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香
摘 要:首先從傳授閱讀方法的角度出發,指出教師應在教學中開展師生共讀,并探討了師生共讀的對策;其次從歸納中心思想的教學目標出發,就教師如何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循序理意進行了分析;最后,從領悟思想感情的教學目標出發,提出了教師引導學生就閱讀內容進行深入思考的方法路徑。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師生共讀;循序理意
整本書閱讀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習耐力和專注力都是很好的鍛煉,是閱讀教學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整本書閱讀教學往往難以在課堂上逐字逐句完成,需要教師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學方法,采用課上與課下相結合、教材與閱讀書目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教學目標。
一、師生共讀,傳授閱讀方法
整本書閱讀教學往往是通過教師推薦書目、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的方式展開,往往沒有進行師生共讀。教師在閱讀之前會讓學生寫閱讀計劃,并給予一些閱讀建議。這些閱讀建議比較抽象、理論化,因為沒有師生共讀,學生只能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去自己摸索和領悟那些閱讀方法。也就是說,教師只有開始和結尾的教學指導,在閱讀過程中是沒有指導的。而通過師生共讀,就能夠很好地填補教學方面的不足,實現整本書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以《夏洛的網》一書的閱讀為例,教師可以與學生共讀。在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閱讀批注的習慣,并掌握閱讀批注的方法。這本書有17萬字左右,讀完這本書對于許多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有挑戰性的,在閱讀時不可能所有的內容都精讀,而是要采用以泛讀為主、精讀為輔的閱讀方法。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探討這本書中哪些值得精讀、哪些可以粗略閱讀,引導學生逐漸掌握泛讀、精讀的方法和策略。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學會繪制“人物表”,在閱讀的過程中,當看到有新人物出現時,就將人物名字寫在“人物表”上,同時寫出這個人物與其他人物的關系,尤其是“威爾伯”“夏洛”等主要人物的關系。
二、循序理意,歸納中心思想
相較于教材課文,一本書的篇幅是比較長的,在閱讀過程中理清整本書的思路,用較簡短的段落對整本書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進行歸納,對于一些小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以循序理意為重要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緊抓文思,不
僅要帶入情感進行閱讀,還要調動邏輯思維進行閱讀。
以《窗邊的小豆豆》一書的閱讀為例,在正式閱讀之前,引導學生先看書名和目錄,書名往往會體現書本中的關鍵人物或者關鍵場景,或者表達一種情感意境,而這種情感意境也會與書本的風格和主旨相關聯。《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中,“小豆豆”就是書中的主人公。而通過這本書的目錄可以推斷,每個章節都講述了一個情節或者一個小故事,這些故事也是圍繞“小豆豆”展開的。學生在進行了書名和目錄的閱讀后,對書本的內容思路有了基本的認識和猜想,如通過“第七篇從今天開始上學”“第四十一篇第二個春天”等章節標題,可以推測這本書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在對整個框架有了把握后,學生在閱讀時就不容易思緒混亂。閱讀到后面,萬一對前面的內容有所淡忘,則可以通過翻看前面章節的目錄進行回憶,這樣就能夠一邊讀一邊理清整本書的思路,最終很好地進行中心思想的歸納。
三、引發思考,領悟思想感情
整本書閱讀不僅是完成閱讀內容、掌握其中的字詞句、歸納中心思想,教師還應注重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對整本書進行整體的評價和賞析,領悟優秀讀物的構思藝術,揣摩書本中重點篇章表情達意的技巧,分析作者是如何用技巧來展現情感、烘托情感的。對于一些出其不意的情節,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思考這個情節的精妙之處。采用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還能夠讓學生領悟寫作技巧,實現“以讀促寫”。
以《戴腳環的大雁》一書的閱讀為例,這本書通過大雁的經歷傳遞了一些深刻的情感,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如“大雁與小男孩的關系是怎樣的?”“大雁與它的同類的關系是怎樣的?”“這本書哪個部分的構思比較精妙獨特?”“你從大雁的經歷領悟到了什么道理?”等,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發學生對這本書的思想感情進行深入的思考。
四、結語
綜合以上內容可以得知,師生共讀能夠將整本書教學滲透到閱讀過程中,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學價值,讓學生能夠在閱讀時與教師即時互動,從而更快、更好地掌握相關閱讀方法,調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準確地進行中心思想的歸納,將自己化作書中的角色,走進故事,體驗人物的喜怒哀樂,領悟書本中蘊含的思想情感。走進書中,與作者產生思想共鳴,真切地讀有所思,讀中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