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惠卿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用觀念已經逐漸滲透到小學教學中,成為小學教學理念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要明確閱讀教學中的語用目標,充分構建情境,利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手段,不斷促進小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和進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用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立足于發展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注重開拓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看問題。
一、精準定位閱讀教學的語用目標
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活動安排等都必須圍繞語用訓練點展開的,所有的課文都是內容形式的統一體,所以語用目標的實現也要立足這兩個維度。首先是形式。文章的結構形式、表達手法、修辭手法、語言特色、表現手法等都是為主題服務的,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課文的教學中,要充分考慮結合不同形式的課文教授給學生不同的、在實際中能夠轉化為語用的方法和技巧。其次是內容。結合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收集和整理,理解課文中有價值的好詞、好句、好段等內容,然后轉化成自己可以利用的部分。
例如,在學習課文《田忌賽馬》時,從形式的角度,學生的語用目標應該是學會運用對比的表現手法來凸顯主人公田忌的智慧,無論從橫向地與齊王的馬對比,還是從縱向上將自己的上、中、下三個等級的馬進行對比,熟悉掌握這一表現形式;從內容上說要學會在描述故事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征,通過田忌對馬匹出場順序的調整,我們發現田忌是一個善于觀察、足智多謀的人。以此為據,引導學生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逐漸深入,積極探索,最終實現閱讀教學的語用目標。
二、充分打造語境交融的閱讀教學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比較死板,大多數教師只注重對知識點的把握,而忽略引導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潛能。這樣的情況久而久之,會使學生減弱對語文科目的學習熱情,認為語文的學習僅僅是記憶和背誦,毫無樂趣可言。其實語文是一門十分實用的基礎課程,教師如果在實際教學中大力運用情景交融的教學手段,就能大大提升語文課堂的樂趣,使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參與其中。另外在具體的情境下,學生能夠對課文中的描述、用法等有更加深入的認識。首先,打造與教學內容一致的、符合學生接受能力的情景,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文本,感受語言的魅力,激發自身的情感共鳴;其次,貼近學生生活情境的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提升生活技能,拉近課堂與生活的距離,
進而實現校內外聯動,更好地鞏固課上學生閱讀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荷花》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利用周末時間走進生活,在身邊的公園等地觀察荷花的形態,并利用照相機拍下一些精美的風景,回家后及時記錄下荷花美景給你的感受。教師要在上課時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說一說此時此刻感受到的荷花之美。
三、通過讀寫結合來提升語用能力
無論任何階段,閱讀與寫作的學習都是分不開的。想要打造基于語用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自然也離不開寫作的輔助練習,在閱讀中學生有意識地積累習作素材,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在寫作中學生將自己在閱讀活動中獲取的內容,將自己的感受與理解訴諸筆端,這樣的雙向過程使學生的語用能力得到穩步
提高。
例如,在教學《守株待兔》時,教師可以把讀寫結合的教學思路貫穿到文章的講解過程中,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的具體內容進行寫作練習,采用小學階段常用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對課文進行仿寫或者續寫。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形式能夠促進學生掌握實際有用的閱讀方法,并在寫作過程中不斷深化課文中學習到的語用技巧。學生可以站在主人公的角度,也可以站在兔子的角度賦予這個寓言故事以新的生命力,同時參與和創作的過程促使學生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魅力,能夠提升對語用的興趣,大大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從語用觀念出發,不斷探究語文閱讀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科學地激發學生的語文閱讀和語用興趣,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和全面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卞嬌.從語用出發,優化英語課堂對話教學[J].新教育,2021(5):47-48.
[2]伏瀟涵,孫莉.基于學習者自評的中國英語語用能力量表效度驗證[J].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版),2021(1):119-124.
注:本文系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立項課題“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策略教學的實踐與研究”(立項批準號:njkt2104)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