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駿宏
摘 要:教育是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關系到祖國未來的發展。結合教育實踐,主要探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途徑,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途徑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所以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經常被忽略,我們應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途徑進行不斷的探索,不斷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從而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一、基于心理健康課程教學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學心理健康課中,應根據心理健康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小學生的特點,明確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目標,以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方式,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提高心理健康課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導學生如何正確評價別人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創設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錄像:小明在自習課上做作業時,別的同學向他請教題目時,他沒有幫助這名同學,事后他解釋說:自習課就應該安靜地學習,課下再請教問題,你覺得他的做法正確嗎?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小明的行為,有的學生評價小明的行為不正確,說他不關心同學、自我感覺良好、驕傲自滿,但是有的學生評價小明的行為是正確的,自習課就應該安靜地學習。之后教師再說一說自己是如何評價的:我認為小明雖然做法欠妥,沒有在自習課上幫助其他同學解決問題,但是他的想法是正確的,自習課上安靜地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相信如果在課下向他請教問題,他一定會幫助同學解決的。教師評價以后,學生都覺得教師的評價非常正確,此時教師就引導學生在評價問題時,一定立足于實際,而且要從多個方面來看待問題,在評價別人時要做到客觀、公正,既要看到優點、又要看到缺點。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懂得如何正確地評價別人。
二、基于家校合作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更要延伸到家庭中,通過家校合作,共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教師要與學生父母加強溝通與交流,教師應傳授給學生家長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而學生家長應隨時隨地將孩子在家的表現告訴教師,以此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例如,班級內一名學生因為自己學習成績較差就感覺非常自卑,在學校里不參加任何活動,性格孤僻,獨來獨往。教師發現這一問題以后,應主動聯系學生的家長,了解學生為什么會這么自卑。詢問家長得知,從小到大,家長對孩子采取的是批評教育,很少夸獎、鼓勵學生,久而久之,就造成學生出現不自信,甚至是自卑。剛開始這名學生成績屬于中上等,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學習成績大幅度下滑。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告知學生家長要學會尊重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而且要在具體教育過程中滲透欣賞式教育,
能夠看到學生的閃光點,并加強對學生的鼓勵,改善學生的自卑心理,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三、基于各學科教學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想要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還應加強各學科教育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充分融合,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各學科教學中,這樣可以實現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態化。當然,在各學科教學中還應根據各學科教學以及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尋找二者的融合途徑,以此達到學科教學目標以及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平等地對待學生,應做到以學生為本,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增強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互動,使師生處于平等的關系中,這樣不但可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與教師形成友好互動,有利于提高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科教學水平,而且也潛移默化地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相關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重視,對此還應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家校合作、學科教學等多個途徑,更好地滲透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內容,以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洪丹.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觀察,2020,9(11):61-62.
[2]王媛.網絡環境下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華夏教師,2020(21):95-96.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新時代小學生心理問題與干預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206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