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芳
摘 要: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語文學科隨之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作為語文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應當以學生為本,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對策
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好基礎的重要時期,其中語文學科更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學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實現教學模式的優化和創新,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從而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
提高。
一、增加課堂活力,激發學生熱情
在枯燥乏味的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無法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和熱情,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環境的創設。具有生機、活力的語文課堂,能夠為學生呈現更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知識的探索中,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善于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有效引導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中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集中課堂注意力,同時,教師還要注重課堂有效互動,通過互動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這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基礎。良好的教學環境、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確保高效課堂活動順利開展。語文是一門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教材中很多內容取材于生活,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強語文與生活的聯系。例如,在學習《小壁虎借尾巴》這節內容時,由于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少,在生活中并沒有見過小壁虎,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實現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教師可以布置課外預習任務,使學生通過視頻、圖片了解小壁虎的生活習性,加深學生對小壁虎的理解,這樣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學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立足教材內容,深入探究教材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材是語文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材料,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教材,整合教材資源,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為學生展示語文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意義。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對語文教材有全面的了解,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和生活實際情況,創新語文教學方法,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在學習《匆匆》這節內容時,先引導學生進行全文閱讀,同時教師要提出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文本內容,在問題的引導下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了解作者要傳達的思想。通過文本內容閱讀后,學生感受到時間飛逝,并認識到自己要努力學習,不能夠虛度光陰,明白在生活和學習中要珍惜時間。在全文閱讀后引導學生思考“時間”,并由“時間”上升到對人生的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師生有效互動,引導學生提問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良好的師生互動是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當教師具備互動意識時互動課堂才能夠得以創建,同時學生也愿意配合教師,主動與教師互動,在雙方的積極配合下課堂教學活動才能夠順利開展。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主動尋找與學生互動的機會,加強與學生溝通,引導學生可以主動提出問題。例如,教師可以先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回答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可以在閱讀后向老師提出問題,這樣做是為了促進學生在閱讀中積極思考,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更豐富的知識,在課堂中形成互動氛圍,確保學生在學習中始終是積極的,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又如在學習《蘋果里的五角星》這節內容時,文中有一個詞語“鮮為人知”,其中“鮮”字的讀音和意思與學生認知的不同,借此教師可以開展課堂互動,要求學生對“鮮”字進行組詞,然后按照讀音分類,這樣的課堂互動,學生參與性很高。學生通過學習和觀察,認識到“鮮”字代表新鮮的意思時要讀一聲,組詞鮮花;當“鮮”字代表“少”的意思時要讀三聲,組詞鮮見。通過有效的課堂師生互動,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促進了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四、結語
總之,新時代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中,教師要認識到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性,并在實踐教學中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制訂科學的教學計劃,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積極學習,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沈帆.移情教學: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J]. 散文百家,2021(2):125-126.
[2]王相菊.基于課外活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