學金包括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全部學費及生活費[18]。又如,2017年德國向巴勒斯坦提供1.5億歐元的教育援助,用于修讀學校、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等領域[19]。總的來說,巴勒斯坦國內高等教育資源不足,青年對出國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需求較大,而學生流動也是巴勒斯坦高等教育國際交流的主要方式。
二、中巴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
中國與巴勒斯坦長期保持友好關系,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了多方面多層次的交流與合作。2004 年,中巴兩國政府簽署《文化教育合作協定》,旨在促進雙方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協議規定雙方在教育領域積極展開合作,中方每年向巴方提供80人的政府獎學金名額,巴方按照中國招收留學生的標準和條件進行報考,協議還鼓勵雙方互換信息學、計算機、數學、科學等方面的教育經驗,建立國家圖書館、檔案館的交流與合作關系。截至2015年,中國通過政府渠道共接收615名巴勒斯坦留學生[20]。2016年中方提供的獎學金名額增加到100個,鼓勵巴勒斯坦青年赴中國學習。我國還邀請巴勒斯坦青年科研人員到中國進行聯合科研,促進雙方的學術交流[21]。“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雙方合作交流更加深入。2017年7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舉行了會談,巴方表示愿同中方積極共建“一帶一路”[22]。當前,雖然雙方在人才交流等方面已經做出一定的嘗試,但兩國教育合作十分有限,離實現深度合作還有差距。
目前,兩國高等教育合作形式比較單一,除了學生留學,主要包括設立孔子學院與短期培訓班兩種方式。孔子學院作為進行漢語教學、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是兩國高等教育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通過與巴勒斯坦開展漢語教育合作,可以促進巴勒斯坦青年學習中國語言文化及發展經驗。2019年12月16日,巴勒斯坦首家孔子學院在圣城大學舉行了揭牌儀式,這所孔子學院由圣城大學與江西師范大學合作承辦,目前已招收了近百名學生[23]。2020年2月22日,巴勒斯坦圣城大學、比爾宰特大學、圣城開放大學簽訂中文教育合作協議,旨在進一步加強三所高校在中文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協議規定,圣城大學孔子學院向比爾宰特大學、圣城開放大學派遣中文教師,為兩所大學提供學習資料和漢語水平測試[24]。巴勒斯坦高校內還舉辦過若干次中國文化推廣活動,此類活動主要由漢語公派教師組織負責,如向巴方高校捐贈圖書,設置毛筆字、剪紙等課程。
舉辦短期高級研修班也是雙方高等教育合作的方式之一,2017年5月,南京郵電大學承辦了巴勒斯坦高級官員研修班[25];2018年10月,吉林大學承辦了巴勒斯坦青年外交人員業務提升研修班[26];2019年10月,貴州科學院承辦了巴勒斯坦電子化政府管理及信息處理官員研修班[27]。“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雙方多方面開展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巴勒斯坦高度支持并表達了愿意積極參與建設的愿望,雙方應探索更多的教育合作形式,發揮各自高等教育的特色和優勢,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打破高等教育交流程度尚淺的現狀,促使雙方的高等教育合作邁向新的階段。
三、“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巴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方向
(一)順應“一帶一路”趨勢,探索教育合作項目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國與巴勒斯坦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依然處于初步探索階段。雖然巴方表示積極支持并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但在高等教育領域,兩國尚未簽署高等教育合作諒解備忘錄等政策性文件,兩國教育領域的合作空間還值得深入挖掘。雙方應把握“一帶一路”帶來的契機,制定恰當的政策并簽署書面協議,依靠各自文化優勢,開發更多教育合作項目。第一,探索合作辦學和教師培訓是促進雙方交流合作的重要方式,我國可以考慮聘請巴勒斯坦大學教師到我國高校擔任阿拉伯語教師,并派遣更多的漢語教師到位于巴勒斯坦的孔子學院任教,促進文化傳播,加強兩國語言溝通,培養未來的語言和外交人才。第二,高等教育短期交流項目較為靈活、可行性高,應進一步推動短期交流項目,尤其鼓勵巴勒斯坦高校大學生到中國高校參加夏令營等活動,鼓勵中國學生和巴勒斯坦學生一同參與各類學術交流活動。第三,雙方可以在高校內建設相應的研究中心,西北大學于2012年建立了我國的第一個巴勒斯坦研究中心,該研究中心承擔建立阿拉伯語和漢語數據庫,負責舉辦有關巴勒斯坦研究和中巴關系研究的學術研討會等工作[28]。該研究中心的成立彰顯了我國對中東地區相關研究領域的重視,并且能夠促進中國人民對巴勒斯坦問題的正確認識和兩國的友好合作與交流。因此,雙方應該通過探索更多的教育合作項目,促進青年友好交流,攜手努力,在高等教育領域實現互利共贏。
(二)擴大留學生規模,加強留學生質量保障
近年來,巴勒斯坦政局不穩定、經濟狀況欠佳,難以滿足巴勒斯坦青年一代的受教育需求。巴勒斯坦青年對出國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斷增大,但留學目的國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國家和個別發達國家。目前,巴勒斯坦來華留學生規模較小,雙方的留學事業還處于萌芽階段。在獎學金政策方面,中方已經向巴方提供了中國政府獎學金,巴方在2008年也表示將設立全額國家獎學金,吸引優秀的中國學生到巴勒斯坦留學[29]。可以通過完善獎學金機制,增設校級獎學金、企業獎學金,還可以在簽證政策方面給予支持,減少巴勒斯坦學生的擔憂,吸引更多優秀的巴勒斯坦學生到中國留學。此外,在擴大留學生規模的同時,也應該關注來華留學生質量問題。巴方應該按照中方的招生要求和標準協助中方對巴勒斯坦的來華留學生質量進行嚴格把關,中國高校也可以在入學前對巴勒斯坦學生進行學業水平和語言水平測試,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擴大留學生規模,促進留學事業良性發展。
(三)加強線上課程開發,推動學分學位互認
受制于地理位置、文化差異、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中東地區來華留學事業整體發展緩慢,加之巴勒斯坦存在的軍事沖突問題,其來華留學生數量相比于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就更少。兩國的高校應該加快推進學分互認和學位互認的進程,加快高等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在課程內容方面,雙方應該優勢互補,如中方可幫助巴勒斯坦高校完成信息通信技術等弱勢學科的學科建設和課程開發。巴方也可通過線上課程傳播獨特的地域文化,在文化教育領域形成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1]Palestinian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Percentage distribution of individuals(15 years and over) by educational attainment, region and sex,1995, 1997,2000-2020[EB/OL].[2021-02-27]. http://www.pcbs.gov.ps/Portals/_Rainbow/Documents/Education-1994-2020-10A.html.
[2]The European Commissio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Palestine[EB/OL].[2021-02-27]. http://www.reconow.eu/files/fileusers/5140_National-Report-Palestine-RecoNOW.pdf.
[3]王苗苗.巴勒斯坦全民教育戰略的現狀、挑戰及行動[J].世界教育信息,2019,32(8):30-37.
[4]Palestinian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 2014-2019: a learning nation[EB/OL].[2021-02-27]. https://planipolis.iiep.unesco.org/sites/default/files/ressources/palestine_education_development_strategic_ plan_2014_2019.pdf.
[5]Palestinian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Dropout rates for individuals(6 years and over) by age, gender and region 1997,2000-2006,2011 and 2017[EB/OL].[2021-02-27]. http://www.pcbs.gov.ps/Portals/_Rainbow/Documents/Education-1997-2017-09A.html.
[6][10][11]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UIS Statistics Education[EB/OL].[2021-02-28]. http://data.uis.unesco.org/Index.aspx.
[7]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Top universities[EB/OL].[2021-02-28].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1.
[8]杜幼康.在逆境中崛起的巴勒斯坦大學[J].阿拉伯世界,1989(2):46-48.
[9][15]姚惠娜.高等教育與巴勒斯坦民族國家之構建[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5(4):107-120.
[12]ALFOQAHAA S A A Q. Economics of higher education under occupation: the case of palestine[J]. Journal of Arts and Humanities, 2015, 4(10): 25-43.
[13]Teacher Creativity Centre, Ramallah. Assessing the educational system in Palestine: an NGO perspective, context, problems, challenge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EB/OL].[2021-03-01]. https://pfesp.ps/uploads/Assessing_the_Educational_System_in_Palestine_-_An_NGO_Perspective.pdf.
[14]Canadi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The status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personnel in Israel, the West Bank and Gaza[EB/OL].[2021-03-01]. http://download.ei-ie.org/Docs/WebDepot/The%20Status%20of%20Higher%20Education%20Teaching%20Personnel%20in%20Israel,%20the%20West%20Bank%20and%20Gaza.pdf.
[16]UNESCO UIS.Global flow of tertiary-level students[EB/OL].[2021-03-01].http://uis.unesco.org/en/uis-student-flow#slideoutmenu.
[17]中阿合作論壇.關于論壇[EB/OL].(2018-11-06)[2021-03-02]. http://www.chinaarabcf.org/chn/gylt/t540745.htm.
[18]British Council and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Skills(BIS). British Council and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Skills(BIS) launch higher education scholarships for Palestine[EB/OL].(2010-05-02)[2021-03-02]. https://www.wired-gov.net/wg/wg-news-1.nsf/lfi/411747.
[19]新華網.德國斥資支持巴勒斯坦教育事業[EB/OL].(2017-11-14)[2021-03-02].https://news.china.com/internationalgd/10000166/20171114/31665238.html.
[20]華夏時報網.一帶一路穿越“奶和蜜之地”,巴勒斯坦期待中國經貿“大禮包”[EB/OL].(2017-04-27)[2021-03-02]. https://www.chinatimes.net.cn/article/66830.html.
[2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劉延東參觀巴勒斯坦費薩爾·侯塞尼女子學校[EB/OL].(2016-04-01)[2021-03-03].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 2082/zl_2016n/2016_zl19/201604/t20160401_ 236198.html.
[22]新華網.習近平同巴勒斯坦國總統阿巴斯舉行會談[EB/OL].(2017-07-18)[2021-03-03].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7/18/c_1121340863.htm.
[23]新華網.巴勒斯坦首家孔子學院在圣城大學揭牌[EB/OL].(2019-12-17)[2021-03-05].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2/17/c_1125355826.htm.
[24]新華網.巴勒斯坦三所高校簽訂中文教育合作協議[EB/OL].(2020-02-23)[2021-03-05]. http://www.xinhuanet.com/2020-02/23/c_1125612848.htm.
[25]南京郵電大學.2017年中國商務部“一帶一路”援外項目巴勒斯坦高級研修班訪問南郵[EB/OL].(2017-05-15)[2021-03-05]. http://mba.njupt.edu.cn/2017/0515/c7435a105934/page.htm.
[26]吉林大學新聞中心網站.2018年巴勒斯坦青年外交人員業務提升研修班在吉林大學開班[EB/OL].(2018-10-26)[2021-03-05]. https://news.jlu.edu.cn/info/1306/46950.htm.
[27]貴州科學院.2019年巴勒斯坦電子化政府管理及信息處理官員研修班在貴陽開幕[EB/OL].(2019-10-18)[2021-03-05]. http://gzas.guizhou.gov.cn/xwzx/yndt/201911/t20191109_25878601.html.
[28]西北大學新聞網.西北大學成立中國高校第一個“巴勒斯坦研究中心”[EB/OL].(2012-10-19)[2021-03-05]. https://news.nwu.edu.cn/info/1003/5719.htm.
[29]中國僑網.巴勒斯坦將設全額國家獎學金吸引優秀中國學生[EB/OL].(2008-03-26)[2021-03-05]. http://www.chinaqw.com/lxs/lxsxw/200803/26/111311.shtml.
編輯 娜迪拉·阿不拉江? ?校對 呂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