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升學
摘 要:在小學階段,隨著學生年級的逐漸升高,數學知識的深度與邏輯性逐漸提高,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愈發明顯。在此背景下,為了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教師逐漸將復式分組教學應用到數學教學活動當中,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可有效實現學生整體數學學習質效的有效提升。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為研究背景,重點對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應用復式分組教學的有效路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復式分組;實踐探究
農村小學生的家庭教育環境以及自身的基礎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之間的差異化逐漸凸顯出來。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逐漸將復式分組教學應用到日常教學活動當中,采用同質分組與異質分組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小組探究,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實現對相關知識的汲取,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不斷交流高效的數學學習方式,重點開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原動力,不斷縮小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實現學生數學學習質效的整體提升。
一、數學復式分組教學的基本含義
復式分組教學理論是合作學習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是以“拼板模型”為基礎,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質效,采用同質分組與異質分組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相應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探究與互助合作學習模式來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汲取,在合作探究過程中不斷激發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原動力,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質效。
二、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運用復式分組教學的有效路徑
(一)基于復式分組教學,創設合作探究數學情境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以教材知識內容為核心,結合學生之間差異化特點,采用復式分組教學,為學生創設合作探究的數學情境,讓學生通過探究型同質小組與互助型異質小組的有效結合,從多個角度加強對數學知識的汲取,在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同時,重點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探索的原動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探索意識。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組合圖形的面積”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首先為學生展示日常裝修中用不同圖形的瓷磚拼接成的優美圖案,讓學生進行欣賞,通過課件讓學生對組合圖形的面積形成初步的認知,并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組合圖形。提問結束后,教師采用同質分組的方式將學生按照優質、中等、學困三個類別分成A、B、C層數學小組,每個小組4~6人,然后為學生展示問題情境,讓學生結合探究題目在興趣小組中開展討論,盡可能多地找出不同的計算方案。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提問,從C組開始提問,并將學生的解題方案寫在黑板上,由其他小組同學對其進行補充。此種提問形式可有效讓學生在互相分享的過程中博采眾長,逐漸拓寬數學思維廣度,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質效。
(二)基于復式分組教學,創設區別施教數學課堂
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當結合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特點,基于復式分組教學,創設區別施教數學課堂,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能夠互相學習、共同提升。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三位數乘兩位數”教學為例。該課程對學生的計算能力要求相對較高,其教學難點在于讓學生掌握其中的算理以及計算方法,并能夠正確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保證其正確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進行課前引導,為學生展示例題“23×23;504×7”,讓學生在練習紙上進行筆算,利用已學知識將學生的思緒帶入課堂,引出今天的學習主題。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探究問題:“小明和爸爸媽媽乘坐火車去北京旅游,火車每小時約行駛150千米,小明到北京用了13小時,請問小明所在的城市距離北京有多遠?”然后讓學生在同組同質學習小組開展合作交流,通過探究想辦法算出“小明所在城市到北京”的距離。討論結束后,教師結合學生的意見對本節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該種分組方式能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讓學困生與中等生在活動中不斷學習摸索高效的數學學習方式,逐漸養成正確的數學學習習慣,在良好氛圍的熏陶下,久而久之實現其數學學習質效的有效提升。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的不斷推進,綜合素質全方位培養已經成為現階段我國小學教育體系改革的核心導向。小學數學課程作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鋪墊,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復式分組教學,不僅能夠有效縮小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同時可有效讓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充分發掘自身的數學學習潛力,不斷摸索高效的數學學習方式,進而實現數學教學質效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陳藝斌.體驗:讓數學課堂神采飛揚:農村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踐[J].考試周刊,2020(61).
[2]祁喜灝.農村小學數學中有效引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9).
注:本文系平涼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小學數學復式分組教學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立項號:[2021]PLG342)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