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曦
摘 要:在當前教智融合背景下開展小學數學教育,需要教師跟隨時代的發展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實現數學學科知識教育與智慧教育相結合,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落實以學生為本開展課堂教學的理念,引導他們學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主要探討在教智融合背景下開展小學數學智慧教育的策略,以期為數學課堂改革提供部分參考。
關鍵詞:教智融合背景;小學數學;智慧教育;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本身的邏輯性較強,知識內容較為抽象,學生學習起來難度較大。在智慧教育環境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智慧課堂優勢輔助教學,借助信息技術的便利性為學生提供內容和形式更加多樣化的教學資源,使學習過程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過程中。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展開說明。
一、借助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在教智融合背景下開展智慧教育,教師需要不斷創新,突破原有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為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創設教學情境,完成資源整合的同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過程中[1]。
以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一課時“簡易方程”為例,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結合方程的實際應用方式,運用多媒體設備創設相關情境。如在講到“雞兔同籠”問題中的抬腿解題法時,為了讓自己的說明過程以更加簡單、直白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的眼前,教師可以在課件中制作相應的動畫,伴隨著教師的操作,兔子和公雞就會根據教師的操作而變換形象,或是抬腿,或是正常站立,或是直接坐在地上,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完成對解題規律的探析,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的同時,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為智教融合程度的進一步加深做出貢獻。
二、借助微課形式完成預習導入
在打造智慧教育模式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從他們的具體學習過程入手,創新教學形式,為學習關鍵性環節和信息技術的融合做好充分的準備。而預習環節就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關鍵環節之一。由于數學知識本身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學生單純依靠教材和個人努力難以參透尚未掌握的數學知識。而微課本身容量較小,且內容、形式較為豐富,趣味性較強,符合學生的思維水平,因此能夠有效輔助學生展開知識預習,降低學習難度[2]。
以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課時“多邊形面積”為例,在授課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可以提前將微課內容發到公共學習群中,以協助學生完成預習計劃和學習安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微課的優勢,對自己不理解的知識和內容進行反復播放,充分發揮其學習自主性。在利用微課對多邊形面積求取方式等知識進行預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微課中設置相關問題,利用問題幫助他們整理自己的思考方向,如在過去的學習中,正方形、長方形和三角形等形狀較為規則的圖形的面積求解方法我們已經知道了,那么假如我將這些圖形組合起來,大家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求取問題的答案呢?通過問題引導,學生以實踐的方式對問題進行研究,實現手腦結合,寓教于樂,使預習質量得到充分提升。
三、搭建線上平臺,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伴隨著教育信息化、智能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教育的相關需求逐漸增加,要求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使其能力獲得全面提升。為此,教師可以積極運用電腦軟件搭建線上平臺,在線上平臺上傳大量的相關學習資料,學生可根據自己當前學習進度和學習狀況進行自由選擇,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依靠智慧教育模式真正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幫助[3]。
以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五課時“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為例,在學習過程中關聯的知識點較多,除了之前的分數相關知識外,還包括分數加減法、分數乘除法以及四則混合運算相關運算規律等內容。在授課結束后,學生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相應的知識模塊進行學習。對所學知識存在疑惑的學生可以通過知識共享平臺對自己的知識薄弱點進行學習,而想要深入學習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難度更大的練習題進行練習,完成知識拓展。通過自主練習的方式,學生在學習中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難點,教師也能對針對性內容進行優化改革,適當補充教學內容,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智慧教育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為原本死氣沉沉、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注入了鮮活的血液,使數學教學活動更有趣味性,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為構建智慧教育課堂,教師需要從學生出發,結合其認知特點和學習進程將其與信息技術實現針對性融合,使基于智慧教育的小學教學改革進程走上一個新的巔峰。
參考文獻:
[1]劉澤君.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的淺析:基于AI+教育的思考[J].科技資訊,2020,18(13):21-22.
[2]鄒雪萍.依托信息技術的小學數學智慧教育模式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3):53.
[3]張志儒,杜泰基.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構建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0(1):90-91.